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1 22:13:00 来源:新周刊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狂飙》剧照

客家人的“客”,就是一种异乡人的状态。说白了,我们都是精神客家人,拼了命想要逃离乡土,却比谁都对故乡念念不忘。

最近还有谁没看《狂飙》的吗?

凭借这部剧终于爆火的张颂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关注。在剧中,他展示了一段客家话表演,让不少老粉的童年回忆得以被唤醒——

“这不就是2004年情景喜剧《乘龙怪婿》中的‘贾发’嘛!”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实际上,这不是客家话第一次出圈。2019年,九连真人乐队在《乐队的夏天》中用客家话唱摇滚,从而在一众老牌乐队中从青铜打到王者级别。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在广东,你可能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涯系客家人”(我是客家人),不少外地的朋友总会以为客家人是少数民族,对客家小妹的印象约等于卖茶小妹。

这也难怪,相比起广府人和潮汕人,客家人更加低调,但又仿佛隐隐于世界各处。

据统计客家人在海外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广东是客家人的居住大省,其余多分布在福建、四川、江西等周边省份和港澳台。

知道客家人的会懂他们是汉族的一个支系,是赣闽粤边区的一个特殊的族群, 你所知道的不少历史名人和现在的名人明星里,身上都有客家人的血脉。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刚好这三位称霸香港黄金时期影坛的张国荣、钟楚红、周润发,祖籍都是客家

客家人还被称为“东方犹太人”,配得上这等称呼的绝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族群?

客家人,生来为客

中国的主客文化是相当复杂的,尤其是在早期更讲究人情世俗规则的年代,很少有一种民系有这种自觉自称为“客”。

但客家人从根上就深谙中国人情社会的主客之道。

客家人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历史书上的从西晋到清朝,从中原望族几次战乱南迁的历史传统。

“客家”这一词最开始就属于他称,本地人对外地人还带有污名化的称呼——“犭客”、“犵”。

就广东的地方志书来看,客家人迁入岭南的时间比广府人和潮汕人更晚一些,于是大多的客家人往往聚居在偏远,待开发的山区。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客家人的围屋,藏着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coastalshows

“独家异乡为异客”,来者都是客,终归不能做主。

旧时土客的纷争和矛盾让客家人处于更为劣势和艰难的境地。尤其是在几次迁徙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粤客之间的矛盾一直在激化当中。最大型的要数清末的土客械斗,也就是今天的江门四邑地区(台山、新会、开平、恩平)。

正是因为土客族群的竞争,本地人对外来人的偏见,这种恶劣的环境在另一面激发了客家人的奋起自觉。

从语言、服饰、饮食习惯等等都在试图寻找中原文化的特征,自清中期以来,族群的意识逐渐崛起,撰写属于自身群体的历史。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广东梅州客天下的“客家风情”泥塑展/图虫·创意

从他称为客到演变成自称“客家人”,客家人巧妙反客为主,形成族群文化的每一步走得有些艰难,但非常值得。

虽然你看到后来在以广府人和潮汕人聚集的地盘上,客家人基本上都属于较为少数而弱势的散居境地,但就算散落到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甚至是远到智利,都有客家华人的足迹。

到底谁是主,谁是客?这纷争对客家人来说早已成为历史,无非是更懂得作为客的不易, 如今客家人在众人眼中是出了名的热情好客。

祖辈们久居山区,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客,这种待客之道不用多说,早就已经潜移默化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

吃得咸中咸,方为客家人

如果要老艺术家评一个全国最能吃咸的人群,我会首推客家人。

广府人有“食得咸鱼抵得渴”,而 客家人,从根上就是盐堆里长大的。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客家咸菜

由于早期客家人多数住在山区,对于经常漂泊的客家人来说,盐渍食品是非常方便的选择,加上长期劳动体力耗费大,咸而肥腻的菜肴,才能补充他们身体所需要的盐份和能量。

吃咸成了客家人的味觉基因,并一代代流传下来。在《舌尖上的中国》客家菜最重的一笔墨,就是盐焗鸡。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盐焗”这种特殊的制作手法是客家族群的独特烹饪技艺,更是祖辈们一种巧手天工的偶作。

起初只是为了方便贮存食物,便将整只鸡都放入盐堆里腌制封存,没想到蒸熟之后味道反而香浓可口。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漂泊的生活养成节俭的个性,山区草木多,烧菜多用柴火,因此客家菜常用的方式是焖,用火焖熟的菜软儒咸香, “肥、咸、熟”成了客家美食对外的招牌。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客家菜集锦/Culture Trip

梅菜扣肉算是肥腻中的佳品。

其中的梅菜可是点睛之笔,是粤东梅江流域的客家祖辈经过盐腌制后晒干而成的,没有咸香的梅菜,扣肉都失去了灵魂。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除此之外,“酿”这种特殊的制作手艺也是客家人的一大智慧。 客家人深谙“万物皆可酿”,你能想到的基本都能酿:酿豆腐、酿苦瓜、酿茄子、酿辣椒……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传说这是来源于北方过年吃饺子做馅的习俗风格。

南迁之后的客家人发现岭南地区不适合中种麦,没难以生产面粉,于是演变成将各种各样的食物用酿的方式赋予了新的美食灵感,以此寄托祖先的思念。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当然随着客家人分散的地区气候和文化差异,传统客家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能演变成客家菜的各种丰富变样。

比如 客家擂茶,将茶叶、薄荷、花生等研磨成茶泥,泡在饭菜里吃。

这种非常古老的传统食俗,最早都可以追溯到汉代, 后来在广东粤东一带的客家人传承保留了下来,但现在已经成了小众的客家种类。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客家擂茶,不是用来喝而是用来吃的

比如客家人迁至香港, 盆菜文化成了新界围村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节庆时都会大摆筵席吃盆菜。

以前的客家祖辈图方便将粗杂、油腻的熟食放置盆中,现在的盆菜,已经愈见奢华,鲍参翅肚也早已取代了发菜、猪皮、白切鸡、烧肉等等……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大盆菜/openrice.com

闽西的客家菜则讲究食材原汁原味,吃得更鲜,比如白斩鸡比盐焗鸡更常见;

赣南山区的客家人,由于当地湿气重,适合种植辣椒, 于是客家饮食在重咸的基础上,还重辣,妥妥的重口味客家菜诞生。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江西宁都肉丸,赣味版客家菜

客家人吃得素、粗、野、杂。随着现今更多人注重清淡健康,少油少盐轻饮食,传统的客家菜显然并不适合追求精细的都市人。

但无论如何,客家人遍布全世界,怎么变口味都难以改变,那是客家人难以替代的家乡口味和味蕾记忆,多少华侨漂泊在外,为的就是那一口咸香。

说白了,我们都是精神客家人

临海环境赋予潮汕先民敢为人先,勇敢开拓的人文性格。 而靠山的客家人,则具有山的品格——低调沉稳、坚韧不拔。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彭于晏也是客家人,出生于台湾澎湖,祖籍梅州梅县

在谢重光的《客家文化述论》里就有说到客家人的特质—— “在山谷间自耕自食、自相嫁娶、自生自灭,游离于王朝政治权利和文化控制之外,自成一个天地”。

客居他乡的客家先民,在这种恶劣的山区环境下,比谁都知道安身立命的重要性。他们向来踏实肯干,讲究务实稳重。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客家山歌《涯系客家人》截图

客家山歌就有这样唱道的: “日出东方就起身,早早起身有精神,要想踏上成功路,首先不能做懒人。”

他们以懒为耻,甚至有首专门的山歌《懒尸嫲》用来嘲笑懒妇人。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客家山歌《三斤狗一夜变三伯公》片段

来自边缘地位的危机感,才激发了客家人崇文重教,深信 “人唔读书无文化,鸡毛上砰人看轻”,只有读书入仕,才能获得正统的身份地位,才能出人头地。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梅州东山书院,客家人大多外出求学蔚然成风,像客都梅州重视文教,向来就有“文化之乡”之称/维基

这就是客家人独有的硬劲脾气,就像九连真人在《莫欺少年穷》那首歌唱得那样 “求神毛用!民古兼炯!涯阿民,定会出人头地!日进斗金!”

这句说白了,就是一个道理:求神都没有用,哭也没有用,要出人头地还是得靠自己。

客家少年阿民就是这样一个倔强年轻人,父母希望阿民留在身边,他顶着祖辈们的训斥和争执, 卯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想要上山下山离乡打拼,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客家青年出城后的故事,九连真人没有说完,而中国台湾的客家民谣乐队——交工乐队的给了我们另外一种可能性: 假如没有出人头地呢?

台湾交工乐队唱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在专辑《菊花夜行军》里,到了而立之年的台湾美浓客家中年阿成,回想起十年前出城,而今狼狈地逃离城市回到乡下。

阿成归乡之后依然找不到工作,于是只好借钱来种菊花,日夜盼着菊花有好收成。直到一次半夜喝醉酒,独自在黑夜中耍酒疯,幻想自己是名大将,浩浩荡荡带领菊花夜行军,千军万马冲进市场。

即使被城市遗忘,但阿成终究能在乡土美浓扎根,聊以慰藉。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菊花夜行军》专辑封面

这是台湾交工乐队献给客家乡土的神来之笔。

对他们来说,这是关于启蒙、漂泊、在地、土地理想和乡愁的诗意,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情感无处安放时期的出口。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看似是田园牧歌式的假想,但依旧是每个客家人的人生轨迹书写。是啊,我们客家人不想被城市化抛弃,拼了命想要出人头地,但事实上真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说到底,就算不是客家人,一样有这样的共鸣。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再也没所谓的什么乡土田园,就连台湾美浓,都像耕不开地的铁犁一样,贫穷和保守中挣扎着。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侯孝贤导演的《童年往事》说的正是台湾客家人的故事

客家人的“客”就是一种异乡人的状态,这不就是现在每个漂在外乡的我们吗?

说白了,我们都是精神客家人,拼了命想要逃离乡土,却比谁都对故乡念念不忘。

客家方言有一种独特又原始的古早味,但就算客家人出了城,隔了多久没有讲过家乡话,这种“胎记”般的模式永远不会生锈,随时待机启动, 尤其是对着推心置腹的亲人。

不说客家话还是客家人吗?现在不说客家话的人越来越多了。

老艺术家身边的有些95后年轻朋友,有的虽然父母是客家人的血统,但从小就在普通话的环境下长大的他,客家话对他来说就是平时回乡下回祖籍的时候,听父辈们交流的古老方言。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童年往事》里面的奶奶,全程都在说客家话,但孙子辈已经不会讲了

客家人在台湾一度被视为“隐形”的少数族群,语言也没能在公共领域广泛使用四年前,台湾还兴起了“还我母语”的保卫客家话运动,甚至有人放言这种担忧——

“在30年内,客家话很有可能走向灭亡。”

其实也不必抱有这样悲观的态度,不说客家话一样是客家人。 毕竟,客家人比谁都懂什么漂泊为客,又比谁都懂什么叫落叶归根。

即便客家人和客家话的历史在现今愈显古老和遥远,但好在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

无论是客家菜,甚至一句“涯系客家人”,就还在提醒迷茫的异乡人, 我们是有根的人,无论漂泊在哪,都别忘了本。

1、现代客家青年性格特征及其人格塑造 刘明贵

2、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 王秋珺

3、浅析地理环境对客家民系文化性格的影响 钱伟

4、饮食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文化建构 崔亦茹

5、解读客家山歌对客家人性格特征的反映 熊茵

撰稿 | 钟无艳

编辑 | 周慕云

排版 | 顾朴

看更多优质内容,点击名片????????,星标我们!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2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雕刻以及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让参访团成员从中领略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客家村落中,山歌世代传。《客家迎客来》《月光光》《四海客家大团圆》……舞狮助兴,歌舞传情,贺州当地的客家民
2023-05-08 14:39:00
张颂文:广东人如何学好普通话?
...张颂文的家乡在广东省韶关市,这里,80%以上的人口都是客家人,客家方言是这里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方言。除了客家话,这里的人还讲粤语、瑶话、土话,甚至有水上人家的疍家话
2023-02-02 13:35:00
“客家首府”福建长汀:“百壶宴” 请八方客
...一个凝聚文化特色的客家民俗品牌。“我爸爸是广东梅县客家人,长汀是客家首府,我今天好有回家的感觉。”台湾游客朱王碧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这个活动变成常态,要把百壶宴传承下去
2023-02-21 21:13:00
“每一条路,都是回家的路”
...血浓于水的情感。”黄晨龙激动地说。“泰龙,听说你是客家人,能教我们说几句客家话吗?”一位居民代表询问。黄晨龙马上用客家话说起了顺口溜:“来到苗栗路,添财又添富!时时会有人帮助
2023-09-20 04:05:00
客家话和河南话能不能互相通话
客家话确实是源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一种方言。客家人先祖在离开中原之后,无论是客家话还是古代河南话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现在两者直接通话挺难的。不过准确点说,客家人应该能听得懂河南
2024-05-09 19:09:00
...个县市都能轻易找到三山国王庙。从小在台湾新竹长大的客家人戴歆璇,就对这样的“拜拜”就很熟悉。【同期】台湾青年 戴歆璇就是从小到大也是这样子拜过来的,就像客家话就是大家都是一家
2023-10-22 20:03:00
客家“归雁”到河洛寻根(侨界关注)
...”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曾观涛说。洛阳是客家人南迁的重要起点。1700多年前,客家先民从中原出发,衣冠南渡,辗转迁徙,走向四方。他们把中原地区文明带到所居之地,并与
2024-11-06 03:59:00
(八闽千姿)闽南“张氏大宗”的见证:两岸张廖本一家
...宗亲像走亲戚一样来往,心中惦记着彼此,老台胞还会用客家话交流,气氛温馨。”每每台湾宗亲前来,张传镇总是陪同参观“张氏大宗”,并作细致讲解,“这既是对张廖姓氏文化的传承,也是两
2023-12-01 10:06:00
...大的特点是用客家话演唱,常常是即兴演唱,内容涵盖了客家人的劳动、生活诸多方面,反映当下的情景和感受,具有浓郁的客家乡土气息。”松口客家山歌市级非遗传承人、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
2024-07-13 06: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