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腌笃鲜
青菜,又叫白菜、菘菜。明弘治《上海县志》记载:“乌菘,色淡者曰青菜。”清同治《上海县志》记载:“白菜即菘菜……唐人所谓阔叶吴菘,有青茎白茎二种。七八月播子畦种。至冬而茂,俗谓之冬旺菜……冬季畦种,至春而食者,谓之百合头。夏秋播子,随时耘食者,为鸡毛菜……昔人所谓秋末晚菘也,凌冬不凋,有松之操,故以菘名。”在清代已有冬藏菜、五月慢、鸡毛菜等品种。
上海栽培的青菜是一个丰富的品种群,按季节区分,有冬春型的四月慢、五月慢等品种,早秋型的中箕青菜,晚秋型的矮萁青菜,耐低温的冬藏菜、二月慢、三月慢等品种。地方良种矮萁青菜,至今仍广泛种植。
清道光年间,大白菜从山东胶州传入上海近郊,零星种植。上海市场上的大白菜供应,过去以外地调入为主,但调入量不稳定。所以在崇明扩大种植,20世纪80年代种植面积保持在3万亩左右。另外,南汇、青浦的部分乡利用粮棉茬口插种、套种早秋大白菜数千亩。
塌菜,又叫塌棵菜。据清康熙《上海县志》记载:“冬月有塌地生青,名盘种菜。”清同治《上海县志》载:“茎短肥绿,丛叶盘错,深秋畦种,经霜,较他菜肥美。”这说明郊区栽培塌菜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上海市民每年过春节都有吃塌菜的习俗。
上海种植的塌菜品种有小八叶、中八叶、大八叶等地方良种,以小八叶最负盛名。塌菜在菜区种植分布面不广,以原嘉定、上海等县靠近苏州河两岸的乡村种植面积居多,品种以中八叶、大八叶为主。
塌菜栽培技术变化不大。20世纪50年代以移栽为主,移栽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由于移栽的塌菜病毒病发生较严重,70年代以来,逐步改为直播。一般在10月上旬的早秋菠菜第一次采收后,将塌菜播种在菠菜田里,实行塌菜与菠菜套作,或者与牛心甘蓝、莴笋间作。所以塌菜在上海属于晚秋作物。冬至到立春为最佳采收期,霜后采收的塌菜,粗纤维较少,软糯可口。
(摘编自《上海农业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09: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