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做不好自动驾驶:滴滴可就做难了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3-25 09:32:00 来源:浅语科技

近期滴滴(ADR)出现一波调整,截至3月21日收盘,短短三个交易日内股价下跌了10.39%。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滴滴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财报不及市场预期。尽管滴滴宣布将在未来24个月内启动不超过2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试图安抚投资者的情绪,依然未能奏效。

滴滴未能达到预期的业绩有两大原因:其一,2024全年EBITA利润仅为43.27亿元,利润率也只有2.09%,远低于预期;其二,海外业务扩张的步伐依然在放缓。本季度,国际业务的订单量为10.16亿单,同比增速为29.8%,虽然还是在增长,但相比上季度的33.4%明显放慢了脚步。

不过,细究财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颇具“看点”的内容和大家分享。

#01量升,价在跌

本季度,滴滴核心平台交易量达42.66亿单,同比增长14.8%,这个增速在今年以来实属比较亮眼。

中国出行(包括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代驾等业务)业务交易量32.50亿单,增长10.8%,对应的GTV为784亿元,增长9.3%,滴滴在国内的市场表现比较稳健;特别是在传统的淡季,滴滴国内出行平台交易量还实现了3%的环比增长,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订单和交易额在增加,但客单价却未止跌。滴滴中国出行的客单价(即中国出行业务的GTV与交易量之比)在2023年四季度跌破25元/单,最低降至24.2元/单,尽管前两个季度有所回暖,但当前客单价再次创下新低,降至24.1元/单,环比和同比均下滑了0.4元/单。

做不好自动驾驶:滴滴可就做难了

(数据来源:滴滴公告)

这表明,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在加剧,滴滴正在通过让利消费者来稳住其市场份额。为什么这么说?

滴滴本季度国内出行实现营业收入474.01亿元,同比增长5.64%,这一增速明显低于GTV增速的9.3%。根据滴滴的营收确认方式,采用自营模式将司机收入也计入营收,所以滴滴的营收等于GTV减去乘客补贴和税费等项目。如果滴滴国内营收增速低于GTV增速,意味着其乘客补贴有所增加。

做不好自动驾驶:滴滴可就做难了

(图表来源:滴滴招股书)

深入看,网约车的网络效应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强大,用户转换成本低,行业竞争也激烈,因此网约车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网约车的网络效应就像是一个“人多好办事”的道理:更多的司机加入,意味着打车等待时间变短,乘客体验提升,更多的乘客自然愿意使用网约车平台,接着,更多的订单又会吸引更多司机加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用户越多,商家也就越多。

但现实却很骨感。由于边际供给增加所带来的价值递减,等待时间缩短到4分钟后,乘客的体验就几乎到达极限,再增加司机数量对改善体验的帮助几乎为零。而且,网约车的网络效应基本只能在单一城市内生效,每个城市都是独立战场。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滴滴在市场上几乎“一统江湖”,依然难以具备强大的定价权。

在这样情况下,滴滴通过让利来消费者稳住市场份额,但这一做法并未真正侵蚀其利润。

滴滴是如何做到的?

#02越补贴越赚钱

2024年四季度,滴滴净亏损达13.36亿元,去年同期则实现了净利润4900万元。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坏消息”。毕竟亏损幅度不小,且与去年同期的表现差距颇大。

但细看滴滴的经调整后的EBITDA,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转折——本季度的EBITDA竟然实现了盈利3.22亿元,而去年同期则是亏损12.75亿元。

做不好自动驾驶:滴滴可就做难了

(图表来源:滴滴公告)

这一巨大反差主要源于2023年第四季度滴滴向小鹏汽车出售部分智能汽车业务,获得了约21亿元一次性处置收益。由于这种非经常性收益在计算经调整净利润时会被剔除,因此影响了两者的对比。

经调整净利润通常会排除股权激励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等非现金项目的影响。尽管这些项目会在会计处理上影响净利润,但并不会影响公司的实际现金流。这种披露方式在中概股中较为常见。

做不好自动驾驶:滴滴可就做难了

(图表来源:滴滴公告)

从调整后的利润来看,滴滴本季度表现并不差,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向成本端要利润。滴滴本季度的毛利率同比提升2.36个百分点,达到18.15%,一是滴滴业务规模扩大,提高了规模效应,从而有效摊薄了其固定成本;二是滴滴业务结构在优化,高毛利率的海外业务和创新业务占比从去年四季度的9.2%提高至本季度的10.42%;

二是费用端,瘦身提效。本季度,滴滴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为16.57%,同比减少2.86个百分点,主要是源于研发费用的缩减。滴滴本季度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了0.89个百分点,是因为滴滴去年四季度出售了部分智能汽车业务,减少了相关研发投入,这也可以认为滴滴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来优化资源配置。

这并非滴滴首次进行业务精简。经历了监管风波后,滴滴对其业务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放弃了部分非主营项目。例如,原本投入近百亿元的“橙心优选”项目被下架,该项目在2021年亏损接近300亿元。这些举动标志着滴滴正在逐步收缩业务范围,专注于提升核心业务的效益。

做不好自动驾驶:滴滴可就做难了

(数据来源:滴滴公告)

最后分业务来看,滴滴也是“一拖多”模式,即依靠国内出行业务的盈利去支撑国际业务的扩张以及创新业务(如自动驾驶、创新项目等)的发展。本季度,滴滴海外业务和其他业务的亏损有所收窄,也为滴滴释放了不少利润空间。

滴滴中国出行2024年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A为21.82亿元,同比增长60.1%,滴滴在国内市场的运营效率持续改善;

国际业务调整后EBITA亏损7.06亿元,同比减少36.45%,其亏损率(调整后EBITA亏损/收入)为23.47%,同比收窄53.06%,这意味滴滴海外业务的单位经济模型正在改善;

其他业务调整后EBITA亏损11.54亿元,同比降低了24.43%,其亏损率同步收窄29.76%至46.07%,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我们上文提到的滴滴在资源分配上的优化策略。

做不好自动驾驶:滴滴可就做难了

(数据来源:滴滴公告)

尽管滴滴的业绩中有些小瑕疵,但整体来看还是相对稳健的,尤其是在如此庞大的体量下更显得不易。而且滴滴的账面资金也非常充裕,截至2024年末,滴滴的账面资金高达536亿元,似乎令市场更“安心”。

#03没有近忧却有远虑

目前滴滴最大的硬伤,毫无疑问就是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后。对于滴滴而言,自动驾驶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新花样”,而是关乎公司未来命运的关键抉择。

“防御性跟随”,正在成为滴滴不得不做的事:因为自动驾驶未来如果成熟,一定会颠覆滴滴现在的传统网约车业务。

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效率。人力成本是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最大的支出之一,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后将直接省去这笔开支。自动驾驶车辆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提高车辆利用率和服务效率,这意味着在相同数量的车辆情况下,自动驾驶车辆能够提供更多的出行服务。

那么,滴滴在自动驾驶方面做得如何?

国内具备领先优势的有Waymo和萝卜快跑。截至2025年3月,Waymo已在凤凰城、旧金山和洛杉矶实现商业化运营,每周已提供约 15 万次付费行程;萝卜快跑2025年2月城市覆盖15城,最近3个月总共积累100万订单(约合每天1万多订单)。

滴滴属于落后方。

虽然与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者相比,滴滴的优势毋庸置疑:拥有海量的出行数据和一个成熟的出行平台,这是滴滴的一张王牌。但它要把这些数据转化为真正的技术突破,却是一条漫长的路,以及在硬件研发和大规模商业化的道路上,滴滴仍面临不少挑战。

若滴滴无法在短期内突破技术瓶颈、有效降低成本并创新商业模式,它的自动驾驶业务可能将一直处于追赶状态,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滴滴,时间不等人。

做不好自动驾驶:滴滴可就做难了

责任编辑:落木

文章内容举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5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怪兽充电2022年第三季度亏损环比收窄48%
...是三年多以来,该项支出首次出现同比减少的情况,研发费用率从上一个季度的3.4%,下降至本季度的3%。其次下降幅度比较大的是行政管理费用,怪兽充电三季度行政管理费用同比减少7.
2022-12-21 23:58:00
日活首次破亿的B站,业绩又行了?
...同比增长64.2%,市场、行政、研发三项费用合计27亿、总费用率39.6%;2020年,三项费用合计60亿、总费用率49
2023-12-05 11:26:00
滴滴无解?
...来滴滴一直在进行控费降本。今年前三季度,滴滴的销售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6.9%下降至5.2%,管理费用率从13.5%下降至4
2023-11-29 19:02:00
黑猫股份:控制内部费用 提升盈利能力
...力不佳。从黑猫股份的费用端来看,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为0.81%,同比上升0.19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为2.41%
2023-12-12 10:01:00
蔚来放言要超雷克萨斯,现金是“活下去”的关键
...利润率最低的小鹏。2020年小鹏毛利润率仅4.6%,市场/行政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达到50%、30%。最近7个季度明显好转
2023-01-06 00:02:00
美团再赚百亿,王兴叫板京东:不惜代价赢
...6%,毛利率为37.4%,比去年同期35.1%增加2.3个百分点。其总费用率为27.7%,比去年同期28.9%少1
2025-05-26 22:33:00
2024美妆有多卷 多公司Q4业绩受挫:单季亏损最多超8亿
...公司对部分品牌的投入未取得预期的转化效果,导致销售费用率增加,公司利润水平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责任编辑:振亭文章内容举报
2025-01-25 22:35:00
特斯拉VS比亚迪:电车巨头的保险新浪潮
...的费率申报显示2019-2021年的赔付率分别为116%、73%、108%。费用率方面,据特斯拉给佛罗里达州的费率报送文件中显示
2024-08-23 23:19:00
听花酒被央视曝光,青海春天被证监会检查
...。2023年前三季度,青海春天销售费用增至1.27亿元,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业总收入)达79%。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
2024-03-20 13:4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通讯员宁穗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既需要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也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近日,记者从南京市税务局获悉
2025-09-08 07:42:00
产业发展“最佳助攻”,如此赋能!
9月2日,位于苏美达伊顿纪德仓储分拨中心厂区,申通快递员工直接将打包好的校服扫码揽收、装箱、发出,迅速、高效地将包裹送至客户手中
2025-09-08 07:42: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在南京,软件产业创新活力奔涌。南京市千行万业鸿蒙原生应用正式开启,南京开鸿城市产业园在建邺区启动建设
2025-09-08 07:43:00
未来到底怎么飞?2025智博会揭秘蓝天新赛道
大河网讯 低空经济是当下热议的话题,也是智能制造新赛道。在此背景下,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设置了低空经济专区,展现了各色各样的无人机和低空飞行器
2025-09-07 23:22:00
“跨界玩家”涌现,追觅、MOVA、TCL正用AI重划家电版图|硬氪直击IFA2025
编者按:2025年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中国厂商又一次攻占会场。坐拥全球最完善、复杂的供应链,储备下数量最多
2025-09-07 10:05:00
8月26日,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太原重工实现营业收入47.59亿元,同比增长30
2025-09-07 08:20:00
海信IFA再亮相,海信棉花糖Ultra全家筒首次登上国际舞台
9月5日,全球顶级消费电子盛会——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2025)迎来海信的重磅动作:海信正式官宣成为2026 FIFA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
2025-09-07 12:18:00
petgugu亮相IFA 2025:冲水式智能猫马桶引爆全球智能养宠新潮流
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科技盛会之一,与CES、MWC并列为行业三大展会。作为全球创新风向标
2025-09-07 18:45:00
三年研发获专利341项!乖宝宠物自有品牌业务达35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乖宝宠物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宠物犬猫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符合犬猫天性的全生命周期营养解决方案
2025-09-07 21:43:00
日销25万只!莘县新立信“立信烤鸡”全国销量领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莘县新立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鸡肉调理品生产企业,公司有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2025-09-07 21:45:00
围标串标!理工光科被3年禁入网络空间部队采购
近日,军队采购网发布关于对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失信处理公告。经调查核实,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在参加项目编号:2024-JC20-F1111采购活动中
2025-09-07 21:45:00
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秋季)在京开幕,首秀数量超140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蔡熙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服饰结合,北京再次化身时尚之都。9月5日
2025-09-07 22:44:00
●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君宁在今年投洽会上,当投资者走进厦门国际会展中心B1馆,将感受到一场精心编排的资本“芭蕾”:展馆划分出中央舞台
2025-09-07 08:49:00
威马汽车官宣9月复产 温州市场部门7月曾发布信息:组建汽车产业复工复产服务专班
大皖新闻讯 9月6日,停更两年多后,威马汽车官方微信号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透露出复工复产的希望,让这家曾在两年多前不断传出负面消息的造车新势力车企
2025-09-07 1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