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追求极致、为人类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走近这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25 03: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揭晓,今年85岁的两院院士李德仁是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成为遥感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颁奖仪式后,记者见到了李德仁院士以及他的夫人朱宜萱教授。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我们)大学同学一辈子,六十多年了,坚持不断地互相鼓励。当时我在德国,她说回来,给国家干活,把热情给中国人。

追求极致、为人类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走近这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作为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带领科研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系统的自主可控,卫星光学分辨率从2到3米,提高到了0.5米,引领中国测绘遥感学科稳居国际前列。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这(是)武汉大学的一个校区,是我们中国2014年左右的2到3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现在你看我们最近拍到的这个彩色的0.5米分辨率的图像,那要清楚得多。

追求极致、为人类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走近这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李德仁说,遥感卫星通俗地讲,就是给卫星装上了看地球的眼睛,看得越清晰,获得的可用信息就越多,从城市规划、灾害监测到国防建设等领域,无不与遥感技术息息相关。1957年,高中毕业的李德仁被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测绘高级专业人才的大学——武汉测绘学院录取。大学期间,李德仁几乎看遍了图书馆中所有测绘学专业的文献;1982年,李德仁前往联邦德国深造,留学期间,他创立的误差可区分性理论,解决了测量学的百年难题。随着李德仁在学术界的名声逐渐显露,多家国外科研机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在极为优厚的待遇面前,李德仁毅然选择了回到祖国,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人民养育了我们,做工作,要做研究,应当为中国人做研究,为国家做研究,学成要报(效)国家,让中国强大。

未来,李德仁和科研团队还计划打造一个拥有252颗卫星的对地观测网,让全球更多的人享受中国卫星带来的优质服务。

追求极致、为人类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走近这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我们就会建成这样的一个快、准、灵的地球观测网络,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强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中国人的贡献。

薛其坤:追求极致 勇攀高峰的物理学家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之一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追求极致的科学家。

追求极致、为人类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走近这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在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院士正在和研究团队一起分析最新的实验结果,从2012年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现在,12年来,团队一直在持续推进更深层次的原理和应用的基础研究,并不断取得更多新的进展。

1980年,冯·克利青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即在强磁场的作用下,电流只在二维电子系统的边缘流动,并且没有电阻。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希望发现一种不依赖于强磁场也能产生量子霍尔效应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给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建立一个高速公路。没有电阻,从而有可能解决电子器件发热的根本问题。这个不依赖强磁场也能产生量子霍尔效应的现象就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它的发现将有望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

追求极致、为人类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走近这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在拓扑绝缘体这个材料中存在着的一个关于电子运动的全新的规律。对我们科学家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神奇的物理现象。所以我们非常希望把它的谜解开,看看它是不是存在。

一直以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被实验证实。2009年,薛其坤带领团队向这个科学无人区探索。他在实验方法上独辟蹊径,在技术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方法,解决了低维量子材料对环境污染极其敏感的关键问题。 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关于此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很快被接受发表于《科学》杂志。在约一年后,该结果被国际上多个实验室在相同体系中重复,从而确认了该发现。

追求极致、为人类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走近这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薛其坤:从我们这个实验过程可以看到,我们几乎要穷尽所有的可能性,体现了这种在科学上追求极致这样一种态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5 08: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以科技之名 展报国之志
...出版社)一书,书写了党的十八大以来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科技人生,讲述他们的奋斗征程,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彰显他们的报国情怀。这些科学家在登上我国科学技术最高领奖台
2022-12-19 15:11: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科学要为祖国服务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德仁院
2024-06-24 14:46:00
来自一汽的他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为什么是他?
...业专家票选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深耕关键核心技术,擦亮红旗新能源名片超高速是电驱系统关键技术趋势,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车速,增强用户驾驶体验,还可
2024-04-29 21:17:00
...行动一周年系列科普活动中,两位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与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
2024-07-21 10:40:00
“空天强国”思政大课激发广大师生报国志向
...“空天强国”主题思政大课播出,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耿通,武汉大学马克思
2024-09-10 13:57:00
国人骄傲!95岁屠呦呦教授当选美科学院外籍院士
...获美国华伦·阿尔波特奖,2017年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责任编辑:
2025-04-30 12:06:00
以科学家精神锻造大国脊梁
...家精神为切入点,书写党的十八大以来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科技人生,彰显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2023-04-25 03:56:00
我俯瞰的是一生的仰望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我俯瞰的是一生的仰望防灾救灾、农田水利、国防安全……从国家安全到经济建设、社会民生,都离不开测绘遥感技术。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
2024-06-24 14:04:00
新华鲜报丨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
...资料。(李慧韬摄)这些样本和笔记都来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他扎根黄土研究60余年,为科研涉险滩、登峭壁、踏极地。正是这样的执着求真,让他带领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
2024-05-30 21:0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给“狂飙”的AI套上伦理的“缰绳”全球首个系统级伦理垂域大模型“问道”发布南报网讯(记者何洁通讯员孙艳)让AI也能像学者一样
2025-11-13 08:06:00
第八届进博会搭建国际合作桥梁——汉诺金携手湖南卫视快乐购共促“健康中国”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全球关注的年度经贸盛会,进博会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企业与行业代表
2025-11-13 08:57: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左阳天)指尖滑动屏幕,货物飞速流转,一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年度消费盛宴,正悄然重塑江西消费者的购物车与江西商家的生产线
2025-11-13 06:45:00
新闻纵深|“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五十六个智能模型构建“数字工厂”“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阅读提示订单排产从48小时压缩到30分钟,钢水样品2分40秒完成27种元素分析
2025-11-12 08:14: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11月11日,京东发布2025年“双11”购物狂欢节(以下简称“双11”)福建消费热点相关情况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昨日,抖音美洋官方旗舰店的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主播“上链接”话音刚落,新品针织衫链接的下单人数瞬间破百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顶峰人文影视艺术会客厅项目签约金额20亿元;同文文化艺术影视科技街区项目签约金额16亿元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在思明区禾祥西路,一个红色小窗口内闪着金元宝形的灯,客人抽完签、摇响铃铛、再把签递进窗口——冰激凌就会从里面递出
2025-11-12 08:22:00
厦门软件园企业:科技赋能 打开光影新视野
借助XR虚拟拍摄技术,可实现场景自由切换。图为厦门火炬元宇宙(XR)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甚妙视觉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雷飏)光影闪耀鹭岛
2025-11-12 08:22:00
●席恺前不久,星巴克以40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60%股权。消息一传出,众人的目光很快聚焦在瑞幸咖啡上:这个总部设在厦门的咖啡品牌
2025-11-12 08:22:00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吴美琳)11月11日,德州扒鸡®美食城三八路店重装开业,焕新启幕,美耀州城!溯源四十载
2025-11-12 08:43:00
立冬时节,寒意逐渐加重。11月7日,记者走进沧州热力有限公司热网调度中心,只见一块覆盖整面墙壁的智慧大屏格外醒目,沧州智慧热力管理平台正高效运行
2025-11-12 08:57:00
记者走基层|雄安图书馆迎来“新员工”
机器人馆员与小读者热情对话互动,数字人馆员“图小安”为读者推荐书籍,“爱心智送”机器人载着图书穿梭在图书馆内,无人驾驶送书车定时出发往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点位送书……11月3日
2025-11-12 08:59: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多面手”“大力士”……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天团”来了
大皖新闻讯 11月11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采访团在这里邂逅了许多形态各异
2025-11-12 09:01:00
从秸秆到新材料,圣泉“链”就产业生态新格局|链上济南项新行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2025-11-12 09: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