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关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关爱老人 警惕“记忆橡皮擦”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我国已成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患者近1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达3000万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年人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升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患人数。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是“立防立治 无问早晚”。有一些老年人,记忆正在被悄悄“偷”走,他们可能会忘记回家的路,忘记亲人,甚至忘记季节变换和吃饭、睡觉,这个“小偷”便是阿尔茨海默病。为了预防病人走失,医护人员和照料者为他们佩戴了“黄手环”,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个群体,都能认识这只小小的“黄手环”,遇见时对他们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聂阿姨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患病多年,她从一个利落的职业女性衰退到一位面容呆滞、反应迟钝,全天候需要人照顾的病人。在她身边始终站着她的老伴田叔叔。“这个病非常考验照料者,他们对患病的亲人不但需要超出常人的耐心、细致,面对阿尔茨海默病后期带来的并发症,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护理能力、掌握相关康复手法和心理安抚方法。”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干部病区副主任医师任涛文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表现有很多,一旦确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那么,老人出现什么症状家里人就需要警惕起来呢?如果你的父母总爱忘事,尤其是近记忆力减退,比如他会忘记早餐吃了什么、午餐吃了什么;空间定位能力下降,比如他自己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计算力下降,购物经常算不对钱;语言表达出现困难,忘记简单的词语,比如将一支笔,说成“那个写字的东西”……任涛文梳理出十大症状,希望引起公众的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有明显家族倾向
“临床以65岁以上老年人居多,但近年来60岁以下人群患病者也不少见。据分析、梳理,我们发现,年龄在60岁以下的病人具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有明显的家族倾向,父母或祖辈中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此外,文化程度较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抑郁症、脑外伤等疾病;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平衡;不喜欢与人社交、不喜欢动脑等,都是高危因素。”任涛文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重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原因是糖尿病会一定程度地导致认知功能减退。现代人容易走极端,从以前的大吃大喝,到现在的不吃不喝,这些不良行为可能因饮食结构不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终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诱因。
杨叔叔发病时只有56岁,他文化程度较高,是一位教授。从找不到回家的路,到确诊患病,接受规范治疗,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杨叔叔记忆完全丧失,已经不能自理,瘫痪在床,生活起居依靠家人照顾。
“60岁以上男性病人比较常见,杨叔叔的母亲就曾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杨叔叔目前完全依靠照料者,现在主要治疗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因为病人大小便失禁就会导致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会出现皮肤压疮、褥疮和肺部感染等情况。”任涛文说。
照料者:应该被关注的群体
阿尔茨海默病像一枚橡皮擦,擦去患者脑海中的记忆,既残酷又令人悲伤。“自己苦点儿累点儿都能挺过去,但是被自己深爱的人忘记,是一个残酷的难以接受的事实。”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患者家属的共同心声。
张玉霞是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干部病区护士长,她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照料者也是应该被关注的群体。由于长期甚至24小时与病患形影不离,他们跟社会脱节,承受着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需要被理解和接受心理疏导。“病人到晚期完全依靠照料者。科室会定期培训照料者,对他们进行宣教,针对他们照顾的患者病程的不同阶段给出建议,包括饮食起居、康复手法、心理安抚等方面。”张玉霞说,杨叔叔能存活十年以上,说明他被照顾得很好。
为了防止走失和意外伤害,病人需要24小时陪同,这是对照料者的“非常考验”。“阿姨,这是谁啊?”当医生指着聂阿姨的老伴田叔叔问时,“这是我爸爸”,聂阿姨答道。田叔叔已经习惯了妻子这样“介绍”他。他牵着妻子的手就像牵着一个小朋友。“我爱人现在的认知水平只有3到6岁。她除了我谁也不认识,对旁人戒备心很强。”
聂阿姨今年70岁,刚退休不久就得了病。“阿姨与很多病人不同,她穿着打扮很整洁,没有丝毫异味。被叔叔照顾得很好。叔叔的心态好,面对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妻子,他从不曾放弃,做到了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任涛文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是通过长期服药可以延缓病程。
据悉,阿尔茨海默病已被列入慢病管理,纳入长期门诊,一些用药可以报销,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患家庭的经济压力。
早期情绪障碍不易甄别
张阿姨是一位家庭主妇,发病时67岁。她早期的突出症状是以情绪异常为主,以前安静温顺的她突然变得喜怒无常,会莫名其妙哭泣。孩子们很孝顺,发现异常后连忙带母亲去看精神科,一开始被诊断为老年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后没有明显好转。直到出现严重的记忆力减退和其他功能障碍时,才到神经内科就诊。
任涛文说:“阿姨的子女发现做了一辈子饭的妈妈,有一天竟然不会使用燃气灶,这才发觉情况不妙。通过测试量表显示为认知障碍,评分很低。一系列检查后诊断张阿姨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经过几年的规范治疗,阿姨目前情绪比较稳定,还找回了一部分记忆。”
健忘不是老年人的“标配”
任涛文表示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伴随老龄化不断加剧,我国已成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患者近1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达3000万人。另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总量将达1.3 亿人,为 2020 年高龄老人的四倍。高龄老年人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升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患人数。
任涛文告诉记者,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有效治疗办法,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仅能改善症状、维持功能,并不能改变疾病进程和结局,因此,结合多种诊断技术进行早期精准诊断和综合性管理对于患者的意义重大。
“患病后,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出现,有的是陆续出现,有的是单独出现,而80%的病人以记忆障碍为主。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人老了,忘性大,甚至变得傻一些,都很正常’。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是病理性改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子女缺乏相关知识,没有及时发现父母患病的‘苗头’而耽误了病情,送医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正所谓早发现、早干预、早受益。”任涛文说,张阿姨的子女后来回忆时讲起在出现情绪异常前母亲就经常忘记关水龙头、冰箱门。
预防是关键
任涛文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是关键。老年人自身、子女应主动了解防治知识,有危险因素者可以通过筛查了解自身的记忆改变,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正确服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程。子女如果发现父母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要尽快带他们到医院就诊。
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应多用脑、勤用脑,可以进行一些理解力、注意力、判断力训练,如读书看报、回忆老照片等,或者进行麻将、扑克、象棋、填字游戏等益智活动。适当参加有氧锻炼,每周150分钟以上,或者每周4到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锻炼。经常做手指动作的头脑体操,如手工艺、雕刻、制图、剪纸、打字,以及练习用手指弹奏的乐器等。遵循“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习惯。还要戒烟、戒酒,保证睡眠。多参加社会活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改善情绪、增加认知能力,及时治疗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的十大症状
老人出现什么症状家里人就需要警惕起来呢?任涛文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十大患病症状。
症状一:记忆力下降。以近事遗忘突出,不记得刚刚说过的话或者做过的事,日常生活受影响。
症状二:无法胜任熟悉的工作,处理事物出现困难,比如不记得如何使用燃气灶、如何拨打电话等。
症状三:语言表达出现困难,忘记简单的词语,经常会词不达意,甚至以“替代”方式说明简单的词汇,比如以“炒菜的东西”代替“锅”,以“用来写字的东西”代替“笔”等。
症状四:对时间、地点、人物感到混乱,有时分不清年月日和季节,分不清白天黑夜,甚至在自家周围都会感觉陌生。
症状五:判断能力下降,判断力受损,难以处理复杂事务。比如胡乱反复买东西、借钱给陌生人等。
症状六:理解力下降、抽象思考困难,交流出现障碍,跟不上他人的交谈思路,比如不会处理账单,看不懂报纸,听不懂别人说话等。
症状七:东西放置错乱,失去追溯能力,比如把水果放在衣柜里,把袜子放到餐桌上等。
症状八:情绪或行为的改变,喜怒无常,不明原因地沮丧、烦恼、恐惧或者急躁、易激怒。
症状九:性格改变,比如变得猜疑、抑郁,甚至产生幻觉、妄想,觉得有人要加害自己。
症状十:丧失做事的兴趣及主动性,对于和他人打交道缺乏兴趣,对原来的爱好失去兴趣,从而退出社交活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玲 刘晓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