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以数字素养框架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7 09: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之中。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着职业结构和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成为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2022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发布《确保和提高全民公共数字化学习质量行动倡议》,呼吁世界各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赋能教与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数字化人才,而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是数字素养框架。只有明确了数字素养框架,才能确定要培养哪些数字素养,基于数字素养开发课程和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最后对学生的数字素养进行评价,确保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成效。

明确数字素养内涵 制定数字素养框架

从国际上看,虽然数字素养被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但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数字素养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而且所用概念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概念把数字素养看作与读写算一样的通识性素养;有的概念既可以指与行业有关的专业性数字素养,也可以指通识性数字素养;有的概念仅指数字技能。在中文语境中,很难对这些概念进行区分,因此我们把它们都翻译成“数字素养”。

对于何为数字素养,不同的学者、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不同的界定。1994年,以色列学者阿尔卡莱首次提出“数字素养”的概念,并认为数字素养是理解及使用通过电脑显示的各种数字资源及信息的能力。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国家和国际组织使用数字素养的概念,有的还尝试对其进行界定。例如,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发布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基础教育版)》认为,数字素养是一种聚焦未来数字环境,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复杂数字技能、多重分析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必备技能。又如,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将数字素养定义为个人在数字社会中生存、学习及工作所需的能力。

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该文件使用“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这可能是我国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清晰界定“数字素养”,也反映了我国对国内外数字素养概念的概括和总结。

对于数字素养的培养,最基础的工作是弄清数字素养的内涵,但是最核心的工作是制定数字素养框架,这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从国际上看,以色列学者阿尔卡莱不但第一次提出了数字素养的概念,而且第一次提出了数字素养的框架,包含图片图像识别与理解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等五个方面。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的数字素养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包含了操作、信息、交流、内容创作、安全、问题解决和职业相关这7个素养领域。欧盟发布的《欧盟公民数字素养框架》2.2版将数字素养分为信息和数据、沟通与合作、数字内容创作、安全、问题解决等五个维度。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从某种意义上给出了数字素养的基本框架结构,但是并没有明确其中的具体要素。因此,制定完整的数字素养框架迫在眉睫。数字素养框架不仅应该包括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内容,而且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维度。

基于数字素养框架 开发课程、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

课程是培养数字素养的媒介,如何将数字素养融入课程,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从国际社会看,数字素养融入课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荷兰为例,2018年荷兰发布了《荷兰数字化战略:为荷兰的数字化未来做好准备》,提出学校教育数字化的战略发展目标是让年轻一代掌握基本的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与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为此,荷兰将数字素养的培养贯穿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学段,教学内容由低阶到高阶、由简单到综合,前后衔接贯穿各学段完整的学习过程。在中小学阶段,数字素养的培养既可以通过与现有课程整合的方式实施,也可以通过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数字素养课程的方式进行。在大学阶段开设虚拟仿真课程,用高度仿真的虚拟设备模拟现实物理空间的设备,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

从现有的课程体系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主要通过“信息科技”课程,高中阶段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本科院校则开设“大学计算机”或类似课程。当前,数字素养已经超越了信息技术或计算机课程的范围,同时如何将不同学段、不同课程的数字素养教育有效衔接和沟通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基于我国国情的数字素养框架,并基于数字素养框架开发各学段的课程,实现不同学段、不同课程的数字素养教育一体化。

数字技术赋能教与学是将数字课程内容转化成学生素养的桥梁。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讲授式、单一化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但是数字技术赋能教与学并不意味着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面向更加复杂学习环境的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式创新。

从国际社会看,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游戏化学习、翻转课堂、基于问题学习、项目式学习、人机协同课堂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试图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践式、交互式的教学体验。教学逐渐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教师与智能系统共同完成教学的模式,实现教师智能教学、学生智能学习和作业个性化推荐等目标,构建人机协同教学新样态。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2022年发布的《2022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明确指出了高校正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如混合弹性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学习、同步学习、混合在线学习和虚拟学习等。即使在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学逐步恢复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千万不能在教学上“穿新鞋走老路”。

基于数字素养框架开发评价工具 确保数字化人才培养成效

数字素养框架内的素养域和各种具体素养是开展数字素养评价的重要参照。国外关于数字素养的评价起步较早,通过开发自评工具或他评工具来推动数字素养评价实践的开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8年发布《数字素养全球框架》。数字素养全球框架包括7个数字素养领域和26个具体素养,具体描述了各项素养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这就为制定数字素养评价工具奠定了基础。同时,《数字素养全球框架》还提出了数字素养评价的具体建议,即主要采用“自我报告量表”的评价方式,辅助采用“在线知识测试”评价方式,评价工具应为类似模块化架构的软件,可在台式机、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平台上运行和使用,纳入诊断性评价的电子画像功能。

《欧盟公民数字素养框架》2.2版不仅将数字素养分为五个维度,而且包括21种具体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该框架将数字素养分为基础、中等、高级、专业级四级,每级又细分为两个子级,构成了四级八段的框架体系,并通过在知识、技能与态度三方面的描述,为数字素养评价提供了方向。

综合来看,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抓手在于数字素养框架。只有抓住数字素养框架这个“牛鼻子”,并将其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数字化人才培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者刘宝存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岑宇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1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也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动力,其数字素养关乎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范教育是教育的“母机”,是教师的摇篮。它为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提供系统培养,是其职业发展的起点。提高师范生的数
2023-10-21 09:11:00
大咖云集!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全国学术年会
...本次年会围绕主题“弘扬卓越工程师精神,赋能数字工匠人才培养”设计了三个研讨议题: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实践教学训练体系,达成数字工匠人才培养目标;弘扬卓越工程师精神,探索高职学生
2023-11-03 11:46:00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随着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召开,数字素养再度引发关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交往和学习方式。“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
2024-03-24 09:42:00
...等院校外语教育上,要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导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依托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两大学科优势,实施人才培养的“五航”创新体系建设。
2023-10-26 09:06:00
...例库,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方式,将通识教材和案例库数字化、网络化。社会方面可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短视频、微课、动画、小程序、虚拟仿真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普及财经素
2024-04-23 07:16:00
...、促进学术和社会责任的融合等特色教育与科研,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化升级。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应该加强与企业、行业等实体的合作,促进数字化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创新转
2023-12-06 09:05:00
...挑战教育4.0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报告以未来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分析了当前全球教育面临师资差距、管理和评价差距以及数字技能差距三方面挑战。师资短缺形势严峻。据联合国
2024-05-23 09:37:00
...校企合作委员会于近期公布了第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人才培养工程—数字素养基地,该校成功入选。近年来,该校注重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提升,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引,创建数字环境,变
2023-12-26 17:18:00
...育已成为当今信息化时代与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数字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之一。近年来,STEM内涵愈加丰富,外延逐渐拓展
2024-01-18 08:25: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