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深圳海关创新监管模式
让光明科学城创新“无忧”
“在海关的支持下,我们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细胞分析仪等各类科研设备在建设期集中进口,进展非常顺利。”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员黄天文说。科研“大院大所”能接连上新,得益于海关监管模式的创新。据了解,西沥海关立足属地海关职责,深入实施赋能计划,从立项至投用全流程跟进服务,让创新“无忧”,已保障392批次、价值约10亿元的科研物资安全进口、高效使用。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创新载体布局最集中、综合创新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内,科研人员正对国内首台高性能大动物全身PET-CT设备进行调试,将用于脑疾病治疗药物研究等项目。这个在不久前正式启用的大设施是全球首个跨物种、全尺度的脑科学创新科研平台。
而与脑设施同步启用、仅一廊相连的合成生物研究大设施,正在通过40个功能岛、各种自动化设备的高效配合,进行免疫细胞研究。
科研创新要迈大步,设施设备要快到位。深圳海关所属西沥海关为辖区内的科研机构进口设备开通了“绿色通道”,专人专岗对接需求,“一院一策”指导院所解决设备进口申报问题。针对科研机构隶属于多个法人单位的问题,创新归口申报机制,统一办理免税进口事项,避免多头管理、服务分散、监管交叉。针对部分环境敏感设备不宜在口岸实施查验的问题,会同地方科创部门“双边护航”,建立科研机构“白名单”,设备由口岸直通至属地海关在专门场地内实施非侵扰式查验,并联合其他地区海关完成跨关区协同监管。
进得快也要用得好。在现场调研中,西沥海关向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了解到,该校进口的地震测量仪等设备,需要频繁跨关区更换使用地点开展科研活动。随着创新纵深推进,科研设备的使用场景也日益复杂,减免税设备传统监管模式下大幅增长的业务办理量成了“新忧”。
对此,西沥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对接科研机构资产管理系统,探索打造“分级管理、便捷共享、分类监管”的便利化监管模式,保障首批需求迫切的科研机构试点工作,进一步释放5.8亿元科研设备的使用效能,以海关服务赋能科研,让创新“无忧”。
撰文:柳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2 08: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