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1月5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在省卫生健康委召开主题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立冬)有关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助理 李小楠表示,举办“时令节气与健康陕西”系列发布会,重点讲解时令节气特点和季节性传染病预防知识,回应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帮助群众顺应自然节律、学会保健技能、享受健康生活,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首场发布会的主题是“立冬”。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记住这四点安全过冬

冬季对于老年人而言,是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为了减少冬季气候对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老年人平安过冬,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医师 李锐建议老年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防寒保暖。建议低温天气老年人出门应当全副武装,佩戴帽子、围巾、手套,穿着保暖的鞋子,但也要避免穿着过于厚重导致大量出汗。
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建议自然条件允许情况下,每天早中晚开窗通风,每次15-20分钟,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还要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
三、坚持适度锻炼与合理饮食。建议老年人冬季选择太极拳、健身操、散步等健身运动,避免在寒冷、大风天气进行户外剧烈运动,极端天气可选择室内活动。饮食方面应当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强免疫力。适量饮水,建议老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四、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与及时就医。冬季往往出现血压、血糖波动较大,患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在遇到血压增高或血糖增高时切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更不应该在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自行停药。冬季适当增加血压、心率和血糖的监测频次,至少每天进行两次血压心率的监测。
流感高发季 分清流感和普通感冒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邱琳表示,流感和普通感冒症状上相似,但在病原体、临床表现和危害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是病原体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主要是由鼻病毒、偏肺病毒等非流感病毒引起的。
其次是临床表现不同。流感症状特点是“急、重、全身”,往往起病急,首发症状会出现高热、咽痛,体温常见38℃以上,全身肌肉酸痛症状明显,同时伴有畏寒、头痛、极度乏力等,疾病后期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以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通常不发烧或仅有低烧,全身症状不明显,一般5-7天可自愈。
最后是传染性和危害性,流感传染性强,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传播,尤其是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严重时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普通感冒传染性相对较弱,并发症少。
得了流感科学应对至关重要。一要及早就医。一旦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后,应立即佩戴口罩并尽快就医。二要合理用药。流感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应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遵医嘱尽早使用,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重症风险。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没有效果,不建议自行购买和使用。三要做好隔离与防护。得了流感应主动居家隔离休息,减少与家人密切接触,居室要定期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如需外出必须佩戴口罩,咳嗽时使用纸巾遮掩口鼻。四是要加强健康监测。得了流感要多休息、多喝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严重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共同居住家人也应注意自身防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五要遵守复课要求。学龄期儿童应遵守返校规定,孩子需在体温恢复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复课,避免流感在校园内传播。六要主动接种疫苗。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广大民众,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要及时接种。可在居住地附近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进行预约接种,每年9月至次年3月均可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区分“风寒”和“风热”感冒 对症治疗和预防

中医看普通感冒有不同的分型,治疗是不一样的,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主任医师 闻新丽说,最常见的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的表现是:流清涕,头紧痛,无汗,口不渴,肌肉关节酸痛。风热感冒的表现是:流粘稠黄浊涕,头胀痛,口渴,咽喉干痛,或有扁桃体肿痛。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中成药,多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如: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用于风热感冒的常用中成药,多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如:风热感冒颗粒、银翘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同时常见感冒还有一种是伴随呕吐、腹泻的胃肠型感冒:因进食寒凉导致的可选用藿香正气水/胶囊,因食积导致的则选用保济丸。
感冒药在症状缓解后就应停止服用,不宜长期服用。如果服药2-3天后症状未见缓解,或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严重症状,请立即就医。
在季节交替时,平时怕冷的偏阳虚体质可用生姜3片、红糖一勺、葱白三段煮水150ml,连喝5-10天;平时怕热的偏实热体质可用金银花6根或菊花3朵加少量薄荷泡水,连喝5-10天。还可以经常艾灸膝下四指小腿外侧足三里穴,或把伤湿止痛膏剪成4x4cm方块贴在足底前脚掌凹陷处的涌泉穴,还可以将双手大鱼际互相搓热在鼻梁两侧上下按摩和按压鼻翼两侧凹陷迎香穴,都可以起到很好地预防感冒的作用。
冬季运动有窍门

冬季运动建议遵循以下原则,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崔巍说。
一是宜缓不宜猛,讲究运动强度和节奏。建议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特别是中老年人,更适合动作舒缓、协调性好的传统养生运动,每天坚持15–30分钟,就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年轻人可选择较高强度训练,但核心是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发力过猛”。
二是宜暖不宜寒,注意运动时间和环境。建议等到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再外出锻炼,最佳时段是上午9点到11点,或下午3点到5点。
三是宜护不宜露,做好保暖与热身。我们提倡“洋葱式穿衣法”:内层穿吸湿排汗的贴身衣物,中层加毛衣或抓绒保暖,外层穿防风防水的外套。运动过程中可根据体感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出汗后受凉。
冬季运动不必追求“大汗淋漓”或“跟人比拼”,只要做到微微出汗、身体发热、呼吸加快但能说话的程度,就是有效的。每天跳绳15分钟,每周健走3次,每次30分钟,就能收获明显健康效益。(华商网记者 刘雅婷)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