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谁说虎父无犬子?大明四朝重臣杨士奇,只因教子无方含恨离世
说起明朝那些事,真是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位历经五朝的重臣,他就是杨士奇。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
杨士奇少年时家境贫穷,但读书却非常刻苦。年轻时曾四处游历,还做过私塾先生,和当地的儒生才俊交流甚多,而这也让他的阅历学识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他后来成为明朝重臣打下基础。
建文帝时期,明惠帝朱允炆召集文人修《明太祖实录》,杨士奇因为学识渊博,经人举荐进入翰林,从此步入仕途。这个时候的杨士奇并没有参与朝政,建文帝也没有重用他,但这也是他的幸运。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登基,杨士奇因为没有受到重用而幸免于难。朱棣即位后,杨士奇开始了明朝重臣生涯,被选入内阁。因为脑子好使会说话,得到了朱棣的新信任。
永乐年间,朱棣出京北巡,多次让他辅助太子朱高炽处理国家大事,在朱高炽和朱高煦兄弟俩的斗争中,保住了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登基后,为明仁宗,感激他为自己做出的贡献,于是更加器重他。杨士奇在此期间,也是尽心辅佐,直言进谏。当时大臣都在朱高炽面前奉承,歌颂太平盛世。
只有杨士奇,提出靖难之役后,民生还没有恢复,百姓温饱还不能保证,还要休养生息几年。
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和明仁宗统治时期被统称为“仁宣之治”,这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因为两个皇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出现盛世。
很多人认为,“仁宣之治”功劳最大的,应该当属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可见他地位有多高。
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年号正统,这时候皇帝还只有九岁。这个时候的国家大事,基本由杨士奇等内阁大臣决议,他们在军事民生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正统初期明朝发展越来越好,杨士奇等要居首功。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明朝的结局可能就截然不同了。当好景不长,明朝出现了第一代专权宦官王振,他受到朱祁镇的宠幸,开始干预朝政。以杨士奇等人为首的大臣们,也开始了和他的斗争。
而杨士奇的儿子也是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也是他作为四朝重臣的一生,最大的败笔,导致他晚年名声尽毁。
他有两个儿子,次子杨道步入仕途做官,在明宪宗时期成为太常少卿。他的教子无方就体现在第一个儿子杨稷身上,杨稷一点没学到老爹杨士奇的本事,反而仗着老爹的权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甚至犯下好几宗命案。
别人出于好意,把他为非作歹的事告诉他,他却不当一回事,还认为是别人污蔑儿子。给杨稷写了一封信,说有人说他坏话,如果是真的你就要改。
杨稷作恶多端,自然不放在心上,反而回信说那些人都是贪赃枉法之人,自己因为看不惯,指责了他们,他们怀恨在心才污蔑自己。
按理说,知道自己的儿子做了坏事,杨士奇怎么也应该去查证一番,但他不知是不是晚年糊涂,并没有这么做,反而相信了儿子说的话。回老家试探的时候,也被杨稷骗了过去。
这时候,他这一派的大臣都渐渐老去,他在和王振的斗争中力不从心,王振这一派抓住他教子无方这一点不放,弹劾他说,你连儿子都教不好,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有什么脸面对天下人,侍奉皇上?
杨稷的恶行终于暴露出来,杨士奇名声扫地,大受打击,只能告老还乡,第二年就含恨离世。四朝重臣杨士奇的传奇一生,因为教子无方沾上污点,怎么都洗不掉。
都说虎父无犬子,但杨士奇这个虎父,却生了杨稷这个犬子,可悲可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