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传承史学泰斗陈垣的“信”与“义”(侨界关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05:0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47份资料剪报赠送侨博馆

传承史学泰斗陈垣的“信”与“义”(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徐令缘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1月22日 第 06 版)

传承史学泰斗陈垣的“信”与“义”(侨界关注)

北师大校园内的陈垣校长像。

传承史学泰斗陈垣的“信”与“义”(侨界关注)

扫码观看视频

在华侨历史博物馆的收藏馆里,静静躺着一摞剪报,不少已泛黄残破,承载着厚重的时光印记。其中一页1946年11月27日的《读书周刊》,头版头条刊登了《书通鉴外纪温公序后》,作者是被誉为“国宝”的史学泰斗、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陈垣。时隔七十余载,经过后人精心整理,这批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献重新被“唤醒”,来到侨博馆,成为博物馆重现历史记忆的一个篇章。在侨博馆举行的“在首都遇见侨乡·广东江门主题月活动”中,陈垣所传承的“信”与“义”再现光彩。

小小剪报 记录历史

秋冬之交,北京的天空高远起来,北京师范大学的银杏叶子也落了。满地金黄之上,一座铜像立在楼群之中,静静守望着这个京师文史重镇。铜像脚下,是启功题字“陈垣校长像”。时至今日,北师大的学生提起陈垣时,还会亲切地称一声“陈校长”,仿佛这位一生精诚治学、着力兴教的历史人物仍然“活在今日”。

这位“国宝”级史学大师的诞生,是家乡孕育与首都培养共同作用的结果。陈垣生于1880年,从小在广州私塾读书,13岁时,一本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为他指明了自主读书的门路。跟随此书指引,陈垣广泛涉猎,自认“读书之基树于此也”。1913年,陈垣从侨乡江门一路向北来到北京,最终驻足在京师学堂之中。恰逢承德文津阁《四库全书》移贮京师图书馆,他于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学习起来。陈垣带领助手,花费整整3个月,按函、按册、按页对这部36277册、2291100页的大丛书进行彻底清点,梳理了中国古典文献之脉络。在故乡与首都的学习历程,沉淀为陈垣历史研究的深厚底蕴。他的第一篇史学论文《元也里可温考》一经问世便在史学界引发广泛反响。此后他更是佳作频出,历久不衰。

北京是陈垣的第二故乡。陈垣人生的后半程,在西城区兴华胡同13号的四合院内度过。院落两扇斑驳的木门上各刻一列文字:“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正屋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励耘书屋”。从沉醉于《书目答问》的故乡少年到满腹经纶的广博学者,陈垣寻根问底的求知欲化为充满思辨的史学考证,与他家门传承的“信义”风骨,长久留在了这座故居。

近日,侨乡江门与华侨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在首都遇见侨乡·广东江门主题月活动”。活动现场,陈垣后人陈智超、陈雪松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47份陈垣相关资料剪报,作为这位侨乡名人的历史成就纪念。

潜心研究 源于热爱

“我祖父的祖父曾做柑皮生意,开办了一家名为‘陈信义’的药材商行。店门前挂了一副对联,写着‘信人所任,义事之宜’,以彰显店铺老幼不欺的诚信。”陈垣之孙陈智超,如今已近90高龄。他追忆往事,从家门之兴讲起陈氏“信义”的传承。

“我少时身体不算强健,因此常得祖父关怀。虽然身居两地,祖父仍来书信询问:‘智超身体如何?停一年不读书,纵其自习,亦一样有益。’”陈智超谈道,这令他倍感温暖。祖父不仅惦念他的身体状态,更关心他的人格与事业发展。“‘信人所任,义事之宜’的信念,深刻体现在祖父的为人治学之中。”

“为人即是治学,二者密不可分。”陈智超认为,无论为人治学,陈垣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严谨认真。1961年,中国佛教协会要借佛牙舍利到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展出。为了保障展览信息科学准确,已80高龄的陈垣率领团队考据资料。适逢三伏天,陈垣不顾酷暑,指导学生查阅《历代三宝记》《宋高僧传》等大量文献,还亲自去书库翻找。房间里太热,陈垣就把桌子搬到庭院廊下,但仍然汗如雨下,浸透他的夏布背心。后来这项研究成果《佛牙故事》发表在《人民日报》1961年7月20日第7版上,与佛牙出国行动形成良好配合。

“祖父的严谨认真还体现在他的文献搜集理念上,他讲究‘竭泽而渔’,意思是在文献收集整理中,必须有穷尽所有相关材料的毅力与决心。他认为,这样的研究,才是负责的历史研究,才是追寻真相的历史研究,才是可‘信’的历史研究。”陈智超说。

在陈智超家收藏的陈垣文物中,有一份珍贵的稿费捐赠书,上书“兹谨将积存稿费肆万元献给党”,时间为1970年。此份捐赠书为陈垣亲笔所书,正如陈垣的学生、国学大师启功所言“一笔似米芾又似董其昌的小行书,永远匀称,从不潦草”。如陈垣生前所愿,在他故去后,后人将藏书36237册、期刊4795册、一般文物字画1149件献给国家,由北师大图书馆收藏。

启功曾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和灵魂,更是各兄弟民族团结融合的重要纽带,也是陈老师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心。”中国几千年来各地方各民族从矛盾到交融,最后团结成为一体,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及灿烂文化。在学术领域论证这一思想的,正是陈垣精心且得意的著作之一《元西域人华化考》。“祖父的历史研究,源于他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深热爱。”陈智超说。

信是治学必信,义是一片丹诚。从“陈信义”到陈垣,这份精神仍在延续。

精神风范 代代相传

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张其凡教授曾讲过:“新会陈氏,虽以医药起家,一门三世治史,俱有佳绩,殊为不易,诚属佳话。”家学渊源,三代相承,在20世纪学术史上颇为引人注目。史学泰斗陈垣之后,其子陈乐素深耕宋史,其孙陈智超主攻宋明史,且为梳理祖父的学术遗产贡献尤甚。

“‘陈信义’这个牌子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我们想传承这个老字号品牌,也是对家族精神的传承。”陈雪松是陈垣的曾孙,陈智超的儿子,如今是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我们必须承认,有陈家药行打下的殷实基础,才有一代国学名家少年时的读书条件。”陈雪松所言,正是“以商养文”的理念,该理念带动许多华侨经商归国资助文化教育之举。“我们不会干涉孩子的职业,但会培养他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兴趣。”陈雪松说,“把家学整理好,也是把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好。”

从广东走向广阔世界,陈垣常念故乡。陈智超回忆道:“他思念故乡的烧鹅、土鲮鱼,忧心家乡的灾害,也对广东学者多有提携。”陈垣的精神,是家乡精神的一部分。广东省江门市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陈科明说:“陈垣先生是江门人民的一面精神旗帜。他追求真理、热爱祖国、创新学术、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范,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陈垣大师治学精神的感召下,江门与北师大结下深厚友谊,携手保护陈垣故居,建设陈垣励耘书屋、打造24小时免费开放的陈垣图书馆、推广‘陈垣杯’读书活动,让尊师重教、崇文尚学理念深入人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时代浪潮下的史家与史观(图)
...伏,史家的学术与命运也随之颠簸跌宕。本书以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吴晗、丁则良、严耕望、刘子健、张家驹与程应镠这些著名史学家为典型个案,再现了他们在时势剧变下的人生轨迹
2024-01-15 05:25:00
隔窗明月窥书灯
...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旋即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陈垣的学生,受到他的青睐,第一次考试就获得“极佳”的评语。柴德赓在京求学期间,克服经济困难,努力向学,曾作《寒冬夜读》诗:“
2024-06-22 07:45:00
亚洲杯:陈垣宇0-3输给林昀儒,遭遇两连败,成国乒出局第一人
...球亚洲杯小组赛第二轮迎来一场重要的比赛,由国乒队员陈垣宇对阵中国台北的林昀儒。19岁的陈垣宇近期状态非常好,取得了耀眼的战绩,世界排名已经上升到了26位。他被很多人看好,有望
2025-02-20 19:29:00
二十世纪中国史家的得与失
...深思。论及二十世纪中国史家的最高成就,严耕望曾推举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钱穆为四大名家。其中陈垣、陈寅恪又并称为“史学二陈”,是历史学界公认的大师,地位崇高,备受景仰。虞云国
2024-05-24 14:23:00
4-2!陈垣宇战胜张本智和夺冠,他是如何拿下日本一哥的?
...间1月17日,WTT常规挑战赛马斯喀特站男单决赛,国乒小将陈垣宇对阵日本一哥张本智和。赛前,绝大多数球迷看好张本智和继多哈站之后,背靠背男单夺冠,陈垣宇不过是对手拿来热身的。
2025-01-17 22:15:00
国际乒联祝贺国乒崛起新天才!19岁帝星夺冠,排名创纪录,起飞了
近日,国际乒联制作宣传海报,祝贺国乒新天才球员陈垣宇!消息一传出,引来了球迷以及媒体的热议和关注。国际乒联之所以制作海报宣传,也是因为陈垣宇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支线赛上的亮眼表现。
2024-11-29 14:46:00
陈垣宇4-2张本智和,首夺常规挑战赛男单冠军,世界排名大幅提升
...晚,2025年WTT常规挑战赛马斯喀特站-男单决赛,国乒小将陈垣宇以4-2击败张本智和,成功夺得本站赛事男单冠军。男子单打冠军:陈垣宇亚军:张本智和四强:黄镇廷、郭冠宏陈垣宇
2025-01-17 21:44:00
重庆冠军赛:陈垣宇2-3瑞典悍将,遭遇一轮游,成国乒淘汰第一人
...025年WTT重庆冠军赛男单首轮迎来一场焦点战,由国乒队员陈垣宇对阵瑞典球员安东.卡尔伯格。陈垣宇才19岁,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球员。在今年1月份进行的WTT常规挑战赛马斯喀特
2025-03-12 21:41:00
连丢5分崩盘0-3惨败!国乒唯一2连败球员诞生,出线只剩理论希望
...来了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男单小组赛第二轮,国乒新星陈垣宇迎来了生死战,对手是中国台北名将林昀儒。这场比赛,陈垣宇完全发挥失常,0-3惨败林昀儒,成为国乒唯一吞下两连败的球员。
2025-02-20 18: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文豪鲁网9月2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
2025-09-27 17:53:00
古人做的紫禁城圆明园纸质建筑模型,能有多精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6日,“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
2025-09-27 18:19: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人秋游玩啥?都在吉林这件扇面里
国庆将至,又到了秋游好时节。古人对秋日出游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从流传千古的诗文到传世的书画,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秋日赏景的身影
2025-09-27 23:06: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钟国楚,1912年生,1938年2月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团东进至江南后在江宁
2025-09-26 08:14:00
18世纪,吴桥杂技走遍中国;19世纪,吴桥杂技走向世界。100多年前,作为“现代杂技之父”,吴桥人孙福有带着他的中华国术大马戏团欧洲巡演
2025-09-26 09:16:00
微视频|二师铁门关市12万亩香梨丰收
2025-09-26 15:20:00
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丨编钟乐舞《金声玉振》,奏响千年礼乐新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丁安顺“仁礼天下・和合大同”,9月28日,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将在曲阜孔庙举行。目前,大典迎宾开城
2025-09-26 16:12:00
文脉相通,医心共鸣!名医故里再次联动,共话传承
鲁网9月26日讯9月24日,2025山东(长清)“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正式开幕。华佗故里安徽亳州、张仲景故里河南南阳
2025-09-26 17:03:00
9月30日起营业!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官邸,即将变身“松苑咖啡馆”
在长春松苑宾馆深处、绿荫掩映之间,藏着一座造型古朴别致的仿德式古堡建筑。日伪统治时期,它曾经作为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的官邸
2025-09-26 17:15: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永不褪色的称号
(视频摄制:于在洋 王宏飞 文案:周颖、张宇晴、张士青、刘昀)(海报设计:梁玉)80多年前,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太行山区河北平山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2025-09-26 19:51:00
文化中国行 闹市寻迹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
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大兴善寺,不仅是西安现存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更是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位于西安城南闹市中。从地铁2号线小寨站A口出来
2025-09-25 08:07:00
树葡萄工坊、大齐书院、白石小院、长安游乐园……今年假期快来长安村,10月1日至10月8日,八天八场活动等你来玩!
2025-09-25 1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