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隋炀帝迁都洛阳是因为长安城排水问题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1 20: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史称隋文帝,他却无法忍受破落的汉长安城。

首先,汉长安城建造时采用深井排污水,结果几百年后排水不畅,污水逐渐渗透到土中,导致生活用水多受污染,水质咸卤,难以饮用,城里还经常散发着臭味。

其次,汉长安城北临渭水,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险。

隋炀帝迁都洛阳是因为长安城排水问题吗

据《隋唐嘉话》记载:“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大兴。”

大兴城的规划仿照汉魏洛阳城,故其规模尺度、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都和汉魏洛阳城很相似。大兴城后来经过扩建,成为唐朝的长安城。

隋朝统一天下,伴随“开皇之治”国家富足了,人口增加,但是关中的供养能力却有限。

当时的都城近百万人丁,粮食不能完全由八百里秦川供应。

受地理环境制约,全国的物资沿黄河到了洛阳附近,再往上游就很难漕运。

开皇四年和十四年关中荒欠,隋文帝两次带领官民逃荒到东都洛阳解决吃饭问题。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唐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

杨广即位当年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是绝好的军事要地,他决定在此营建东都城。

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太监,纳言杨达为副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第二年的正月东都建成,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城西的西苑是全国最大最美的花园。

隋炀帝迁都洛阳主要有以下原因:

1、加强帝国南北联系,增进帝国对于南北的控制

而京师长安则地处帝国的西北一隅,“关河悬远,兵不赴急”。一旦迁都洛阳,则“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不但在政治上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南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融也有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2、削弱北方世家的影响,制约世家的发展及影响。

3、南粮北运,不再像隋文帝时期那样出现粮荒。

迁都同时,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通过大运河,北边涿郡(北京),南边杭州的物资都可以运到洛阳。洛阳附近一口气修建了很多大粮仓,再也不担心吃饭问题了。

隋炀帝给洛阳带来了两样东西:

第一是牡丹,据王应麟《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进二十箱牡丹,有赤页红、革呈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凤矫等名贵品种。”这是说隋炀帝为洛阳引进多个品种的牡丹,全部进入西苑。

第二是给伊阙起了个气派的名字——龙门。伊河冲出伊川后,两岸远望如门阙,故称“伊阙”。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欲迁都洛阳以控东方,他从长安来洛阳考察地形,登邙山南望伊阙,喜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隋炀帝金口一开,“伊阙”从此更名为“龙门”。

隋炀帝营建东都,次年正式迁都洛阳,成为第一个通过定鼎门的皇帝。之后,定鼎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洛阳外郭城正门,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渐废弃,定鼎门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是中国古代延用时间最长的都城城门。

隋炀帝的功劳在历史上是可见的,他功绩显赫却饱受争议,世人都称他是暴君,这是为什么呢?杨广修建洛阳,开凿运河征用了大批劳动力。东都洛阳只一年就修好,必是征用大批劳动力,日夜赶工。开凿南北运河更是死伤无数,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再加上杨广暴戾,动辄杀掠,后期导致民怨四起,也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但是隋朝兴建的这些工程和制度,后来却是唐朝受益。

隋洛阳城经唐朝扩建,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大运河带来了全国的物资。

科举制度后来经唐朝推广,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隋炀帝的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历史上经常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23: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武则天做了女皇后,为什么把洛阳改成神都?分析后有三大原因
...到洛阳吃饭,以缓解饥荒。隋文帝两次到洛阳解决饥荒,隋炀帝则迁都洛阳 皇帝都要带着臣民到洛阳吃饭了,可见关中的情况有多严重,所以后来的隋炀帝干脆就直接迁都洛阳了,也有这方面的
2023-02-22 21:14:00
大家都听过“六大古都”,究竟是哪六座城市,你能搞清楚吗
...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千古遗恨。早在隋炀帝时期,余杭地区依山筑城,扩修三十里,杭州城由此得来,京杭大运河以此为起点,北上一千七百里,遏吴越咽喉之地,雄踞江海之上
2023-09-11 10:40:00
中国古代八大古都,你知道几个?
...八十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再度完成大一统。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一年后迁都洛阳。618年,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弑隋炀帝。各路人马分别立过杨侑、杨浩、
2023-08-31 18:10:00
唐朝之后长安不再建都,十三朝古都沦为三线城市
...武帝晚年,彻底放弃戍边屯田的最大原因。隋朝建立后,隋炀帝不惜赔上大隋国祚也要开凿大运河,就是为了解决北方物资运输的问题。正是从隋炀帝开始,华夏历史出现一个新名词叫“漕运”。隋
2022-12-24 16:07:00
唐朝时期,到底洛阳大还是长安大?
...种政治原因(最主要还是要缓解关陇集团对皇权的威胁)隋炀帝想要迁都洛阳,便命宇文恺又设计建造了东都洛阳城(据说是根据天上星象、八卦等玄学设计的),并且留下了古代建筑学天花板级别
2023-01-26 20:04:00
为何千年古都,唐朝之后,无人愿意定都
...个朝代在长安定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近百位帝王在此度过他们的宫廷生活。作为国都历经1062年,长安城建都之久,历史之长。从上面可
2024-10-19 11:06:00
长安为何成为十三朝古都,又是如何失去国都地位的
...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隋炀帝杨广即位,605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城至江都(今扬州),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
2023-02-01 14:08:00
...而擒。中计就是带领精锐轻骑,出其不意,直取长安,等隋炀帝回来,你据守函谷关,他也拿你没办法。下计便是就近攻占洛阳,只是洛阳易守难攻,时间一长,等到隋炀帝回来,你就完蛋了。杨玄
2024-06-05 06:08:00
李渊为何能够一年之内就称帝
...迟不举兵的主要原因是实力不足,也就是兵力不够,而且隋炀帝还在他身边安插了眼线。李渊一直不敢大张旗鼓的招兵,到了李渊太原举兵也不过数万人,这几万人还是李渊煞费苦心才筹集而来,李
2024-06-12 13: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