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2-03 18:30:00 来源:新周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指听

如今最能猛戳年轻人心窝子,让背井离乡的他们意识到家乡变化很大的标志之一——

是老家没开几年的大巴站,突然就倒闭了。

今年以来,“客运站要消失了吗”上过数次热搜。福州、佛山、武汉、合肥、厦门等城市,都有客运站被先后关停。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故乡的云)

25号,曾经规划“每天发送旅客2.1万人”的河南周口综合客运总站,宣布因为旅客极其稀少停止客运业务。

客运站、长途大巴,曾经是很多人出门和返乡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了这辆车,就知道离家不远了。”

当年是一票难求的顶流,如今在高铁、私家车的夹击之下,早就已经成了无人问津的“过气明星”。

但在相关新闻下面却少有怀旧的唏嘘,很多网友反而还挺拍手称快:

“就该关停,客运站和长途汽车的气,我早就受够了!”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抖音截图)

站还在,车没了

对于早就已经习惯高铁、火车出行的人来说,客运站的逐渐退场似乎并没什么实质影响。

但当某天你非坐不可的时候,就很可能被它冷不丁的消失突然坑惨。

月初,一位内蒙古网友从通辽市区坐大巴到下属的保康镇,去的时候还一切正常。

要走时才发现,当地客运中心竟然贴出了即将停运的通告。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柠7)

停运理由跟周口客运中心差不多,因为“客流”“市场环境”。

而这已经是当地唯一的一个客运站了,它的关停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长途汽车这种交通工具在当地被彻底边缘化。

在很多90后、95后,乃至更早出生的人心中,客运站都曾是当地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拥挤的售票大厅里排着长队、到处都是背着大包小包的人,方圆1公里内的路口都在堵车,司机焦急地狂按喇叭。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邱莹莹在客运站。(图/《欢乐颂》)

可如今即使是还在正常运行的客运站,很多也空旷得像是小县城工作日的商场。

今年5月,有杭州市民去探访当地的九堡客运中心,大厅几乎已经变成了附近居民的步道公园。

甚至有不少人在里面打羽毛球、踢毽子、玩滑板,真旅客反而没有几个。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瞎溜达的村花)

以前总会习惯性地以为,矗立在市中心的那个客运站既然没有关停,那肯定依然在井井有条地运作着,把无数乘客从一个城市送到另一个城市。

事实是很多看似光鲜的候车厅已经成了空壳——里面既没有几辆车、也没有几位司机。

有网友坐高铁回老家,下车后去距离高铁站不到200米的客运站换乘,还在感慨说真方便。

结果发现停车场空空如也,得自己去找客运站的工作人员告知目的地,再让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司机过来。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抖音截图)

经常会坐大巴车往返于城市之间的人,会更加清晰感受到客运站被逐渐“掏空”的过程。

县域大巴从半小时一班到1小时一班,再到每天只发上午和下午两班。

最后想去隔壁县城,结果拎着行李跑了两个车站都没有合适的班次。

只能大包小包地提回家,改成自驾开车去。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夏雨雪)

但你要问车都哪儿去了,大巴司机多半会白你一眼。

“都没乘客了,你让我开那么多趟干嘛呢?“

交通部数据显示,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在2014年有190亿人次,而2021年全年只有35.46亿人次。

很多客运站设计时的运输量标准是每天几万,但如今可能连1000都到不了。

不同于铁路的公共属性,会在客运站接人的长途、短途大巴车,主要的还是靠公司和个体运营。

一位在广东跑省内客运的大巴司机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一天的工作——从惠州陈江接了两个旅客,到东莞常平下车。“这里又没有客,只能空车回去了,难搞哦。”

曾经爆满的长途线路,如今上座率能到个30%都已经谢天谢地。

当车票收入撑不起成本,司机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少开几趟、省些油钱。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11叔)

当然,从前那种客运站人声鼎沸的盛况,也不是完全看不见。

比如在省内公路相对发达的江苏,客运大巴依然是当地人常用的交通工具。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旅行随拍)

但更多地方的客运站要想“来把大的”,恐怕也只能苦苦等待像今年十一这样的大型节假日。

“高铁票飞机票通通买不到,也就只能坐大巴车啦。”

曾经的“高端出行”

沦为鄙视链底层

一般来说,当某个在大众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事物被淘汰时,人们往往会寄托以怀念和唏嘘。

但客运站落寞的新闻评论区,却都成了大型的“讨伐客运大巴”现场。

“当年买张票还要看售票员脸色,现在怎么样?”

“永远忘不了那回出省打工,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被大巴司机‘卖’了两次。”(指一些黑心司机在收费后,把乘客中途“交接”给另一个大巴,收取二次车费)。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抖音截图)

哪怕是人们最依赖客运站出行的那些年,坐大巴出门也不是什么美好的记忆。

密闭车厢里让人头晕想吐的气味,国道、乡道上尘土飞扬的颠簸,以及中途突然想上厕所的痛苦。

但即使是这样,当年的大巴车票依然比同路段的火车票贵出一截——原因无他,就是够快。

坐绿皮车需要吱吱嘎嘎4、5个小时的路程,大巴车可能用不到3小时。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人在囧途》)

然而随着高铁网路铺的越来越密集,普通列车也经历了几轮提速,客运汽车在速度上的优势迅速被超越。

某汽运集团的管理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凡是300公里以上的长途班线,只要当地高铁站一开通,客车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了”。

2010年前后上海开通多条高铁线路,客运总站的日发班次迅速从1280班降到了200班。

哪怕是公路大省江苏,盐通铁路开通后,去苏北的客运车也从天天满员,变成了每天只有零星几个人。

省内、县域之间的短途出行,客运大巴也早就不是第一选项。

“私家车自驾、网上拼车、打顺风车,哪个不比大老远去客运站等车方便?”

论速度比不过高铁,论舒适比不过普通火车,论灵活方便比不上私家车——客运大巴几乎掉到了出行方式鄙视链的底端。

随着客流量越来越少,如今的长途汽车还添了一个更致命的毛病。

司机拖延等客、绕道接客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发车、到达时间统统不固定,而且误差极大。

上车时说马上发车,买完票一等俩小时,甚至班次干脆取消。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抖音截图)

票上明明写着2-3小时车程,最后5个小时才到,打电话投诉还被告知“低速车,就这样”。

在这个高铁5个多小时就可以从北京到上海的年代,没有几个乘客还能够忍受动辄如此巨大的时间误差。

更别提如今“空壳”客运站到处都是。哪怕你坐在候车厅里,车到底会不会来、什么时间会来,都是未知数。

每一个细节,都在把客运大巴往出行鄙视链的更低处推。

而另一方面,出于客运安全考虑,这些年官方本身也在出台各种政策,限制长途、大型的客运汽车。

广东省从2015年开始陆续取消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班线,2021年珠海开始逐步推动57座以上大客车退出营运市场……

而这些原本都是汽运公司的主营项目,有公司的业务规模因此减少了一多半。

从任何层面来说,如今都已经不再是属于与客运站的时代。

想“蹭高铁热度”

结果没蹭到

最早看到客运站大批关停的讨论时,我本以为就是个“曾经为大众出行做出过贡献的交通工具,慢慢走出历史舞台”的故事。

但后来发现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在官方数据中,国内客运汽车的规模顶峰是在2012年,此后就一直逐年下降。

按理说各地早就该开始研究如何让长途汽车体面退出了,可如今很多已经停用、或者门可罗雀的客运站,都是2015年之后才修建、投入使用的。

这次引发关注的河南周口综合客运总站,2015年启用,到2018年就已经因为经营困难而出租部分场地。

武汉汉口北客运中心2020年投入运营,今年3月正式停运,不过工作了3年时间。

在当地媒体的镜头下乘客稀少、空空荡荡的四川渠县客运站,2019年才开始运营,还规划了每天1万人次的输送规模。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幸福渠县)

河南信阳东客运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需要找工作人员联系司机才有车来的客运站,更是去年12月份才刚刚开放。

每一个都漂亮、气派、崭新,每个在当时都立下了“日均能输送几万人次”的豪言壮志。

最终却并未实现它们豪言壮志,而是或潦草结束了使命、或成为鸡肋。

为什么会这样?或许在评论区里当地人的抱怨中找到一点答案。

“修那么好有什么用,位置太偏一点都不方便。”

高铁成为出行绝对主流之后,很多城市新建的客运站都把地址选在了火车站附近,以承接铁路带来的人流。

如今自述“位置偏僻”的周口综合客运总站,旁边几百米就是周口火车站。

翻看2014年客运站正在建造时的报道,会发现它当时的定位是“我市唯一可接驳周口新火车站铁路客运的枢纽站”。

有市民畅想未来的出行方便:“去广州,下了汽车就是火车站;回沈丘,下了火车就是汽车站。”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unsplash)

然而事实是,从高铁下车的人有太多出行选择,无法独自撑起客运站庞大的运力。

反倒是那些需要在省内、县市间穿梭的人,才是如今坐客运巴士的主流。

类似的还有建在信阳东站旁边的信阳汽车客运东站,挂牌时当地生活号也强调“紧邻信阳高铁站”。

结果但因为坐车的乘客太少,大巴车平时根本不愿意来。只有总站那边坐不满的车,才有可能绕道这里来接人。

如今很多高铁站越建越偏,是因为对于高铁而言,更大的规模往往意味着更大的运力效率,所以才会选择建在空间相对充裕的郊区。

但客运汽车的优势恰恰在于方便易得、见缝插针。

你或许会为了搭乘一班5、6个小时去往北上广的高铁,横跨半个城市去往郊区高铁站,却不会为了赶一辆1小时就能到邻市的大巴车做同样程度的折腾。

“有站无车”的二线城市客运站,正在消失

(图/unsplash)

一位每周都要跨市通勤的网友说,原本他们县城的客运站就在市中心,他周一去上班可以点对点直达。

老客运站关了之后他就改成了跟人拼车上班,郊区那个新客运站又大又漂亮,但他一点兴趣也没有。

对于普通人而言,客运站、长途大巴消失与否其实从来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够方便、快捷地去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如今虽然各地都有客运站停运、车次取消,但好在人们早已纷纷找到了新的出行方式。

广东、江西等省的很多乡镇地区,都开通了公共设施性质的城际公交、农村客运,收费几块钱,满足当地村镇的交通需求;

四川有本土的出行平台,整合了城际专车、汽车、快车等,几乎就是一个升级版的“赛博客运站”;

江苏为了方便省内小城市居民赶高铁,还开通了“高铁便民车”……

以前总说“坐上大巴就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并不是因为大巴上的旅途有多么愉快,而是因为家的确就在不远的前方。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现在的客运站,感觉越来越冷清了
...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坐过长途汽车,又有多久没有去过客运站了是不是瞬间愣了一下提到如今我们最常使用的出行工具,我想或许浮现在大多数人脑海里的,都是近点的地铁,远些的也就高铁、火
2023-06-05 13:27:00
...日,记者从海口新海轮渡码头有限公司获悉,海口秀英港客运站将进行升级改造施工,预计用时75天。据介绍,为配合“二线口岸”建设工作,海口秀英港客运站将进行升级改造施工,并于202
2024-03-10 12:17:00
高铁、私家车冲击,客运站还会存在吗?
...海口省际总站(汽车西站),现在公开征求意见。又一个客运站可能即将“消失”。高铁网络的完善、私家车的普及,让人们对于交通出行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客运大巴似乎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时
2023-02-27 23:14:00
出行方式变革,汽车客流锐减,客运站路在何方?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自从通了高铁后,我们汽车客运站的客运量和营收一直在下滑。”连日来,记者深入省内多个汽车客运站调查,多位已开通高铁地区客运站工作人员感叹。据江苏省统计
2023-04-18 22:01:00
佛山火车站即将暂停客运营业
...车站佛山火车站始建于1903年,曾是广州以西最大的铁路客运站和铁路口岸,是佛山市乃至珠江西岸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对佛山及周边市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993年,现佛山火车
2023-10-08 00:16:00
定制客运平台已运营一年多,线路接近500条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山东汽车客运站将有啥新模样?定制客运平台已运营一年多,线路接近500条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四只轮子一把刀,白衣战士红旗飘。”形容受欢迎的四
2023-10-17 14:29:00
汽车客运站有望焕发新生机
...济南日报兜底运输功能不可少 多部门支持转型升级汽车客运站有望焕发新生机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不少特定人群前去乘车。8月6日,受平原地震影响,铁路方面部分线
2023-09-13 11:48:00
河池汽车客运“逆袭”求生
...机潘敏泽无奈地说。10月8日上午,记者在金城江城西汽车客运站发现,购票窗口只有工作人员,与前些日子假期抢票门庭若市的场景如天壤之别,候车厅一排排座椅空无一人,开放的三个检票口
2023-10-11 02:29:00
探索定制出行方式   提供多元化服务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面临客流下滑挑战,南宁市公路客运站积极转型探索定制出行方式 提供多元化服务改造提升后的埌东汽车站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客运站自动化检票设施方便乘客快速乘车◀
2023-03-16 06:5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瑞梅铁路江西段站房全面开工
本报讯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报道:25日凌晨,在瑞梅铁路江西段建设一线,近200名施工人员连续奋战230分钟,顺利完成首组道岔换铺
2025-08-26 06:38:00
江西粮食产量连续12年超430亿斤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2025-08-26 06:38:00
江西直飞马来西亚航线复航 每周一、六执行两趟往返航班
本报讯 原晋、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左阳天报道:记者从昌北机场海关获悉,8月25日10时20分,江西航空RY6607航班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顺利起飞
2025-08-26 06:38:00
交融创新 文化自强
聚焦第七届文博会8月25日,第七届山西文博会最后一天,热度不减,观众络绎不绝。邓寅明 摄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8月25日落幕
2025-08-26 06:46:0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8月24日,第十七届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决赛暨风采展在福建厦门举办。来自北京大学
2025-08-26 07:06:00
针对市民提出献血人员免费乘坐地铁较为烦琐的问题,我市日前回复,正采取技术手段,以进一步便捷相关人员乘车。市民提出,我市自今年起实行献血人员“三免”政策
2025-08-26 07:18:00
8月25日,都市奇幻爱情微短剧《她似软糖甜》在太原市数商大厦正式开机。微短剧作为新兴文艺形态,凭借其快节奏、题材丰富的内容优势
2025-08-26 07:18:00
8月25日市司法局消息,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日前印发行政执法投诉举报规定,整合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
2025-08-26 07:18:00
当川流人潮走过城市的大美中轴迎泽大街,当带着丝丝凉意的清风掠过迎泽公园的湖面,当四方游客沉醉于钟楼街古韵今风的美景,当诱人的香气从街巷餐馆飘散弥漫……这一刻
2025-08-26 07:18:00
城市更新推动工业厂房蝶变变身非遗产业园 老印刷厂破茧重生南报网讯(记者何钢通讯员宁建轩)从老印刷厂到非遗产业园,从封闭厂房到开放空间
2025-08-26 07:37: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蓝毓钟,1914年出生。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1936年参加南京学生界救国会(南京秘密学联)
2025-08-26 07:37:00
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薛晶晖练红宁)8月21日,第二届“边海防亲子团南京行”活动结束。根据全国双拥办、省双拥办关于“城连共建”“城舰共建”的工作部署
2025-08-26 07:37:00
暑期旅游旺季即将收官,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各大景区、旅行社等处了解到,今年游客的出行偏好正悄然发生转变,从传统的“到此一游”式观光
2025-08-26 07:41:00
8月23日,“晋擎低空·链动未来——2025山西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太原市数商大厦举行。本次会议由省通用航空协会主办
2025-08-26 07:48:00
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助力建设城市文明,我市启动了“城市文明我来说”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2025-08-26 0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