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评论员 逯海涛
杭州西湖景区满觉陇村有一座建筑,因酷似电影《千与千寻》里的汤屋而成为“网红”,近年来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2022年11月,相关部门对“汤屋”中涉嫌违法建(构)筑物予以没收处理并公示,让这座网红建筑再次受到公众关注。如何兼顾西湖龙井茶地保护和游客打卡的需求?针对网友比较关心的汤屋何去何从的问题,西湖街道表示将做出一个周全的方案。
尽管“汤屋”有部分属于违建,但是最终还是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完整保留了下来。对于关心木屋命运的网友们来说,悬着的心可以放下来了。汤屋身处西湖,拆还是留?怎么留?接下来何去何从?都不是简单的单选题,必须慎之又慎。
这座充满童话风格的木屋,为何在网络上具有这么高的话题度,乃至在有的社交媒体上,热度甚至超过了那些西湖的传统景点?一是因为它的造型拙朴又充满异趣。在青翠起伏的茶园里,兀然矗立着这样一座楼台,可不就像极了童话里的场景?对于热衷于“打卡”等新文旅消费习惯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野生”景点充满了吸引力。所以,要求保留下来的呼声很高。二来,还是因为背靠西湖景区这个大IP。同样属于西湖景区的梅家坞茶园,一棵号称“最孤独的树”也突然成了社交媒体上的“团宠”。
回答好上述那些棘手问题,不妨先在民声之中寻找答案。虽然此事涉及了网络舆情、西湖景区、政策法规等敏感因素,但是相关部门在整件事情的处理中,基本上找到了最大公约数。能够有此结果,笔者认为做到了三点,那就是:严格遵守法律、积极听取民声、平衡各方权益。
再火再红,“违建”二字是跨不过去的红线。如果一拆了之,操作上也简单,但是这栋楼原本合法的部分也将会难以避免受到损害。同时,可以预料到网友们的情绪反弹会有多大。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处理得不错。进行违建的人是承租人,并不是房子的所有人。所以,对违建部分予以没收合情合理也合法。在处罚措施作出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公示。从公示结果看,并未收到书面异议,可见公众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是认可的。而在没收后,让相关街道具体拿出后续运营方案,既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惩处,又听取了网友们的意愿,让“野生”景点有了转正的可能。接下来,汤屋的运营和茶园的保护之间的平衡,也应走好这条民声里找答案的“群众路线”。
在不少公共事务的处理中,千头万绪利益交织,还可能藏着矛盾的“暗礁”。除了合法,也要合情合理。广泛听取民声、积极回应关切,正是处理好公共事务的不二法门。要把民声落实到民生中去,实现民声与民生“声生”共振。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群众最期盼、涉及面广、惠及面大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此才能够让相对人心服口服,最终让利益各方达成共赢。
目前,我省正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来、解决困难去,真心实意为企业、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正体现了这样的思路打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助力民生政策行稳致远,更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8 21: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