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一到老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包括生理机能的大幅退化,也涉及各种心理问题。
所以在很多家庭,老人与子女的矛盾日渐突出,子女不仅要负担老人的衣食住行,给他们治病,还要忍受老人的一些无理的要求,甚至是他们的坏脾气。
在这样的背景下,子女是应该孝顺还是保证自己小家庭的幸福?老人是应该成全子女的自由生活还是依赖他们?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和选择。
总之,子女对老人有意见是正常的,正如小时候我们对父母的意见一样,这是由时代变迁所导致的。
所以刁钻、刻薄的老人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老了还没有自知之明。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在他之前,很多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都局限于儿童期,认为老人只有退化的趋势,而不存在心理的发展。
但他持有毕生发展观,认为除了儿童期之外,人的一生都有发展的趋势,区别在于发展的方向不同。
即一方是向上的发展,前提是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另一方则是向下的发展,如果不能解决阶段性危机就会导致向下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要经历八个阶段,其中第八个阶段为老年期,如果感觉人生没有留下遗憾,则会产生一种完善感、秩序感和意义感,例如有一套自己的处世哲学,感觉自己有大智慧。
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感觉,就不免会对死亡感到恐惧,觉得人生短促,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还会固着于陈年往事,感到自己是在虚度时光。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以及个体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有助于了解人们在每个阶段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从而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例如鼓励他们学会一项技能,陪他们下棋,送他们一只鸟等等……
而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必须认识到自己所处年龄段所对应的发展任务,不应该浑噩度日,过度依赖子女。
换言之,老人也有必须要去做的事,只有将注意力移回自身,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心理才能健康发展。
否则就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还会给子女徒增很多烦恼。
然而现在很多老年人并不让人省心,有的赖在子女家吃吃喝喝什么也不干,给子女带来了很多精力压力和精神压力。有的不听从子女的劝告,得了疾病也不去就医,相信自己所谓的药方和理念。
有的老人过度依赖子女,认为自己的身体岌岌可危,天天都嚷嚷着要住院,而不相信医生和子女的判断……
总之,老人和子女之间存在很多矛盾,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自知之明。
他们既不了解自己的发展任务,也不明白自己身体的真实状况,让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很多困扰。
有心理学家根据有关记忆的实验研究,对记忆与年龄的关系作出了这样的概括:儿童的记忆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到了成年期记忆达到最高峰。
18-30岁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记忆的效率最高。35岁以后,记忆逐步减退,在60-85岁时仅为黄金时期的80%-85%。
研究表明,人到70岁以后会出现一个较明显的记忆衰退阶段。
老年人记忆衰退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也是令老人感到沮丧和愤怒的重要原因。
很多老人一旦找不到某样东西,就会感到很愤怒,甚至把怒气迁移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的记忆没有出错,是别人把自己的东西挪了位置,由此也引发了很多矛盾。
其实这样大可不必,记忆衰退是认知发展的规律,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能幸免。
老人应该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如此,让家人省心,也让自己省心,这是新时代老人的发展潮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6 1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