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解纷一件事”助邻里矛盾“一站式”解决
已入驻“随申办”“一网通办”,提供四百三十余种纠纷调解服务 ■本报记者 王嘉旖
“社区小事若处理不好,左邻右舍都不得安宁。”扎根基层20多年的市人大代表尚艳华,一语道出化解邻里矛盾的重要性。物业纠纷、家事矛盾、小额债务……看似鸡毛蒜皮,如不在萌芽之初化解,便可能成为双方的心结,甚至发展成社区治理的难题。
日前,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视察浦东新区纠纷化解一体化服务中心,在代表们的见证下,“解纷一件事”平台正式上线,并进驻“随申办”移动端和“一网通办”总门户。今后,一旦遇到纠纷矛盾,市民能在该平台“一站式”解决。平台覆盖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十类纠纷化解途径,提供430余种纠纷调解服务,助力化解基层群众矛盾。
“解纷一件事”上线后,大家可在云端选择“裁判”。打开平台,当事人或单位能选择纠纷类型、解纷机构。目录上,机构的办案量、是否收费等关键信息一览无遗。如当事人确认调解,提交申请后会获得统一编码。平台将实行“一案一码”,确保申请生成后2至3分钟内,解纷机构能收到信息。
“人员实、场所实、案件实”,参观平台的运作后,市人大代表刘正东表示,该平台既便利当事人,也能有效发挥调解员资源,让司法资源用在刀刃上。他还留意到,目前不少机构的案源来自法院,很少有居民找上门。“从被动到主动,市民的纠纷调解意识还需培养。”他观察了几个主要机构的收费栏,发现这类法律服务基本是低成本或无成本。以浦东新区纠纷化解一体化服务中心为例,相关单位通过政府采购模式,邀请东方调解中心进驻。122名专职调解员能提供物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调解服务。中心二楼还设置了独立调解室,既能保护当事人隐私,也让双方诉求有充分表达空间。
从功能完善的纠纷化解一体化服务中心,到小而美的家门口“法治驿站”,解纷载体建设逐步完善。代表们也坦言,许多市民仍习惯遇上纠纷就一纸诉上法院,“法院判决更具权威”。想要扭转这一现象,需加大宣传,让更多人知晓纠纷化解的法律效力。
“平台开放后,万一短时间内需求暴增,解纷机构如何扛得住?”视察中,有代表抛出担忧。
“关键在于各部门守土尽责,不要一遇到纠纷就转到平台。”市人大代表马瑜以物业纠纷为例,表示其中不少是因飞线充电引起的邻里矛盾,这个时候公安机关应适当跨前,依法依规处置,这样就能迅速化解矛盾,减轻平台压力。
对细节的孜孜以求,映射着对高效便捷法律服务的追求。“能否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提炼,归纳整理成案例集?”尚艳华等代表认为,如平台能依托大数据将个案上升至类案,就能让市民在调解前心中有底。尚艳华表示,这些“类案宝典”还将成为基层一线的治理工具,“如果能有‘类案宝典’,不仅能为基层社区解决‘同类项’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指导,也让基层社工底气更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7 05:18: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