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朝时期政权更迭迅速,皇位在传承过程中缺乏现实与制度的双重保障,围绕皇权斗争从未止歇,导致南朝四代均出现了废帝,其中刘宋废帝有宋少帝、前废帝、后废帝;萧齐有郁林王、海陵王、东昏侯;萧梁有简文帝;南陈有陈废帝。
自古以来,皇权都是争端不休,尤其是新旧君主权利交接的时候,朝中的大臣对皇权的争夺引起了双方的冲突,最后导致部分的皇帝被废,今天咱们就说说刘宋的前废帝刘子业。
刘子业,孝武帝刘骏长子,母为王宪嫄。太子妃为何令婉早亡,后娶路皇后。元嘉三十年宋孝武帝刘骏平定元凶刘邵的叛乱即位,刘子业被册立为皇太子。
大明八年闰五月庚申“世祖崩,其日,太子即皇帝位”。孝武帝为保障皇位交接为前废帝设置了五位顾命大臣。依孝武帝遗诏,以“大事与沈庆之参决,若有军旅,可为总统。尚书中事委颜师伯。外监所统委王玄谟。”
五位顾命大臣都是孝武帝得以即位的元勋功臣。刘义恭在元凶谋逆时上表刘骏劝进,又因孝武帝猜忌宗室与大臣,刘义恭凭借过人的谋略得到了孝武帝的认可。
柳元景、沈庆之都是孝武帝心腹大将,为孝武帝讨伐元凶、平定刘义宣叛乱立下大功,而颜师伯深得孝武帝信任,更是孝武帝门下旧人。
王玄谟曾在孝武帝平定元凶时“遣济南太守垣护之将兵赴义”,加上王玄谟在禁卫军中根基薄弱不会对刘子业构成威胁,故而孝武帝临终任命王玄谟代刘彧为领军将军。
但是五位顾命大臣存在着权力纷争,沈庆之、王玄谟被边缘化。孝武帝性格严暴多疑,沈庆之因此多次申请致仕归第。但沈庆之在被任为顾命大臣后却意图再次参与朝政,不料遭到颜师伯排挤。
而刘义恭、颜师伯、柳元景三人虽是顾命大臣,但却是戴法兴独揽大权,甚至同为孝武帝亲信的戴明宝也不掌实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孝武帝朝大肆启用寒人的缘故。孝武帝虽以“孝建缔孝业”即位,却不具备刘邵嫡长子继承的合法性,再加上刘义宣、刘诞叛乱,使得孝武帝极度不信任宗室及大臣,而是任用藩邸旧臣的寒人恩幸,从而出现权势极度膨胀的局面。
这种政治格局延续到前废帝朝,在前废帝朝初年形成了内朝恩幸与外朝顾命之间联合把持朝政的局面。
刘子业即位后,遵照孝武帝遗诏不掌实权“未亲万机”。但随着前废帝在位日久,每“欲有所为,法兴每相禁制”,甚至民间出现“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应天子”的谣言。
前废帝开始不安于权力被辅政大臣侵占,开始夺权,以吏部尚书王景文为右仆射。夺其京尹,又分台任,并意图外放柳元景出南豫州。
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顾命大臣的担忧,尤其是在刘子业赐死戴法兴后,刘义恭、颜师伯、柳元景日夜聚谋,并计划拉拢沈庆之废黜前废帝,拥立刘义恭即位。
但沈庆之因与刘义恭、颜师伯不和,随即向前废帝告密,前废帝亲率中军宿卫平定了叛乱。在这一次政治斗争中,前废帝政治手段运用娴熟,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在诛杀戴法兴后立即下诏安抚巢尚之等人,暗指戴法兴等人侵夺皇权。
虽然领军将军王玄谟被排斥在外,但是中军还是掌控在刘子业手中,诛杀顾命大臣时刘子业率领“羽林兵”、“宿卫军”即中军。参与平叛的不仅有宗室还有亲信,事后这些人都被废帝所宠。
而被排挤的顾命大臣王玄谟与沈庆之并未受到株连,可证明前废帝诛杀顾命大臣只是权力斗争,而非滥杀。
前废帝亲政后,掌握大权,重新安排了新朝格局,中央以始兴公沈庆之为太尉,复以王玄谟为领军将军,但是中军实权掌握在前废帝亲信宗越、谭金等将领手中。
地方上分封孝武诸子,延续宗王镇边的策略,豫章王子尚为扬州刺史、邵陵王子元为湘州刺史、永嘉王子仁为南徐州刺史、始安王子真为南兖州刺史等,由于孝武帝诸子多年幼,权力实际由中央派遣的典签等人掌控。
此外还大量调动了各州刺史,派遣薛安都领徐、充二州刺史,宗悫领雍州刺史,沈文秀领青州刺史等,这些人绝大多数在前废帝遇弑后,参与了反叛明帝的义嘉之乱,说明了孝武帝与前废帝的皇位合法性是共识性认可。
重新洗牌后,前废帝初期政局基本稳定下来。此时可能对前废帝产生威胁的只有年长的文帝系诸王。文帝仅存七子中,刘祎、刘休范、刘休若因无才或年幼不曾被前废帝视为威胁。
而刘昶在前废帝亲政后奔逃北魏,只剩刘彧、刘休仁、刘休佑。前废帝鉴于三王掌握中军,若轻易杀之,势必会引发动乱,因此前废帝在夺权后虽然任命了三人,但均未外放而是留于建康加以监视。
为彻底消除年长的文帝诸子的威胁,前废帝借巡游荆、湘二州之机意图诛杀刘彧等人,但引来刘彧等人的反扑,刘彧勾结前废帝近臣寿寂之、姜产之等,趁前废帝亲信宗越、谭金、童太一等人当晚居住在宫城外,前废帝身边防守空虚,在竹林堂弑杀前废帝,并将掌控中军的前废帝亲信宗越等人全部诛杀,彻底掌握朝政。
随后假称路太后旨意,以孝武帝诸子年幼不堪重任,推刘彧为帝。
前废帝遇弑后,明帝自立,刘子勋亦于寻阳城称帝,最终刘宋政局演化为文帝诸子与孝武帝诸子的混战,地方刺史多响应刘子勋义嘉政权,以孝武帝系为正统。
为了争夺,双方引起了义嘉之乱,但是不到一年就被平定,明帝对孝武帝诸子进行了残酷清算,除子鸾、子师被前废帝所杀,剩余诸子被刘彧屠戮殆尽,但是刘彧还是惺惺作态,为刘子鸾、子师平反改封继嗣。
这一举动与为刘义恭、柳元景、颜师伯、戴法兴等人平反一样,是为申明前废帝的昏庸暴虐,衬托刘彧弑君夺位的合理性。前废帝即位之初就受限于顾命大臣与恩幸侵夺皇权,为此前废帝拉拢部分士族,并任用寒人亲信与宗室掌控中军一举诛杀刘义恭、戴法兴等人,夺回了权力
总而言之,前废帝在处理宗室问题上举措失误,导致刘彧勾结其左右将其弑杀废黜。前废帝被废,直接原因在于前废帝未能彻底掌握中军,使得刘彧得以发动兵变。
而这其中还有一个本质原因,那就是在于宗室与皇权的离心,自文帝诛杀刘义康、孝武帝时刘义宣、刘诞叛乱,刘宋宗室备受猜忌,宗室与皇权离心离德,最终爆发冲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0 19: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