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网笃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福州第三中学滨海校区
师生倍速成长的寄宿制办学之路
福州第三中学供图
在福州三中滨海校区,老师们往往会将寄宿制的高中生活形态比作一个“家园”。老师与同学们不仅仅是在这里工作或学习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校园生活每一天的日升月落中,寻找归属感、价值感和自我认同,这便是“成长”的声音。
滨海校区德育处主任刘会坚告诉笔者:“一方面,全寄宿制的滨海校区是教师与学生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场所,学生将与同学、老师共同生活学习,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这种精神和感觉在很多方面类似于家庭的感觉。另一方面,滨海校区在办学理念上传承福州三中‘以人为本,以诚为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更加注重师生的个性发展、情感关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习互相尊重和包容,建立家庭式的价值观和文化。”
围绕构建“家园”模式的寄宿制高中办学方向,从2019年开始,福州三中滨海校区展开德育课题研究——“寄宿制高中家校共育模式实践研究”,传承发扬三中“善激励,重情感,常体验,求自律”的特色德育道路,将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发展放在学校建设的核心位置,向着“全国最美教师”“八闽楷模”陈炜校长曾提出的“再造一个三中”的愿景不断迈进。
1集团化办学促进教师倍速发展
福州第三中学供图
“周一上午,‘沐春育德’班主任论坛情境化研训;周三晚上,教师技能提升实践沙龙;周五下午,教育集团‘卓越教师’培养线上研修……”吴剑超老师刚刚获得2023年福州市“教坛新秀”称号,他的记事本上记着这样的日程安排。
福州三中滨海校区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育人水平的提升。副校长陈原与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陈丽丽都曾是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在“卓越”教师的培养之路上,滨海校区立足实践,着眼未来,依托教育集团优势,制定了青年教师“倍速成长”计划。福州三中通过集团化办学,成立教育集团青年教师发展委员会,实现各校区教师的交流与培训,主导实施青年教师“春笋培养计划”。依托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研模式,通过讲座、公开课、教师技能大赛、团辅活动、读书分享、团建活动等多样化培训形式,让青年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途径与目标。
滨海校区的教师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特点,通过西湖校区派往滨海校区的多位资深教师的示范引领,集团化教师研训的联动提升,持续唤醒内生动力,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结出了累累硕果。范艳艳老师的课例获评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她还与林惠、林燕、刘思婷等老师分获福州市教师实验说课比赛一、二、三等奖。何纸砚老师则在福州新教师比武中获得一等奖。
由于滨海校区与西湖校区在学生寄宿与走读的管理方式上存在差异,以往西湖校区的德育管理经验并不能完全对接滨海校区的管理实践。滨海校区根据自身实际,注重引导青年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立足教师德育指导中的具体活动开展实践性培训。一方面,滨海校区通过视频会议专线与西湖校区同步开展每月的班主任论坛,在线与西湖校区的德育团队沟通研讨,吸取经验;另一方面,滨海校区举办每周一次的“沐春育德”班主任论坛活动,在活动中开展“1+1”培训模式,即每周主题班会说课与研讨和班主任工作妙招交流。通过这一形式提升全体班主任队伍的主题班会设计水平,也让不同的班主任交流自己在带班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汲取其他班主任的成功经验。
2多元化措施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谈到学生的发展,分管教学的陈增副校长说:“滨海校区与西湖校区实行‘五统一’管理。即年段管理方式统一、教师集体备课统一、学生校本作业统一、学校课程设置统一、期中期末考试统一。”西湖、滨海两校区每年均有等量教师轮岗互换,学生均采用“敏特”教学系统辅助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不是为了准备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诚如斯言,作为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如何收获学生主动的成长,滨海校区创造性地提出了“梦想计划”“值周计划”“补丁计划”与“博闻计划”,多措并举,相辅相成。
“梦想计划”旨在让学生通过主动申请某个持续一定时间的“约定”,以达成个人养成自律之目标,从而获得向年段长提出一个合理“小要求”的权力。比如:让特定老师一对一VIP辅导、邀请老师参加运动会入场式表演,等等。
“值周计划”旨在让学生深度参与校园管理。每周轮值的班级负责全校的各项常规评比,并聘任一名学生担任校长助理,通过一周的走访与调查,发现学校建设与管理上的缺点,向校领导提出建议。
“补丁计划”旨在发动优秀学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担任小老师,为某些学科较为薄弱的同学答疑解惑。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不好意思向老师请教的尴尬,又让同学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们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博闻计划”则通过每个学生均配备的学习用平板电脑,每天向学生提供10000字小说、传记、评论、科学论文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要求学生限时阅读并摘抄,以扩展寄宿制封闭环境下学生的阅读视野。计划实施以来,共推送阅读材料300余期,共计400万余字,促进学生对时代社会与自我有了纵深的了解。
“教育不能仅是规训,更应是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学生心中的正能量。”滨海校区副校长陈原如是说。因此,校区积极搭建学生评价、实践、激励、沟通的四大成长平台,构建着眼“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成长。
一是评价平台。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展现出的实践性成果进行赋分,更对学生的参与过程进行赋分。不仅建立学生违纪的黄白条扣分制度,更通过“自纠申请表”的倡导,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消减负分。这样的评价制度,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了契机。
二是实践平台。通过研学社会实践,校园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与体育联赛,学生社团活动、宿舍文化节,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每年3月,校区开展的东湖湿地远足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强健了体魄,又可以实地感受滨海新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是激励平台。通过励志奖学金评选、校园之星评选、荣耀计划与梦想计划,搭建学生收获正向激励的多元途径。
四是沟通平台。每月一次的“沐春茶叙”校长接待日活动,拉近了校领导与学生的距离。活动中,学生代表将一阶段以来收集到的涉及学校设施条件、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带到校领导的面前。通过这一平台,有效解决学生反馈的各类学习、生活、活动问题130余项。
四大平台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感谢滨海校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我在鸿鹄班里坚定了理想,在研学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在社团活动中收获了青春的宝贵回忆。”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张子飞心怀感激。在三中滨海校区的三年,让他在学习中发现了乐趣,并不断追逐着自己的青春梦想。
创新的管理机制与成长平台,不仅给学校带来了蓬勃向上的氛围,也给学生铺就了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途径,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高。2022年,滨海校区迎来了首届高三毕业生,本一上线率接近五成,本科上线率接近九成,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在各类竞赛中,滨海校区的学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练子铭、刘凯睿同学获得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赛福建赛区一、二等奖;吴俊宇同学在2022年VEX世界机器人锦标赛亚太分区比赛中获得亚军;陈双荧同学获得福建省青少年高尔夫球巡回赛暨U系列总决赛女子组冠军;校橄榄球队获得福州市首届中小学橄榄球锦标赛盘级亚军;乒乓球队获得福州市59届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二名;篮球队获得福州市59届中小学女子篮球比赛团体第二名……
“励志榕树下,笃学东海畔,力行天地间。”福州三中校训昭示的成长之道,在东海的天风海涛间,不断阐发着新的内涵,滋养着一批又一批学子的青春梦想。
福州三中校长张年雄告诉笔者:“让学生获得幸福的成长,让教师感受成长的幸福,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滨海校区的生活中体会到收获感、归属感与价值感,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基,这是每一个三中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网笃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2 09: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