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兴安圳南村:
曾是剿匪有功的“镇南村”
圳南村位处灵渠南渠畔,渠边步道为村民闲暇的好去处。 记者秦丽云 摄
灵渠南渠圳南村段,渠边立有大青石,记载牯牛陡的相关介绍。 记者秦丽云 摄
圳南村内新建的王家祠堂。 记者秦丽云 摄□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蒋尚君
在兴安县严关镇,有一个名叫圳南村的自然村。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村庄,却在清朝年间因官民剿匪有功,流芳千古。近日,记者前往圳南村,探寻其村名的由来。
圳南村,是严关镇同志村委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全村有1000多人,为六姓杂居的村庄。其中,王姓村民占了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圳南村位于兴安县东南部,西南距严关镇政府约3公里,该村周边有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交通便利。记者从严关镇政府出发,往东边的乡级柏油公路驾车约20分钟,就到了圳南村。
圳南村依山傍水,山峰绵延,田园广阔,景色秀美。漫步在村南边的篮球场周围,一座被稻田围绕的青山显得格外显眼。这座青山之上,灌木成林,鸟鸣声声。该山的一个奇特之处就是,山上有岩洞,山下有溶洞。陪同记者一同采访的同志村委支书唐厚松介绍,这座青山状似一只昂头吼叫的虎猫,村民称之为金猫山,又名猫仔山。在圳南村,有不少形状各异的山。它们的存在,与该村村名的由来有一定的关系。
据了解,圳南村古称镇南村,后才改名为圳南村。记者与村中的两位八旬长者王正规、王正创交流得知,其先祖于清朝康熙年间从湖南一带来到镇南村定居。先民看到该村田园山川地形,状似金凤和雄狮,名曰:双凤穿牡丹,二狮望楼台。此外,村周围有“八岭二十四山”,金猫山便是其中一座,先民便认定此处是风水宝地,故在此定居。村中的挂子山、雷公山被称为“二狮”,取镇守村庄、永保太平之意。这,或许就是镇南村村名的来由。
不仅山形地貌给了镇南村一个霸气的名字,当地的一段历史,也赋予镇南村“镇守南关”的美誉。据老者提供的《王氏族谱》记载,王氏家族始祖积厚公,原籍江西省,以武略将军任永州总管,退役后定居城南。其后裔王华,曾任玉殿挂帅,奉旨到湖南省剿匪,后移居永州府零陵县龙庆里开善乡。14世王化永即圳南村王氏开基祖,就是康熙元年奉旨由湖南来广西剿匪,平定匪患之后移居兴安县圳南村的。
相关资料显示,在清朝光绪年间,广西桂北一带土匪强盗横行乡里。圳南村王家因世代剿匪有功,守护了一方百姓平安,备受赞誉。镇南村,多了几分“镇守南关”的豪气。
剿匪有功,与当地崇尚练武的风气息息相关。老者王正规说,他幼年时期就知道村里人喜好练武。他曾看到村里不少成年男子在村里的旧王家祠堂练武。在旧王家祠堂内,有360斤重的青、白练武石两个,60斤重的石锁一把,这些都曾是村民练武的家伙。此外,喜爱练武的村民,还经常去周边县城打擂台比武,且常获胜而归,为圳南村赢得了不少荣誉。而他也曾从长辈们口中得知,圳南村人爱习武,确跟以往剿匪保护一方平安有关。旧祠堂中的石碑,也有相关记载。遗憾的是,旧祠堂已被一座新的祠堂取代,所以记者无法看到那些练武石和石碑了。
其实,让圳南村闻名的,不仅是“镇南村”这个美誉,还因该村位处灵渠南渠之畔,且就在一个陡门——牯牛陡旁边。穿过村旁的稻田、柑橘园和葡萄田,就来到了柳树成荫的灵渠南渠。一条绿树掩映下的步道随着水渠蜿蜒前行,步行其中,甚是惬意。在一棵大柳树下,立着一块大青石,上面记载着牯牛陡的建设情况。灵渠素来有三十六陡下兴安的说法,牯牛陡正是其中之一。青石板上的文字介绍了牯牛陡得名的缘由:“在牯牛陡下渠内西岸,各有巨石一块,像二牛怒目而视。顾(故)得名牯牛陡。”
曾经的牯牛陡码头,是水上运输的中转站,南来北往的商家在镇南村吃住,造就了昔日的商贸繁华景象。想必,圳南村的“镇南”美名,也跟随清幽的灵渠水和往来的商贾,传播四方,流传至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