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构建数字素养培育的全链条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3-24 09:4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随着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召开,数字素养再度引发关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交往和学习方式。“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已从愿景变成现实。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提升下一代的数字素养,培养数字化人才,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努力,也是建设数字中国和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构建“校家社”全链式数字素养目标体系。推进学生数字素养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字态度、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字道德规范,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主体参与数字素养培育的积极性,内化价值认同,形成校家社全链式目标培塑体系。一是筑牢家庭数字价值观。家庭教育要帮助孩子树立正向的网络价值观、真诚的网络交往观、正确的网络消费观等数字价值观,家长在这个方面要注重以身示范、言传身教。二是夯实学校数字应用观。要把广大师生的应用需求摆在优先突出位置,以应用驱动数字技术与学习资源、办事服务、管理业务的有机融合,打破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和孤岛效应,逐步深化国际区域间、校际间的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助推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社会数字治理观。要加快打造智能便捷的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数据联动和资源共享,真正在数字基建、数字普惠、数字安全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中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全景图”,以数字赋能破解教育民生“急难愁盼”问题。

构建“大中小”一体式数字素养教学体系。目前,我国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再到大学阶段均开设有计算机或类似课程,但当前数字素养早已经超越了相关课程范围,如何汇同多模态、多样态教育教学手段、工具、平台等,将不同学段的数字素养教学体系实现“一体式”贯通还有待加快。一是从低阶到高阶衔接。中小学阶段可与“信息科技”等现有课程整合或定制个性化数字素养课程;大学阶段可运用好虚拟仿真技术等,避免课程陷入条块化、碎片化、重复化困境。同时兼顾好不同层级、类型课程的多元化特征,尊重学段、学校和学生差异。二是从单一到融合创新。要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形态,实现教材由单一的纸质呈现形态向静态数字化再到动态数字化形态转变。同时广泛集纳教辅、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资源,汇聚部署智能作业、线上教研、教育评价等数字教育工具和平台,把分散的“珍珠”串成更有价值的“项链”。三是从人师到人机共育。游戏式、项目式、翻转式课堂早已应用到现有教学课堂。随着数字技术与数字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学逐渐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人师+机师+学生”人机协同教学新样态,可以实现教师智能教学、学生智能学习和作业个性化推荐等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构建“专思创”融通式数字素养评价体系。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反馈与改进等功能,通过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等,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为此,需要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素养框架与评价指标,形成“专思创”融通式评价体系,协同推进学生数字素养高质量发展。一是专思同向。采用诊断性评价,将数字安全、数字伦理、数据处理等素养纳入德法课程、专业课程等教学全过程,落实应用结果、应用成效的指标体系,并借助物理感知、情境识别、数字画面等智能技术,对学生数字行为能力与数字行为结果进行多模态呈现,并予以评价反馈。二是专创融合。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数字素养的能力分布、发展潜能和成长态势等进行全面评价和持续跟踪,推动专创融合、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学生数字素养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三是思创协同。采用发展性评价,深化学生精神生活价值引领与高质量构建,引导学生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对标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研发智能化的数字素养评价、分析、应用工具,培养适应和引领数字化时代的现代化人才,将中国数字素养教育打造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和文明倡议的实践平台。

(作者曹清燕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龚曦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4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要协同各方力量,让高质量的网络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全链条”。
2024-01-25 05:06:00
...,若能思及学习成果数字化改造,将有效延长数字化学习链条,形成良性互动。正如哔哩哔哩UP“南翔不爱吃饭”与“江千寻”,通过短视频形式,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数字
2023-11-30 15:21:00
...系化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教师队伍,是一项长链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当前亟须构建一套完备的教师数字素养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师范类高校要开发通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数字
2024-04-02 03:00:00
...度融合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动力,其数字素养关乎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范教育是教育的“母机”,是教师的摇篮。它为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提供系统培养,是其职业发展的起点。提
2023-10-21 09:11:00
...技能结构,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成为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2022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发布《确保和提高全民公共数字化学习质量行
2023-02-27 09:05:00
...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产业链条是发展特色产业的“手”,延链、强链
2023-05-31 15:04:00
...日报□王艺霏信息和数字技术时代,教师拥有较高的数字素养,才能担负起提高学生数字素养的重担,既要掌握基本的数据知识,也要掌握专门的数据分析技巧,同时要把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
2024-03-28 10:01:00
助力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 松果公益走进4所学校开展云支教活动
...数百所乡村学校进行调研,共同开发了针对乡村儿童数字素养课程学习课程。10月11日,松果公益走进陕西省佛坪县4所学校,开启《松果数字素养提升课》云支教活动。活动当天,松果公益邀
2023-10-19 11:29:00
...华日报张莉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不断受到冲击,教育数字化转型已
2023-09-26 06:31: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