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刘登枝 山东省滨州市政协委员,滨州市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为了百姓 “枣”致富
口述\刘登枝 整理\通讯员 崔清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23日  第 08 版)
每当看到家乡的30万亩冬枣成熟,群众露出笑容、腰包鼓起来的时候,我总是难掩心中的喜悦与自豪,更加坚定了服务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1996年,我从农校毕业后,怀揣着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初心,来到下洼镇冬枣研究所工作。当时正值冬枣大面积推广的关键阶段,但群众对既不能当饭吃又不是生活必需品的冬枣种植非常抵触,甚至出现犁地时故意将镇政府免费栽种的树苗犁死的情况。
“冬枣这么好,你们怎么不种?”“都种上冬枣,谁给粮食吃?”面对群众质疑,镇委镇政府让党员干部带头试种,我带头报了名。可没想到,种上的冬枣树不结果,被村民们笑话为“公树”。不服输的我边学习边摸索,借鉴苹果环剥技术,跪在树下给枣树环剥,手上磨满了泡,衣服划烂了好几身,整个冬枣生长期吃住在枣园,精心管理枣树。第二年,试种的冬枣喜获丰收,亩均收入过万元。群众看到翻了几十倍的收益,纷纷主动改种冬枣。
为了解决大家种植技术难的问题,我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手把手教村民们技术,冬枣产量和品质都有了保障,全镇冬枣种植面积很快推广到2.8万亩,枣农个个成了“万元户”,“沾化冬枣”这个品牌也逐渐被国内国际市场认可。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坚守一颗为民初心,就一定能带领群众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
民之所望,履职所向。沾化冬枣产业走过红火的20年,但近年来,随着外地冬枣发展带来的冲击,加上枣农老龄化、抗风险能力差等发展瓶颈,枣农收入锐减。2022年冬枣成熟季的一场大雨,让露天冬枣大面积裂果、掉果,一度出现枣农刨掉冬枣种白蜡的情况。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既是产业带头人更是群众带头人,“坚决不能让冬枣这棵富民树倒下!”我两天两夜没合眼,召集种枣“老把式”、农技专家讨论研究,走遍了全区大大小小的枣园,撰写了《关于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提出了推广“设施大棚+沾冬2号”栽培新模式的建议,喊出了实施沾化冬枣“双增双提”工程的发展口号,下定决心要改变沾化冬枣“靠天吃饭”的现状。
就在我们准备带着乡亲们大干一场的时候,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30年的种枣习惯,你能说改就改?!”“我建了大棚不赚钱怎么办,你给我出钱吗?!”群众质疑声四起,阻力非常大。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还是要先找示范带动。我提前做好“功课”,黄升镇种枣“老把式”姜竹廷的枣园早已改接了沾冬2号,但由于没上大棚,一场天气让老姜损失过半。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老姜决心试一试,卖完枣就将自家6亩枣园全部建上大棚。同时,我又和区里、镇上的冬枣专家跟踪服务大棚管理。当年,老姜大棚的沾冬2号冬枣收入近50万元。打那之后,老姜逢人便夸大棚好处,“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种枣了!”在姜竹廷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枣农纷纷建起了大棚,改接了沾冬2号冬枣。
面对沾冬2号冬枣带来的可喜变化,我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大力发展大棚沾冬2号的建议》的提案,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采纳,在全区推广种植沾冬2号冬枣。为打消枣农建棚成本大的顾虑,我出去跑项目、筹资金,在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支持帮助下,累计争取到债券资金4.29亿元用于冬枣发展。为解决枣农反映建冬枣大棚资金短缺的问题,我撰写了《实施沾化冬枣“大棚贷”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社情民意信息,受到区领导的重视,协调金融部门创新推出沾化冬枣全额贴息“大棚贷”政策,真金白银补贴枣农新上冬枣大棚和改良品种。如今,全区冬枣大棚已发展到6.7万亩,沾冬2号发展到3.6万亩,枣农人均收入又重回了“万元时代”。
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2年的沾化冬枣成熟季,因为那场持续了半个月的大雨,导致露天冬枣大面积裂果。看着这番景象,我痛在心里,焦急万分。冬枣产业不能仅有鲜果种植,还要搞深加工。
我三次拿着冬枣宣传手册拜访尚亿食品负责人王利芯,将沾化冬枣质量、营养价值、产量保障等优势推荐给公司,并领着他到各乡镇枣园考察产业。同时,我撰写了《关于延伸产业链条搞好冬枣深加工的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出台惠企政策,促进了冬枣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积极联系外商、科研院所,协调政策,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争取资金。沾化区第一家规模以上冬枣深加工企业建立后,当年就投产并收购了3500吨的冬枣,为枣农提供了兜底保障,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冬枣糕也成功出口日本。此外,我们还推广游园采摘、冬枣盆景、枣木雕刻,让冬枣能吃、能玩、能观赏,并持续拓展社区拼购、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全区冬枣线上销售比例达50%以上。2023年,沾化冬枣产业产值达到55亿元,枣农人均增收2000元,这棵“富民树”越长越旺。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对我们来说,就是踏踏实实发展好冬枣产业,认认真真讲好冬枣故事,让每一名枣农都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2022年开始,作为农业界委员,我联合了来自沾化冬枣科研、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领域的市、区政协委员11人,创建了“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2023年获省政协授牌,从此,我们有了汇聚各方智慧、聚力产业发展的平台。
区里的“80后”枣农隆宽哲想把自家那7亩枣园建上大棚,可无奈没有那么多资金,在基层调研走访时,我了解到很多农户都有同样的困难。于是,召集了青云村镇银行的业务人员,利用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这个聚识平台,开展了一系列“赋能助力 同心共富”政策宣讲活动,把我们的“大棚贷”政策传进千家万户。今春以来,大棚贷款金额达3091万元,涉及2144亩枣园,解决了很多枣农的燃眉之急。
一枣一世界,枣红心更红。一棵棵“富民树”在沾化大地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里有丰收的喜悦,有付出的艰辛,更有未来可期。相信在未来,一颗“枣”的奇迹将在这片大地上继续创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