•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明太祖朱元璋是刘邦的铁杆拥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19: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清人赵翼在他的《廿二史割记》中记载“明祖行事多仿汉高”。他认为明太祖朱元璋是汉高祖刘邦的铁杆粉丝。他的待人接物、治国理政的思想都是仿照刘邦的。

不得不说赵翼的观点很有见解,刘邦确实有很多值得朱元璋学习与崇拜的地方。刘邦虽然是个亭长,但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个穷亭长,和普通老百姓没太大区别。后来他凭着一介布衣,与众多出身贵族的秦末义勇军领袖逐鹿天下,最终在长安称帝,开启了汉家四百年。如此巨大的成就,怎能不让同样出身贫寒的朱元璋羡慕和敬仰?还有一点,他们的出生地很近,一个是凤阳(朱元璋),一个是沛县(刘邦)。按照元朝的行政区划,这两个地方都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的管辖之下。从广义上说,他们是老乡。所以朱元璋在心理上对刘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家乡崇拜这位古代伟人很正常。

当然,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也与大臣们时不时的暗示和引导有很大关系。朱元璋刚起兵时,兵少,随时有被吞并的危险。李善长来投敌,朱元璋问他天下何时定。李善长读了很多诗书,对历史的了解当然比当时基本上是个半文盲的朱元璋熟悉得多。他敏锐地从出生的地方为朱元璋找到了突破口。他说:公濠产,距沛不远,法汉高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李善长的意思是让朱元璋效仿汉高祖刘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李善长的话也隐含着另一层意思:你就是当代的刘邦!

朱元璋的偶像崇拜之一就是爱读《汉书》。据统计,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直接阅读《汉书》的地方有八处,与大臣讨论西汉历史的次数多达四十一次。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元朝湖广省平章县的政治官员郭云兵败被俘,被解往朱元璋处。这时,朱元璋正在那里读一本《汉书》。看到郭云的到来,他也不废话,问道:“你识字吗?”郭云回答:“识字!”朱元璋把书递给郭云,说:“你来读吧。生于郭云的知识分子,读《汉书》当然是小菜一碟,而且这个“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朱元璋边听边点头,郭云读完之后喜出望外,当场给了郭云一个卫指挥金事的高级官职。

朱元璋崇拜刘邦,他也常常以刘邦自居。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喜欢把手下与刘邦的文臣武将对应起来。据记载,朱元璋从来不直呼刘基的名字,而称他为“老先生”,而且经常在前人之后称赞刘基,说他是“吾子房也”。子房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朱元璋这样说,那是有心要把刘基比作张良。他把丞相李善长比作萧何,还写进了册封李善长为国公的制文里,“褒称甚至”。此外,朱元璋还把大将徐达比作韩信。

所有的粉丝都一样。不自觉地维护偶像高大的正面形象是他们的“职责”。朱元璋也不例外。一次,朱元璋认为刘邦听从张良之言销毁六国印,是一件大好事,并得意洋洋地说:“高祖闻一善言,即能感悟,如此安得不兴?”侍从大臣对朱元璋的看法颇不认同,立刻举出了他自己心中的偶像,说唐太宗也很不错。谁知,闻听此言,朱元璋当即一片阴沉,说道:“太宗常有自矜自恕之心,此则不如汉高也!”连对千古明君唐太宗都不感冒。

在治国方针上,朱元璋也是刘邦的坚定粉丝。刘邦登基之初,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朱元璋亦步亦趋,“与民同息”。刘邦即位之初,对宫殿进行了大修,朱元璋也模仿,在南京大兴土木,“宫殿金碧辉煌”;刘邦把全国各地的富户都搬过来,充实长安和关中,巩固基础。朱元璋还把天下富民搬到应天府。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学会了举一反三,“14万江南富民迁居中都(凤阳)”,希望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让家乡的百姓富裕起来。这也是报答生他养他的家乡父老的一种方式。

在朱元璋的所有国策中,杀功臣是向刘邦学习最明显的一招。汉初刘邦因为中央权力弱小,不得不分封一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为王。由于这些人与刘邦不同姓,历史上称为“异姓王”。中央政权稳定后,刘邦开始对付这些不同姓氏的异姓王。除了长沙王吴锐因国家偏远、地理位置重要而没有被清理之外,所有不同姓氏的王都被驱逐,或死或逃。其中,梁王彭越的下场最惨,被剁成肉酱,基本成了饺子馅。

对于这一于己有利的“治国良策”,粉丝朱元璋当然会不遗余力地效仿。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开始大杀功臣。十年后,蓝玉案爆发,朱元璋再次挥舞屠刀,一大批功臣成为刀下亡魂。根据朱元璋自己的统计,他在胡惟庸一案中杀了三万多人。蓝玉案规模较小,但有15000多人丧生。经过这两次大清洗,“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很明显,朱元璋在杀功臣中并没有学到偶像行动的精髓。刘邦杀功臣是没错,但他杀的都是给自己功臣割地的诸侯,范围仅限于不同姓氏的君王。为了保证国家的完整和皇权的巩固,他不得不这样做。而且刘邦杀功臣也是有选择性的。虽然一度把萧何关进监狱,但很快又被释放,继续做他的宰相。其他功臣,如陈平和周波,刘邦都没有碰他们。

因此当发生诸如诸吕篡权之类大变故的时候,汉朝中央政府还是有足够的力量去消灭它的。相比之下,作为粉丝的朱元璋就有些鲁莽了。看看他的杀手名单:蓝玉、傅友德和冯胜。这些都是效忠了他几十年的老部下,但也都被消灭了。冯胜被赐死,傅友德被逼得手刃二子,蓝玉下场更惨,竟被剥皮渲草。可怜的李善长,七十七岁了还被押上刑场,与全家一同人头落地,令人唏嘘不已。

粉丝学偶像,要么是学不会,要么是学多了。朱元璋显然属于后者。他的“灭功臣计划”执行得很彻底。结果,在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孙子建文帝环顾宫廷,惊讶地发现整个宫廷都没有有用的人,最后以悲惨的结局收场。虽然皇帝的皇位仍在朱氏皇族手中,但毕竟不是朱元璋所托付的人。不知道朱元璋会不会后悔为自己盲目学习偶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2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邦和朱元璋为何要大肆的清除功臣们
...大一统王朝中,出身最低的皇帝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刘邦是不入流的小吏,早年更是个游手好闲的街头混混,朱元璋家里是数代贫农,本人还因为生计做过和尚和叫花子。除了出身最低
2024-06-22 14:37:00
秦始皇汉太祖唐太宗明太祖,谁的综合能力最强?
...千古一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统一持续数百年的春秋战国大乱世,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让华夏进入封建帝制社会,后世
2023-07-07 10:58:00
中国历史上三位名副其实的太祖:刘邦、赵匡胤与朱元璋
...最后捡了一个“世祖”的名头,把太祖让给了成吉思汗。朱元璋被尊称为“太祖”,这个含金量要元朝刘邦。刘邦的职位虽然入不了秦朝的编册,但好歹也是享受着朝廷俸禄的。可朱元璋,那就是一
2024-02-07 11:21:00
刘邦称高祖,朱元璋称太祖,终于分清高祖和太祖的区别了
...彩的应该就是两个人,第一个是汉高祖刘邦,第二个就是朱元璋了,两个人都是苦出身,各自开辟了大汉王朝和大明王朝,称呼也分别为汉高祖和明太祖。可此时的问题来了,两个人同样都是开国帝
2024-10-21 10:59:00
明太祖朱元璋评论汉太祖刘邦一共有五次:《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14:汉高起自布衣,能以宽大驾驭群雄,遂为天下主。汉高祖皇帝以百姓之身起兵,以宽宏大量驾驱群雄,所以成为天下之主。这
2024-07-15 21:08:00
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两者有何区别?
...来就是:宋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赵匡胤。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合起来就是: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
2023-07-14 16:21:00
...“太祖”而自己死后只能称“高祖”了。我们就拿刘邦和朱元璋两个皇帝来说,他们都是白手起家的皇帝,按理说都该称“太祖”。然而,刘邦却称作“汉高祖”,朱元璋却称作“明太祖”。其实,
2024-06-08 06:54:00
开国皇帝中,为何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有何区别
...武圣文神德皇帝,这个人就是赵匡胤。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他的庙号叫太祖。他的谥号特别长,说的是“开天辟地、行道立规、开创纪元、至高无上、大圣大贤、至神至灵、仁爱文雅、义举武
2024-11-04 11:06:00
古代的农民起义只有刘邦、朱元璋成功了是为何?
...主导的灭秦之战,刘邦成了最终胜利者,创立汉王朝和以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方国珍等各方势力为主,最终出身义军的朱元璋扫平各路割据势力,创立明王朝。刘邦(公元前256年
2023-02-26 20: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