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24 14:4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李德仁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测绘遥感学家,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的开创者之一。他攻克了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研制我国遥感卫星高精度数据地面处理系统,实现了我国自主可控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引领了航空与地面测绘遥感的重大变革。今年85岁的他,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李德仁。熊琦摄

据了解,这是湖北省第二位通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的人选,也是首位由该省提名并通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的人选。

人民日报记者曾多次采访李德仁院士。谈到科学研究,他对记者说,科研人员要“甩开膀子搞创新”;他认为,科学要为祖国服务,“中国的数字地图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掌握”。

从“必须要有”到“必须要优”

他坚持“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李德仁院士1957年考入大学,开始学习测绘。1963年大学毕业后,李德仁工作了多年,直到1978年政策恢复后开始读研,1981年硕士毕业后前往德国学习。

1985年,李德仁婉拒了德国和美国科研院所的邀请,从德国学成回国。李德仁说:“科学要为祖国服务。”从提出测绘界的“李德仁方法”,到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测量学的百年难题,再到研制我国“航天—航空—地面”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列装备,李德仁用一项项创新成果,引领中国测绘学科稳健前行。

然而,在科研的路上李德仁心里也曾有一块解不开的疙瘩:在一次救援中,李德仁意识到定位的重要性。从此,加快国内卫星组网,实现我国对地观测数据自主,就成为他心中的头等大事。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时,李德仁仅用4个小时就完成了灾区遥感数据分析,给救援队伍的科学部署指明方向;2020年初,得知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建,李德仁迅速牵头成立工作组,利用航天遥感技术,每日更新医院建设的遥感卫星影像,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

李德仁认为,埋头研究之前需要“抬头看好方向”,他自豪地说:“我们实验室的定位是学术最前沿,这一技术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建设,中国的数字地图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掌握。”

“必须要有”,这是李德仁创新团队谈及过去时经常说的话: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芯片,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地理信息平台……“必须要有”,因为关乎国家安全。用自主的芯片才不会让越来越精确的定位时时被人掌握,用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才能将各行业重要的数据汇聚协同起来为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做贡献。

而今,他们说得更多的则是“必须要优”,瞄准的是全球竞争者。“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团队不断取得突破的秘诀有两个:“必须要”的勇气与信心,以及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

培养200多名博士生

把学生的建树看作自己最大的成果

2021年12月31日,李德仁迎来了82岁生日。这一年他最开心的事儿,不是主持完成的“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是教师节当天在本科生讲台上度过。

当天下午,李德仁院士正准备开讲“测绘学概论”;对他来说,这只是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的普通一课。谁知,台下200多名大一新生一起唱起了《感恩的心》,并向院士献上一束鲜花,李德仁院士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老师给学生上课,不是应该的吗?”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李德仁为毕业生拨穗。资料图

对李德仁来说,有两位导师的影响尤为重要。一位是李德仁的硕士生导师,中国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卓,另一位是李德仁的博士生导师,德国的阿克曼教授。“这两位导师都是世界权威,教育我怎么做学问,怎么做人。”李德仁回忆。

1978年,王之卓不拘一格,免试录取李德仁做自己的研究生,为了他的成长又让他去德国深造。在德国,阿克曼赏识李德仁的聪慧,也让他“快点读”,并支持他毕业后回国工作。

“科学研究就是不断创新,不断接力。”受恩师影响,李德仁始终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把学生的建树看作自己最大的成果,培养了200多名博士研究生。

怎样让团队长葆创新活力、怎样让人才队伍快速成长?这是李德仁经常思考的问题。“国外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并重;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重大专项研究中培养领军人才;将年轻人放到重大项目攻坚第一线,跨越式培养人才。”这是李德仁建设人才队伍的三大思路。用他更通俗的话说,就是“甩开膀子搞创新,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培养拔尖人才”。

利用三维数字重建技术

让敦煌石窟“活起来”

2007年,受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之邀,李德仁和同为武汉大学测绘专家的妻子朱宜萱一起赴敦煌考察。看着敦煌石窟内曾经鲜艳的色彩、泥塑的纹理在时光中慢慢暗淡,他们颇为心痛,“我们希望利用科技,使洞窟艺术超越时空,让敦煌在数字中活起来。”朱宜萱说。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李德仁与妻子合影。资料图

经过夫妻二人的反复研究论证,设计方案逐渐清晰:运用现代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三维数字重建,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立体敦煌,“当我们点击电脑上的‘敦煌’时,能从任意视点观察到现实中肉眼难以看到的细节。”李德仁说。

在武汉大学10余名研究人员协力扫清了三维数字重建的技术障碍,李德仁又提出了“空地融合、室内外一体化”数据采集的方案,“不只是莫高窟,敦煌的数据都应采集记录,这样才能为文物保护提供更全面的参考。”研究人员借来运输机,载着激光扫描仪进行了大范围航测,同时利用地面激光、近景摄影测量仪器,对洞窟崖壁、古建筑等进行了全方位测量,莫高窟的空中、中距、近距和微距数据全部获得。

李德仁介绍,过去没有全貌3D数据,人们不知道洞窟之间的距离。现在连墙壁的厚度都可以知晓,为洞窟应该如何进行加固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随着时代发展,敦煌保护不断出现新的挑战。“我们的学生研究了壁画虚拟修复系统等,保护敦煌的接力棒,会一代代传下去。”李德仁说。

(整理自《人民日报》,记者田豆豆、李霞、付文、赵展慧、强郁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追求极致、为人类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走近这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揭晓,今年85岁的两院院士李德仁是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成为遥感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颁奖仪式后,记者见到了李德仁
2024-06-25 03:46: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做客海大 围绕时空智能讲述与海南的“测绘情缘”
...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做客海南大学,作《论无所不在的时空智能》的专题报告。2月23日,李德仁院士做客海南大学。记者 杜倬荷 摄李德仁是著名测
2025-02-25 11:32:00
...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与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一起,登上讲台为线上线下观众奉上“科普盛宴”。李德
2024-07-21 10:40:00
“他们”为什么获奖
...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此外,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有以
2024-06-25 01:15:00
立得空间筹备IPO:两院院士李德仁任首席科学家并参股,CEO郭晟持股44%
...示,立得空间是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李德仁,武汉大学,东风汽车集团等共同组建的高科技企业,是中国第一个实景地图系统的发明人,也是中国第一个街景地图网站的发布者。
2025-03-12 22:16:00
李德仁、陈孝平、陈学东院士寄语:让科技创新成为重塑武汉之 “重” 的硬核力量
...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陈孝平,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通过视频对活动的启动表示祝
2025-05-18 19:52:00
...识、工具和方法,他们的发明故事就是智慧的锦囊,比如李德仁院士提出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绘界称为“李德仁方法”;薛其坤院士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等。他们的
2024-06-25 10:43:00
我俯瞰的是一生的仰望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我俯瞰的是一生的仰望防灾救灾、农田水利、国防安全……从国家安全到经济建设、社会民生,都离不开测绘遥感技术。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
2024-06-24 14:04:00
“空天强国”思政大课激发广大师生报国志向
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北频道李德仁院士开讲——“空天强国”思政大课激发广大师生报国志向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9月8日晚,人民网联合湖
2024-09-10 13:5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7月25日,位于邢台市沙河市的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三线生产车间,两条生产线上不同规格的玻璃从自动传送带缓缓下线,一台台机械臂来回抓取新鲜出炉的玻璃原片
2025-08-17 07:29:00
90后寒门CEO,帮了雷军一个大忙
小米汽车YU7爆单后,车越欠越多,根本交付不完。即便雷军7月10日称小米汽车交付已超过30万台,但后面还有小米YU7迫在眉睫的24万个新订单
2025-08-16 15:53:00
用AI帮中小企业傻瓜式获客,这个营销Agent收入每月增长150%
文|邓咏仪编辑|苏建勋2024年中离开阿里,开始在Agent赛道创业时,郭振宇面临不少质疑:到底是做AutoAgent(自主代理
2025-08-17 02:24:00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现代轻工产业链专场——利和味道(青岛)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鲁网8月16日讯8月15日,在青岛鑫复盛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三场——现代轻工产业链专场
2025-08-16 09:40:00
通讯员 张汶宁8月14日,山东泰安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泰安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首场活动。泰开集团、泰和电力、山东瑞福锂业
2025-08-16 09:56:00
聚焦长春农博会 |流量经济直播间首秀 “千万销量”引爆“线上农博”
8月15日,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开幕首日,长春农博园3号馆内气氛热烈,吉林省流量经济赋能电商直播首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联合抖音
2025-08-16 10:29:00
首店经济引爆消费热潮,万达“提质提级”重构齐鲁商业生态
8月15日,盒马鲁中首店于淄博富力万达广场盛大开业。这不仅标志着盒马成功布局山东第七城,其开业即火爆的盛况,更凸显了“首店经济”在激发区域消费活力中的关键引擎作用
2025-08-16 10:30:00
新闻发布在一线|产业链上的“枣庄辣子鸡”串起富民增收路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
鲁网8月16日讯近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枣庄市新型商贸物流产业链专场记者见面会在枣庄辣子鸡博物馆举行。见面会聚焦枣庄辣子鸡产业
2025-08-16 12:01:00
助力乡土好物跃上云端 汇丰海传媒助农电商平台正式成立
鲁网8月16日讯(记者 于胜涛)8月15日,位于即墨区龙润卓越中心的青岛汇丰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开业,由其打造的助农电商平台同步启动
2025-08-16 13:12:00
潍坊昌乐培茁种业:数字赋能,“慧”就现代农业“新蓝图”
大众网记者 王帅 潍坊报道在潍坊昌乐这片被誉为“中国西瓜之乡”的热土上,一座占地4.5万平方米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正在改写传统农业的基因
2025-08-16 16:01:00
京东收购佳宝超市:全港三天八折,还有6万份长者月饼礼盒暖人心
8月16日,继昨日官宣完成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以下简称“佳宝”)的收购后,京东在香港佳宝门店举行记者见面会,宣布将通过自身的供应链优势
2025-08-16 16:28:00
“窝囊蹦极”“窝囊爬山”“窝囊漂流”,这个夏天,“窝囊废旅游三件套”在社交平台刷屏。浙江安吉龙出没大峡谷的“躺平漂流”单日门票销售额逼近40万元
2025-08-16 16:55:00
临沂职业学院成功试运行宠云行至圆通无人机物流航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张琳近日,临沂职业学院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飞行仪式在临沂商贸物流城举行。学院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满载货物由宠云行智慧云仓起飞
2025-08-16 17:15:00
2025手机消费观察:七成用户关注折叠屏手机 多形态多场景融合是核心吸引力
手机已经从通讯工具成为了生活的集成入口,消费者对手机功能的需求和选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日,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洞察发起调研
2025-08-16 20:23:00
聚焦长春农博会 |达人带队“云逛展”!展位直售实时互动
8月16日,2025吉林农博会进入第二天,热度持续飙升!吉林省流量经济赋能电商直播达人罗凤魁农博现场化身“农博导游”,深入选品会合作企业展位
2025-08-16 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