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唐培群
人类从进化到能够站立行走后,我们的腰椎已成为支持躯干的重心。据相关文献报道,不论是站立还是坐着,我们的腰部都承受了超过60%的重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人的腰椎出现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而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病人来说,目前多数倾向于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来改善腰部症状,且从疾病的演变过程来看,也确实是如此。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保守治疗在80%至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地保守治疗呢?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
什么叫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以称为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症。该病症是在腰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当外力作用于纤维环破裂髓核时,相应的神经根、筋膜层等组织会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腰腿痛症状,包括腰臀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和无力等。其属于中医学上所说的“腰痛”范畴。长期的腰痛、腿痛之苦,往往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进而影响其生活品质,甚至可能导致其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
哪些患者适合保守治疗
所有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除了一种特殊情况外,均可尝试保守治疗,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这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指,当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时,我们建议患者尽早进行手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其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这类疾病患者在发病之后都可尝试正规、系统的保守治疗以改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保守治疗
大多数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方式获得缓解或治愈的效果。
适合对象:
1.年纪轻的患者,或者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的患者。
2.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比较轻,患者休息之后,症状能够自行缓解的患者。
3.经过影像学检验,没有发现明显的椎管狭窄情况。
具体治疗方式:
1.卧床休息
根据腰腿痛的程度和病程的长短,呈现出多样化的症状表现。对于初次发作且疼痛剧烈的患者,建议使用木板床,并在其上铺上厚实的垫子,以仰卧的方式休息;对于那些疼痛程度较轻、病程较长的患者而言,无须长时间卧床休息,每日可进行两到三次短暂的下床活动,同时在活动时使用腰围保护。
2.佩戴腰围
首先,患者选用的腰围规格一定要跟自身身形相适应,其上缘应延伸至肋弓下缘,下缘则应延伸至臀部上缘。建议在腰围后部采用平坦或略微向前凸起的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其次,在佩戴腰围时,应以短期为主,不能长期佩戴,通常持续约一周左右,待症状缓解后方可解除佩戴,以避免肌肉萎缩和无力的发生,最长佩戴时间不应超过一至三个月。最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腰围,并逐步加强腰背肌的康复训练,以预防和减轻肌肉萎缩和腰椎不稳的情况。
3.中西医药物对症治疗
考虑到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和治疗反应的不同,我们可以酌情使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肌松剂进行治疗,如双氯芬酸钠、妙纳等;静脉用药(消炎止痛、脱水、营养神经等药物综合对症治疗,视患者缓解程度可连用三至七天)。同时针对腰痛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可考虑口服腰痛定合剂、独活寄生汤等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
4.康复治疗
对于肌肉痉挛和椎间盘内压力的缓解,物理因子治疗和手法治疗是可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暴力推拿和按摩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需要谨慎对待。同时采用牵引疗法,可扩大椎间隙宽度,降低椎间盘内部压力,使腰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或局部软组织的刺激和压迫,但这些治疗均需在专业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实施。
5.功能锻炼
在缓解期,我们应该开始进行腰背肌的功能性训练,以增强其保护功能。比如可以采用“三点式”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即以头部、双肘和双足跟为支撑点,施加力量向上抬起臀部。
6.注射治疗
通过局部注射激素和局麻药物,可有效消炎镇痛,减轻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化学炎症刺激,缓解神经根水肿,从而达到改善腰腿痛症状的效果。
而目前国际上的共识是若经过6至12周的保守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同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则应考虑施行手术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但是,对于腰突患者来说,治疗结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病情消失,在治疗之后,患者需要对腰椎进行长期保养,如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腰部背肌的核心力量。要不然,腰突症这个魔鬼,说不定还会卷土重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