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提起魏延,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毕竟在《三国演义》中,那个脑后有反骨的小人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但如果我们熟读汉末三国史,就会得知,魏延从无叛蜀之心,他最终死于马岱之手,实属冤枉。不过,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惑,那就是魏延南归的时候,并非孤身一人,他还带走了自己的部曲。如果真的火拼,以他的骁勇,以他的用兵能力,马岱又如何能斩的了他呢?原来,就在两方摆开阵式的时候,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导致了魏延众叛亲离。这个人是谁呢?他又说了什么呢?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断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知众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意思是说,魏延与杨仪彻底翻底之后,提前率军南归,切断了杨仪的退路,杨仪则紧随在魏延军后。行至南谷口的时候,魏延开始攻打杨仪军,一个叫何平的人,被杨仪推了出来御敌。这个何平但是没有跟魏延硬碰硬,他仅是对魏延军斥责道:“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敢这样反叛吗?!”魏延的军队自知理亏,纷纷逃散,他的身边只剩下了数人。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何平到底是什么人?他只用一句话,就害死了名将魏延,是蜀汉的罪人吧?其实不然,此人原本属于曹魏,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向导,在汉中之战中,投降刘备之后,一向有知人之明的刘备,立马将其任命为了牙门将、裨将军,可见对他的重视。诸葛亮主政之后,也非常重视他,并将蜀汉最精锐的军队无当飞军交到了他的手中。而他也不负刘备和诸葛亮厚望,两度为蜀汉力挽狂澜,成为了一代名将。
第一次力挽狂澜:减小了街亭之战的损失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力排众议,启用了他最赏识的马谡去抵御魏将张郃。可是马谡仅会纸上谈兵,在实战中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才智,竟弃城上山,给了张郃可乘之机。当时他的先锋何平,提出了劝阻。马谡没有听取此人的建议,果然大败而归,街亭也失守了。这个时候,何平率领的千余人马,不但没有任何损失,还通过擂鼓造势,吓得张郃不敢紧逼,从而收拢各部残兵,从容而退。
也正是因为何在这一战中,表现出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诸葛亮对他的赏识——马谡及其手下诸将,或被斩杀,或被剥夺兵权,只有何平“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诸葛亮去世之后,其接班人依旧对何平委以重任,在魏延和国舅吴壹之后,让他担任了汉中守将。也就是说,何平用一句话,导致了魏延的败亡,几年之后,他却成了魏延的接班人。
第二次力挽狂澜:抵御了曹魏对蜀汉的进攻
众所周知,魏延成为汉中守将之前,曾誓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魏延守汉中期间,曹操既没有举天下而来,也没有派十万之众至,可是到了何平守汉中期间,却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十万大军出兵骆谷,而何平手下的兵马,却不足三万。在这种情况下,他运用自己高超的军事谋略,大败曹爽,保住了汉中无失。彼时,他与镇守南中的马忠、镇守永安的邓芝,成为了蜀汉的三大支柱,维持着蜀汉和平。《三国志》曰:“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可能说到此处,有人会疑惑说,做到这一切的人,应该叫王平吧?不要着急开喷,其实,何平与王平都是一个人——他本姓王,年幼时曾被一个姓何的人家收养,于是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以何为姓。不过等他成名之后,还是想要光宗耀祖,例改回了本姓。对于此事,《三国志》中有详细的记载:“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
王平,在延熙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48年去世了,这里蜀汉灭亡也就差了15年。如果王平将军还镇守汉中,想必钟会伐蜀肯定没有那么迅速就突破姜维的防线,邓艾也没有计划偷渡阴平,蜀汉也就不会轻易灭亡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6:27: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