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17:54: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实话,不但没有阻断中华文明的脉络,反而滋润、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在阐述这个道理之前,我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我们老家,很多土地在黄河滩区,每年秋季粮食丰收在望的时候,恰恰是大雨倾盆、黄河发水的旺季。

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粮食不被淹,往往在黄河岸边筑一道防护堤来保护庄稼。

要是遇到大雨不断,黄河水就会不停上涨,这时候防护堤内的水就因为防护堤而泄不出去,而不断上长的黄河水也会冲垮防护堤。

有经验的老农就会放弃保护自己的庄稼,让浑浊的黄河水灌进庄稼地里。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雨停的时候去水里收一些尚未成熟的粮食,另外最大的目的,是让黄河水里的泥沙沉淀以抬高地势。

这样做地肥了,明年的两季庄稼不用施肥,就能获得大丰收。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五胡就像是浑浊的黄河水,他们虽然带来了灾害,但是能促使中原地区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

在魏晋的时,形成了九品中正制。朝廷设立一名大中正,听名字它应该既中且正。

然后各郡设立中正,负责评定人才等级,把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九品,所以叫九品中正制。

只有被评为上品,你才能当官。

别以为是个人都能经过努力被评为上品,其实只有那些门第比较高的人,高门大姓世代才被评为上品。

最多的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里的王氏和谢氏。

比如书法家王羲之是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虽然他是一个将军,但没听说他功夫了得,他生来就是将军,因为他是王氏门阀。

这些人世代垄断官职,老是他们家当官,就形成了大士族,而老当不上官的那帮人就变成了庶族。

这样的天下不乱才怪,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发展?

士族一生下来就是官,你要是一生下来就是官就是国家公务员,你还能好好读书吗?那样怎么发展中国文化?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所以说形成的“士族”,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发展,他们产生的“人祸”远比天灾厉害,不重新洗牌,就使得“庶族”再无出头之日,平民百姓永远处在最下层,被奴役、剥削、侵轧。

另外士族、庶族不通婚,甚至穿的衣服都不同,也不能共坐一席,所以士族老是近亲结婚。

王、谢、袁、萧、顾、陆、朱、张,就这八个姓互相通婚,生来生去都是表哥跟表妹、舅舅跟外甥女、姑姑跟侄儿这种关系。

越生越退化,祖孙三代长一个模样,肯定会脑残。

而南朝的宋、齐、梁、陈各朝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他们都是庶族出身,很鄙视生来就做高官的士族。

打破这种瓶颈,其实是上天故意安排的,他们不会看着中华文明断送。

我们看看当时西晋前后发生的糗事,就知道,如果不是泊来的野蛮来壮大我们的民族根系,说不定中华文明就“腐朽”了。

东汉末年三国开始,中国文明的发展已经走向了偏颇,从竹林七贤、陶渊明隐居,那些民族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土壤,环境恶劣将要使得纯正的、民族的东西消失殆尽。

在关键时刻需要一个契机,需要用外力来打破这种坚固的“外壳”。

中华文明需要传承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好像弹指一挥间

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右)称汉王,宣告独立;几乎同时,氐族人李雄,依仗手下的一屁流民,在成都自称成都王。

这也宣告了十六国乱世的开始。

数年之后,刘渊的儿子刘聪先后攻陷洛阳和长安,将西晋的最后两个皇帝杀死,晋朝着统治者和士族大夫们就此被赶到了南方,在那里建立了“南朝”。

此时的北方,大乱仅仅开始。

刘聪死后,北方分裂成两个赵国,刘曜、羯族的石勒,一西一东,各据一方,被称为前、后赵国。

石勒在对峙中取得了胜利。但乱世并没有结束,二十年后,氐族的秦国和鲜卑人的燕国在昔日两个赵国的土地上建立起各自的国家,最后苻坚的秦国灭掉了强劲的对手慕容燕,以及众多周边的小国之后统一了北方。

世界似乎和平了,可一场淝水之战把苻坚打回了原形。

姚苌和慕容垂,作为两位“苻坚的叛徒”,乘机把北方的统一打破,后秦、后燕,乃至众多诸如后凉、西秦、夏等弹丸小国纷纷出现,让人们怀疑,这个乱世是否要永远乱下去?

就在老百姓在流离失所,生活无望时,一股新生的势力在更北的地方兴起,拓跋氏的北魏,在大家的不知不觉之中,竟然成为逐鹿中原的强劲势力,伴随着十六国一个一个的衰落下去,中国北方终于重新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国家。

这已经距离乱世135年之久了。

文明的传承就像是有源之水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为什么说五胡之乱没有断送中国文明呢?

中国人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说法,“胡虏无百年之运”。

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绝不可能超过一百年。

这是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你入主中原靠的是快马弯刀,你靠这个征服土地,但是你征服不了人心。

这就是所谓的“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当年忽必烈和他的子孙们曾经占了地球陆地表面积的四分之一,入主中原89年,就回草原啃羊腿去了。

野蛮能战胜文明吗?

二次世界大战,那些妄图用暴力征服世界的帝国,最终无一例外地灭亡了。

从世界历史上的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到希特勒灭亡,再到中国历史,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暴力啥也解决不了。

拿破仑帝国10年,希特勒帝国12年,你靠武力能干什么?

整天灭了这个又灭了那个,结果怎么样?武力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了一时,绝对解决不了一世。

解决问题得靠文化的认同。这也是中国文明、文化不会断绝的原因!

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摆在面前的就是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汉化,第二个是不汉化。

因此中国历史可以这样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不是他们统治了中国,而是被中国文化所统治!

五胡时代,是中国文明借助外部势力净化中国文化的过滤方式而已。不然中国文明就会被那个时代的“士族”弄乱了。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国家,可是满语、满文到后来有几个人会说呢?

就连末代皇帝溥仪都不会说,溥仪的英语很棒,老师庄士敦是英国人。溥仪会说英语,但他不会说满语,一个皇帝连本民族的语言他都忘记了。

那么清朝为什么能统治中国近三百年?因为汉化了。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魏孝文帝开始汉化改革,这样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也因此发展、传承了中国文明。

那么,他之前的五胡十六国是什么情况呢?我们来看看。

一,前赵开国皇帝刘渊

“八王之乱”,是西晋走向灭亡的开始,那么匈奴人刘渊就是西晋的直接掘墓人。

刘渊是匈奴贵族左贤王刘豹的儿子,从小就好学,才能出众。

他拜上党儒生崔游为老师,广泛地学习儒家经典著作。

刘渊还喜欢阅读各种史书。

有一次,他和同学谈论起历史人物时说道:“我每次读《史记》、《汉书》,常常为随何、陆贾、周勃、灌夫这些人感到羞愧。

随何、陆贾能文不能武,周勃、灌夫能武不能文。

一个人要干一番事业,应该文武兼备。

不管有哪一方面的缺陷,都让人觉得遗憾。随何、陆贾有幸与汉高祖一起建立帝王大业,却不能建功封侯,周勃、灌夫生在汉景帝以文治国的时代,却不能兴办学校,重视教育,这难道不可惜吗?”

汉赵开国皇帝如此见地,你还担心中国文明在他这里断绝吗?

马上打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刘渊本身对中国文化的喜爱、认同、传承,远比那些自以为是的晋朝士族优良的多。

早在三国魏元帝曹奂(曹魏王朝最后一个皇帝)的时候,刘渊就作为匈奴部落的人质被送往洛阳。

晋朝建立后,王浑与儿子王济都很器重刘渊,多次向晋武帝举荐他。

晋武帝与他交谈,非常喜欢他。

王济主张朝廷应当予以重任,但是却遭到更多朝臣的极力反对,认为他是匈奴人,是“异类”,不会对汉族人的建立的朝廷忠心,反而会成为祸害。

于是晋武帝始终没有任用刘渊。

这些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汉臣,才是制约中国文明发展的“异类”!要知道“包容、吸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为此,刘渊曾经伤心落泪。

刘豹去世后,刘渊继承了父亲左部帅的职位,后来晋武帝又任命他为北部都尉。

刘渊在任上努力推行法治,打击邪恶势力,轻视钱财,恤贫济苦,以诚待人,在匈奴五部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吸引了幽州、冀州的许多汉族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前来投奔。

这些都是有文化的庶族知识分子。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二,后赵羯族皇帝石勒

石勒出身低微,是农民家的苦孩子,正是因为他饱经磨难。才更了解民间疾苦。

另外,他也是一个爱学习、懂大义的皇帝。

石勒富有军事才能,政治上颇有见识,他自比自己的才能在汉高祖刘邦与光武帝刘秀之间,而他鄙视曹操、司马懿等欺负孤儿寡母夺取天下的行为。

他从小没读过书,但是经常让儒生给他读讲《汉书》,当读到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人时,石勒大惊,说这样何以统一天下?

当听到张良劝阻此事时,才连忙说“赖有此耳”。意思是多亏张良,好险呢!

石勒最大的优点是从谏如流,对于臣下劝阻的事,有时虽然不同意,但也暂且停办。

石勒病危之际,留有遗嘱不要厚葬,并嘱咐石虎学习周公、霍光辅佐幼主的先例,不要争权。

虽然最后石虎夺权,并且常常以杀人为乐,但作为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来说,还是尊重知识,努力招贤纳士和虚心纳谏的。这也是作为一个优秀君王难得的政治品质。

石勒重用汉臣,他以张宾为主要谋士,刁鹰为辅佐,以孔苌、支雄、桃豹等人作为自己的助手。

张宾从小好学,博通经石,多谋胜算,常把自己比做西汉著名谋臣张良。后来在征讨王弥、建都襄国等重大决策的问题上,张宾表现出了过人的智谋。

他献计献策,料事如神,石勒因此节节胜利。

从此,石勒彻底消除对张宾的偏见,非常信任并看中他,尊他为长史、大执法,封他为濮阳侯。

张宾去世的时候,石勒悲恸地哭着说:“这是上天不愿意让我成就事业吗?为什么这么早夺去了我的右侯!”

有张这样的儒家知识分子辅佐,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不能让中国文明断绝。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三,暴君石虎

石虎终于没听石勒的临终嘱托,杀了继位的石弘自立为帝。

石虎杀人如麻,暴戾如常,荒淫无道。他的儿子们也继承了他的“光荣传统”,杀人不眨眼,兄弟之间互相嫉妒杀戮。

这种情况之下,中国文明能传承下去吗?

在这里不能不提一个高僧——佛图澄。

来自于天竺的这个高僧竟然对中国文明起到了保护。

《晋书》记载:佛图澄是一得道高僧,他在永嘉四年(311年)来到洛阳,说已有100多岁。

石勒建国后杀戮很多,特别是僧人。

佛图澄便投奔石勒手下将军郭黑略家里,郭黑略每次都能预言战争的胜负。

石勒疑惑地问:“每次作战你都能预知吉凶,到底是怎么回事?”

郭黑略说:“有个和尚智术超人,说你命党拥有华夏。我预知的结果都是从他那里知道的。”

石勒便召来佛图澄试验他的神通。

佛图澄用饭钵盛水,烧香念咒,一会儿钵中长出一朵莲花,清新鲜艳,五色照耀。

襄国都城护城河里的水源突然枯竭,石勒向佛图澄请教。

佛图澄说:“我现在就命龙来取水。”

于是和弟子点香、念咒。连续三天,泉水开始涓涓微流,而且有一条五六寸的小龙随水而来。又过了一会儿泉哥喷涌,整条护城河都灌满了。

石虎登基后更加尊重佛图澄。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不久石虎梦见飞龙从西南方向而降。佛图澄说:“将有祸变发生,最好父子慈和,小心谨慎。”

石虎继续询问,佛图澄说:“身边有贼。”

两天后石宣害死石韬,又想杀死石虎。

石虎因为佛图澄告诫在先,免于一死。

石虎曾经把古代圣贤、忠臣、孝子、烈士、贞女都画在墙上。

十多天后,这些画像的头部竟然全都缩入肩中。看看这些中国文明的精华都不保佑石虎,可见他的行为有多乖戾了。

因为佛图澄的出现,让石虎推行佛教。许多汉人及百姓又因为石虎暴政,纷纷皈依佛门、出家为僧,乱世中得以生存,也因此保护了中国文明的根脉。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四,鲜卑慕容廆对汉人的态度是“人尽其才”!

慕容鲜卑位于辽东鲜卑中部。

曹魏初年,慕容家族的首领莫护跋率领部落迁到辽西一带,司马懿讨伐公孙渊,莫护跋作战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在辽西的昌黎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建国。

在这期间,莫护跋把“慕容”作为了自己的姓氏。

晋武帝时,莫护跋的孙子慕容涉归因为战功,被晋武帝封为鲜卑大单于,慕容部落又迁到了辽东郡的北部,在这里开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慕容涉归死后,他的弟弟慕容耐乘机夺取了单于之位。并且派人谋杀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

慕容廆躲到辽东汉人家里,才算逃脱了灭顶之灾。

过了两年,慕容耐被手下人所杀,慕容廆被重新迎接回来成为慕容部落的首领。

慕容廆年少时就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人物,曾经被人誉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之才。

慕容廆移居大棘城,在那里教部落里的人种田,又订立与汉人相似的法令法规,开始改变鲜卑人作为游牧民族的习俗。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慕容廆在等待十余年后,打败了另一鲜卑部落宇文部,部落首领宇文屈云的军队不得不退到塞外,远远避开慕容廆。

慕容廆一战成名,附近的汉人名士纷纷投到他的麾下。

由于来自中原地区政权控制力的削弱,公元四世纪初期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尤其是新兴部族一直处于动荡、兼并和壮大中。

宇文部和慕容部,一个在塞外,一个在塞内,都在有意识地扩展各自的势力和地盘,但采取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慕容廆征服一个部落或者势力,往往讲究消化和吸收,用几年的时间整编他们的军队,融合他们的人民,对于不同的文化也是这样。

这样的鲜卑族建立的国家,你还担心他们会灭亡中国文化吗?

“永嘉之乱”后,北方西晋的士人,都愿意投奔到政法分明、唯才是举的慕容廆处。

一时间,慕容廆麾下集中了北方五州的大量流亡士人。

慕容廆的态度,是来者不拒,而且为这些士人按照各自的来源地专门设立郡县收容他们。

慕容廆对待士人的方法是哪方面有才能,就任命他们哪方面的事,有见识谋略的做谋士,文章写得好的做枢要工作,在儒学上有造诣的人就授予他们祭酒的职务。

祭酒就是学官,跟现在的院士差不多。

慕容廆与石勒一样,慕容部在汉族士人们的协助下迅速繁荣起来。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而中国文明、中国文化也在这里迅速扎根、发展、传承、壮大。也就是说,胡燕也被中国文化同化了!

如果我们把北方胡族的繁荣与南方政权的衰败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晋朝的官僚从上到下,几乎都是士大夫式的人物。但在这样的体制下,大量士人无法发挥其专业特长,终日无所事事,非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只会越来越腐朽,这也是所谓的“清谈误国”的根源。

整个南朝史就是士人们的腐朽史,那些逃亡南方的士人们在“侯景之乱”中的拙劣表现,让人感觉士人在南的灭亡,同时中国文明、文化,只是一种花瓶式摆设了!

而在北方石勒、慕容廆等人的朝野中的士人们,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并不源于他们的个人能力,而在于他们带来的汉族成熟的思想、积累的文化基础、中国大家庭历史沉淀下来的文明、文化的精髓。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之间的融合,才会引发出成功的火花,使其找到更加肥沃的土壤。

五,前秦苻坚靠中华文化统一北方

前秦开国皇帝苻健在入关前一天晚上,忽然梦见一个身穿红衣,头戴红冠的使者,自称是天神所派,命他封苻坚为龙骧将军。

次日苻健便拜年仅13岁的苻坚为龙骧将军,并流着泪对苻坚说:“你的祖父当年就曾经接受过这个封号,如今我把这个封号授给你,希望你好自为之。”

此时尚且年少的苻坚挥剑捶马,举止威严,手下的士卒们都为之叹服。

上天无亲,常于善人。有时候我们可能人为地区分人种、民族的异同,以自己的分别心、好恶心来辨别优劣、好坏,但是上天不会,“万物平等”每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权力,每个人都是他们应该照顾到的“子民”。

上天选择英雄,是让他们来拯救人类,帮助百姓脱离苦海和磨难的!

苻坚是苻健的侄子,他自幼就聪慧伶俐,举止不同寻常。祖父苻洪十分喜爱这个小孙子。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苻坚8岁的时候,居然主动向祖父提出要求师读书,苻洪又惊又喜地说:“我们这些戎狄部族世代只知道喝酒、吃肉,你小小年纪却要求读书,真是太好了。”

于是欣然满足了他的要求。

苻生继位,这个有名的暴君在宫中肆虐,满朝大臣战战兢兢度日如年。

臣民们把获救的希望寄托在苻坚身上。

苻坚在几年的南征北战中得到了不少英雄豪杰的支持和帮助,他在收编了昔日姚襄的羌人部众之后,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

原来姚襄的参军薛赞、权翼便私下里向苻坚提出主上暴虐,应该早做打算。

苻坚深以为然,向自己的亲信、尚书吕婆楼讨教,吕婆楼向苻坚推荐了自己的门客王猛。

苻坚在他19岁这一年终于见到自己一生最为得力,也是最举足轻重的助手和朋友。用苻坚的话说,就是“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

“王猛扪虱”,这个当初在桓温北伐时,曾经到桓温营中见桓温的王猛,与桓温一边交谈一边捏着虱子一边说道:“明公不远千里,深入敌军境内,现在长安近在咫尺,你却不渡霸水,关中豪杰不知你心里想些什么,所以都不来见您啊!”

一向盛气凌人的桓温默然不语,半晌才感慨道:“江东没有像先生这样的人物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猛扪虱”的故事。

王猛从小就聪明好学,很早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觉得胸怀抱负的人就应当干事业。因为没有遇见明主,他一直隐居在华阴山等待时机。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桓温北伐,在苻生暴虐统治之下的关中名士,好像久旱逢甘霖,盼来了希望。

王猛见桓温不是大公无私的人,知道北伐不能成功。

桓温撤走时邀请王猛跟他回江南,暂时安排他担任祭酒,可王猛考虑到,当时东晋的大权都被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把持,另外桓温也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王猛还是决定留在关中,继续等待可以辅佐明君出现。直到苻坚的出现。

王猛日益受到重用,遭到王室亲属及元老旧臣的嫉妒。

姑藏侯樊世公开叫板王猛,这让王猛制订的国策很难推行,在一次见驾时樊世竟然守着苻坚要打王猛。

苻坚大怒,直接把樊世给杀了。从此,群臣百官再也不敢给王猛出难题了。

苻坚任命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任京兆尹。

几十天时间,王猛就处死了权贵、豪强、王公贵族20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

一时间,无人再敢目无法纪,政治清明,境内出现一片安宁和谐的景象。

苻坚又任命王猛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原来在宫中值宿警卫以及仆射、詹事、侍中、中书令等兼任的其他职务仍然由王猛继续担任。

王猛一年内一连升迁5次,权势显赫压倒朝廷内外。

王猛没有辜负苻坚的信任。他南攻荆州,北伐凉国,所攻必克。

公元370年,王猛受苻坚派遣,率步骑兵10万攻燕。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王猛一路攻关斩将,长驱直入,最后攻破邺都,俘虏燕王慕容玮,燕国灭亡。

前秦势力扩展到黄河流域,长江以北大都归入前秦版图。

《晋书》中评论王猛说:“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侯风云而后动”。

王猛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似乎无可厚非,没有人会指责他什么,但若拿当时的眼光看,至少根据王猛前前后后的所作所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奸。

事实上像王猛、张宾这样的人不是没有民族观念,但他们绝对不是那种狭隘的民族观念,或许他们这些出身寒族,在汉人集团里根本没有任何地位的人最终进入胡人的朝廷,是出于一己之利,而客观上来说却保留、发展了中国文明种子,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六,冉闵之乱

关于冉闵(石闵),历史有一个正确评价。

当初他作为石遵的义子,冲锋陷阵神来杀神,魔来杀魔,成为那个朝代最大的“网红”。石遵曾经忽悠他,要立他为太子。结果后来石遵立了亲儿子,把这个干儿子早放在一边了。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石闵自恃功高,表现出强烈不满,他利用总揽内外兵权之机,把殿中将士都提拔为殿中员外将军、关外侯。

石遵见石闵权大功高,曾经密谋杀掉他。

后,石闵等人杀掉石遵,立石鉴做了皇帝。

石鉴感谢石闵的拥戴之功,封他为武德王。但石鉴内心却忌惮石闵,不久就指使东平王石苞、中书令立松率兵夜袭石闵。

结果未能成功,石鉴竟然装作不知情的样子,杀了石苞、李松。

这种做派也是让人无语。

而接下来,石鉴又授意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率领羯族士卒二千人暗中埋伏,想继续袭击石闵和李农等。结果被石闵识破。

石闵和李农就囚禁了石鉴,在城中下令说:“孙伏都、刘铢谋反被剿灭,良善之人无一参与。从今以后,与朝廷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便,城门不再禁止出入。”

号令一出,方圆百里的汉人纷纷进入邺城,城里的羯人、匈奴人则蜂蛹出城。

石闵知道胡人不为己用,便颁布“杀胡令”,汉人凡杀一个胡人的,就升官进爵。

石闵改回汉名冉闵,亲自率领汉人诛杀匈奴人和羯人,无论贵贱、男女、老幼,即使只是高鼻多须长得像胡人的都得死。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胡人被杀竟达二十多万!

一夜之间,邺城周围遍地是堆积如山的死尸,繁华的后赵国都,几乎变成了一座死亡之城。

“冉闵之乱”其实严重违背了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传统精神,

好杀者必亡,公元352年前燕慕容儁杀冉闵称帝。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以后,北方几经辗转到了苻坚手里。

淝水之战后,苻坚领导下的前秦灭亡,北方又陷入混乱胶着状态。直到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魏”,史称北魏。

北魏并没有与十六国同流合污成为第十七国,而是从此往后延续了一个半世纪,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朝代。

北魏孝文帝开始汉化改革。他首先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与南朝对峙。

它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从史书中不难找到答案,《资治通鉴》上提到的拓跋珪称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徙居定襄之盛乐,务农息民,国人悦之。”

天下之事,以民为本,拓跋珪懂得首先发展农业,取悦于民。

北魏孝文帝开始汉化改革。他首先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行均田制与租调制。

当时中国北方常年战乱,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最重要的就是恢复农业生产,所以朝廷给农民分配土地。

朝廷颁布均田令,给农民分地。分地后,要给国家上税,这就是所谓的租调制。

租就是给国家交粮食,调是布或者帛。

鲜卑人也得从事农业,因为国家不要你的羊毛和奶酪。我现在给你分配土地,逼着你进行农业生产,所以,鲜卑人用汉族的方式生产,逐渐被汉化了。

五胡乱华没有阻断中华文明,反而壮大、发展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第二,推行三长制,促进农业和汉化政策。

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年(486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鲜卑的宗主督护制。

原来的宗主制是指五胡十六国末期的豪强大族。他们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豪强的武装首领。

他们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所谓的三长制是指: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整顿吏治,给官员俸禄。

第四,迁都洛阳。

第五,移风易俗,实行汉制。实行汉制首先从汉服开始。

第六,孝文帝拓跋宏带头改成元洪,后来的唐朝大诗人元轸就是鲜卑贵族,北魏皇室后人。

步陆狐氏改成陆氏,忽扭于氏改为于氏,尉迟氏改成尉氏。包括后来北宋的穆桂英都是鲜卑人,从丘目陵氏改的穆氏。

就这样,鲜卑八大姓都改成了汉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7 21:13:5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中华,文明,发展,文化的资讯:
【地评线】东湖评论: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作出全面阐述,深刻揭示出“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并鲜明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2023年10
2024-02-21 15:07:00
...保护修复等情况,作出了重要指示。这既是巴蜀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内容开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巴蜀地区完成“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
2023-08-07 05:49:00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展现的具有世界历史视野的宏伟命题。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源
2024-04-15 06:01:00
□刘容 艾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表现为
2023-12-11 06:45:00
担负起记录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重任王春法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
2023-12-01 22:28:00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凭着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在每个时代都发展了独特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现
2023-11-10 09:52:00
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举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在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举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孙传尚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央社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
2023-06-20 09:22:00
书博会隆重亮相,武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填补领域空白
... 师文静7月28日,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感受中华文明生命力,探寻文化传承机制”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图书推介会举办。这是本书出版后的一次隆重亮相。《中
2023-07-28 21:48:00
传承千年文脉 谱写文明新篇
...创造性,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承担了记言录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6月2日起在央视一套播出
2023-06-11 10:57:00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
2023-06-04 06: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