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0 17:48: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起三国中令人最喜欢的势力,恐怕很多人都会投蜀汉一票。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蜀汉政权建立后一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刘备托孤白帝城也就是蜀汉政权建立的第三年,却在人才尤其是军事将才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真空。

蜀汉创业时期刘备集团拥有着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一众力敌万人的勇猛武将,可坐稳益州、吞并汉中后的刘备刚刚称帝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集团内部便先后失去张飞、马超、黄忠,到诸葛亮北伐时不得不将军队交给老将赵云、魏延。

不久赵云也在第三次北伐时病逝军营,蜀汉大军只剩魏延一人还能扛起军队大梁。而他作为将帅均出色完成了诸葛亮制定的任务目标,作为蜀汉中后期的擎天一柱,他反而以一种悲惨诡谲的结局告别历史舞台,其中的因果耐人寻味……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一、国之柱石

1.崛起微末

不可否认的一点,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三国志》,魏延都是蜀汉后期诸葛亮北伐的坚定支持者,个人声望和军中地位在北伐时期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小说中的魏延在个人战斗力方面并不逊色于马超、张飞,其外形甚至与关羽颇为相似,生的“面如红枣”秉性刚猛。第一次登场就好似中了邪一样对刘备一见如故,刘备取襄阳时魏延为了献城纳降不惜与昔日同僚文聘鏖战。

与小说不同的是,相关史书《太平御览》则通过侧面描写了魏延的出身与经历:

“魏延字文长,以部曲将随先主入蜀”。

此处的以部曲将意为跟随刘备的部队为将,更有学者通过魏延死后蜀汉同僚杨仪对其的评价“庸奴”二字,推测魏延很有可能起初是以仆人的身份跟随刘备左右的。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仆人出身意味着魏延不能像蜀汉其他将领一样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样依托刘备的重用这种从底层上升到顶层的过程也将造成魏延个人的性格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一个缺陷——傲慢。

“人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傲慢”很不幸魏延占据了后者,傲慢给他带来的就是在同僚眼中魏延是怪诞且极其不懂官场处事的土包子,温和的人对他避而远之,锋芒的人则对他处处厌恶。

公元217年,蜀汉政权和曹魏政权都走到了发展的瓶颈期,两股势力都有了强大的后方做支撑,二者之间的较量不再像之前那样各自顾忌其他势力的态度,曹刘的角逐点缩小到汉中这一出川入蜀的必经之地。

得益于蜀汉集团出色的军事计策和将领高效率的动员部署,仅用半年时间汉中就全部归于蜀汉政权版图。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在选择汉中地区最高军事长官时,刘备却并没有选择张飞、黄忠这样在夺取益州、汉中时立过赫赫战功的大将,而是选择当时武将行列中尚属二流的魏延。面对领导的越级提拔,魏延脑子一热便说出三国历史中极具威慑力的一段话:

“若曹军十万至,吾为大王吞之”。

从这件事不难发现当时蜀汉集团中的群臣对魏延的能力还有待商榷,刘备委以重任已然有一种将其培养成蜀汉一流武将的决心。

高地位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在古代封建社会居于庙堂之上不仅仅将面临责任与义务,更多的还是“高处不胜寒”的官场定论,魏延也不例外。随着刘备病逝白帝城,魏延的命运开始发生巧妙地变化……

2.军政建设

汉中之战后,曹操北还迁走了大量人口,人口不仅代表着劳动力更是军事力量的重要来源。魏延驻守汉中不仅肩负着军事上镇守汉中的责任,同时还要顾及当地的民生发展问题。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奴仆出身的魏延工作做的怎么样呢?我们可以从两份史料可以窥探一二。公元260年东吴派出使者出访蜀汉,在益州使者记录下当地百姓“面如菜色”,诸葛亮曾经制定的民生政策早已不见其效,益州的局势已经接近崩溃。

而就在两年前,曹魏重新夺取汉中之地,他们所看到的汉中是比当年曹操撤退前还要繁荣,虽然此时魏延已经去世二十余年,但汉中的继任者依旧履行着魏延、诸葛亮生前的政策,汉中的繁荣与魏延最初的开发、管理密不可分。

出身底层的身份并没有影响魏延开展各项工作,反而能让他更能放下身段贴近百姓,了解到百姓真正需要什么,政策应该如何制定、推行。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再加上刘备、诸葛亮赋予他极大权力让他在汉中逐渐建立起足够的威望,最终遏制住汉中的人口流失,荒地重新开垦,兵源获得补充,出色完成了工作。

军事方面魏延采取“虚内实外”的策略,将重兵扼守于汉中北部的群山关隘,无论曹军如何南下面对崎岖狭长的山路都无法展开大规模进攻,战斗力本就被地形所削弱,加上魏延的部署曹军南下的结果基本就是命丧山谷。

经过八年的治理,经济、军事力量的恢复使汉中成为之后诸葛亮北伐坚实的大后方。

二、权谋争斗

公元226年诸葛亮借曹魏皇帝曹丕驾崩时机率军北伐,大军到达汉中后诸葛亮立刻升任魏延为前军统帅,在前线拥有绝对统帅权,并许诺他若攻占凉州后即刻上任凉州刺史,坐拥蜀汉的半壁江山。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由此可见魏延在诸葛亮眼里与先主刘备同样重要,而长期把握军政大权又得到领导重视的魏延,其身上孤傲的缺点进一步滋生,因此在他身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随着地位权力不断上升,魏延在蜀汉政权内的依附者越来越少,明处暗处的敌人反而越来越多。

在攻取长安的进军策略上,魏延与诸葛亮产生分歧,魏延认为可率轻军从子午谷快速突袭长安,之后与主军配合并吞雍凉,曹魏西境可定,而此计被诸葛亮所否决的原因则是——过于凶险。

这一次魏延性格上的缺点再次暴露出来,因为自己的提议没被采纳魏延便整日愤慨,见人便对诸葛亮充满埋怨,这样过于直爽的性格即便诸葛亮对此不在意,难免其他幕僚对魏延傲慢骄纵的态度深恶痛绝。

这样一个做事草率的奴仆却将汉中军政大权一把抓,对权力的贪欲让以杨仪为首的文官集团对这个武夫愈发不满。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杨仪在北伐期间总揽蜀汉军队的后勤工作,前线统帅与后勤总领不和的状况,诸葛亮在时尚能稳住大局,可当诸葛亮进入弥留之际,二人的矛盾便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下去。

而偏偏这个杨仪虽说能力初中却度量狭小难容他人,连东吴皇帝孙权都对他有过“小人”的评价,由此可见魏延、杨仪二人都是蜀汉集团不可或缺的人才,却又都不是省油的灯,杨仪想要剪除魏延的兵权,魏延却也想着有一天能够自己掌军。

到了公元234年诸葛亮进入弥留之际,为了调和二人的矛盾将主力退军大事交给杨仪,偏军断后的任务下达给魏延。这样即便魏延不肯南归,杨仪也可率领主力入蜀,保存有生力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诸葛亮死后魏延不但直接拒绝了断后的命令,还烧毁入蜀的栈道,阻止杨仪撤军。魏延想将主力留在前线,自己不仅能在军队中树立更高的威望,也能更好地履行诸葛亮生前未竟的北伐梦。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烧毁栈道一可以阻止汉军南归逐渐稳固自己的军权,二又可使军队不断受到司马懿的威胁,逼迫文官集团继续与司马懿对抗。期间整个军中统帅已经无人愿意去考虑应对司马懿的威胁,若不是姜维设计埋伏曹军恐怕汉军将全部命丧剑阁栈道。

紧接着魏延、杨仪二人又以此为借口,相继上奏刘禅弹劾对方谋反,很多人开始认识到此时的魏延、杨仪二人间的权力之争显然已经开始影响整个国家的安危。

如何战队就成了群臣当下该考虑的问题,如前文所说魏延性格上的缺陷导致蜀汉集团内依附他的人寥寥无几,反观杨仪不仅全程执行着诸葛亮的遗愿退军,还掌握着主力军的指挥权,这种关头下只要脑袋不糊涂就都知道该站在哪一方。

魏延眼睁睁的看着战友们走向杨仪的阵营,不知他在这一刻作何感想。最终他也落得个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下场。魏延一生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却成为整个蜀汉帝国历史上唯一被夷灭三族的人,实在是可悲可叹。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总结

其实回看魏延与杨仪,他们二人似乎都没有错,一个掌权为了坚决执行诸葛亮的遗计,一个夺权想要继续完成诸葛亮的事业。

魏延恋权吗?回答毫无疑问:恋。可以说他是历史上又一个因为争权而丧命的悲惨人物,可他得到权力是为了什么?

魏延曾经对刘备何等忠心,对诸葛亮亦是如此,他拼命都想争取到军权为的并不是谋逆而是继续和曹魏战斗,这又何尝不是刘备、诸葛亮的理想……

浅谈魏延谋反背后的权力斗争

那么得到军权的杨仪的结局是什么呢?他回到成都后,刘禅在褒奖他的同时解除了他的兵权,杨仪也尝到了失去信任的滋味,只有接替诸葛亮位置的费祎还与他来往。

而杨仪晚年留在史书中的一句话,今天听起来也颇有趣。他对费祎说:“早知今日如此,就应该投靠曹魏去了”,这句话也算是印证了东吴孙权对他的评价了——“小人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0 1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魏延:这个“反派”的悲情英雄,真的是个“反派”吗?
...奇色彩的时代里,有一个人物总是让人又爱又恨,那就是魏延。说到魏延,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反派”,甚至是“叛徒”。但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反派”的悲情英雄,看看他到底是个什
2024-09-05 21:24:00
聊聊蜀汉君臣的权力博弈
建兴十二年(234),蜀汉大将魏延死于权力斗争,三族皆灭,震动天下。(杨)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魏)延三族。--《蜀书魏延传》魏延
2024-05-26 15:37:00
刘备时期,集团人才鼎盛,为何到了蜀汉后期,却人才凋零呢
...刘备时期,集团可谓人才济济。论武,不光有关张马黄,魏延、赵云、陈到、吴懿等人也是一时名将。论文,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等人,皆是顶级人物。李严、刘巴等人也是一时俊杰。文臣武
2024-02-20 15:10:00
蜀汉君臣博弈:魏延是被冤杀,还是真的叛变蜀汉?
...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魏延,这位曾受到刘备和诸葛亮重用的蜀汉名将,最终却被蜀将马岱所杀,并遭到诛三族的惨烈下场。这一戏剧性的转折引发了后世无数猜测
2024-08-17 11:05:00
魏延、杨仪:蜀汉的两位英才与国家的兴衰
...故事似乎隐藏着无法言说的悲壮和深刻的谜团。杨仪杀了魏延这一惊人之举,本应是一个充满荣誉的时刻,然而,他却选择了走上了一条无法挽回的绝路,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何在功成名就的
2024-01-31 13:16:00
魏延是诸葛亮最佳继承者,却不懂权臣术遭猜忌蒙冤
原来的魏延是诸葛亮最好的接班人。他有一颗叛逆的心,却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有权势的大臣。性格叛逆,不宜委以重任。诚然,魏延从参军开始,一系列的做法让固守道德情操的刘备和诸葛亮非常不满。
2023-03-10 11:02:00
魏延之死:蜀汉帝国的政治风波
“魏延之死”是蜀汉帝国围绕“诸葛亮逝世”后一桩重大政治事件,以魏延惨死灭族而告终,可是害他的杨仪,也很快在政坛失意,被逼自杀,令人唏嘘。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又把魏延与杨仪并列
2023-12-23 06:10:00
杨仪与魏延不和的背后,蜀汉内部的矛盾与纷争
魏延是三国故事中刘备麾下有名的大将之一,但是在演义中先是早在要投降刘备时就被诸葛亮认为脑后有反骨给差点斩了,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替蜀汉辛苦大半辈子。结果在诸葛亮北伐时,自觉命不久
2023-10-20 22:43:00
魏延之死的背后,诸葛亮有着什么难言的苦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是一对冤家。魏延在长沙刚刚投奔诸葛亮,诸葛亮就当着刘备的面,要斩了他。而斩杀魏延的理由却是他脑生反骨,日后必反。果然,在多年之后,诸葛亮刚死,魏延就为
2023-01-17 16: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