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湖南省张家界市聚焦食品安全
下好“三手棋” 走出“小作坊”监管新路子
图一:张家界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深入米粉生产企业检查产品质量。
图二:张家界市永定区千家食品加工厂生产车间整洁有序。
图三:“庸城茶语”茶艺教学及茶品鉴赏让游客乐在其中。
■陈红明 本报记者 余知都 文/摄
“我这个小作坊,能把市场做得这么大,多亏了市场监管部门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从车间设计布局、产品质量把关,到标准制度建设、食品安全培训……每一步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浸透着他们的汗水。”12月15日,冬日的阳光温暖和煦,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千家食品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友们正紧张地忙碌着。看着一个个冒着热气、散发着清香的糯米糍粑按既定流程进入下一道工序,负责人罗琴琴兴致勃勃地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讲起了她的创业史,言语中充满着对市场监管部门的感激之情。
小作坊,大民生。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聚焦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小作坊治理,着力下好“三手棋”,摸索出一条食品小作坊监管和发展的新道路,全市小作坊产业全面升级,为张家界特色文旅金字招牌再镀一层金,切实提高了地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下好“先手棋”
“三个先行”夯基础
“我们采取规划先行明目标、标准先行严准入、投入先行强保障的做法,把小作坊综合治理的基础筑牢,对小作坊的升级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张家界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陈铭向记者介绍道。
围绕小作坊综合治理,张家界市市场监管局整体规划,出台了《张家界市制售分离食品小作坊整规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旨在通过“监管规范一批、严打淘汰一批、提质改造示范一批”,推动小作坊转型升级。在标准方面,出台了《张家界市禁止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目录(2021年版)》,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32大类、107小类、261个明细逐个分析,明确了小作坊生产许可的基本门槛,在湖南省率先将非发酵性豆制品列入禁止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并结合当地实际,适当放宽、减少对腊肉香肠等传统食品加工的限制。
在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方面,一是强化小作坊业主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提质升级力度。近几年来,小作坊业主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加工场地改善、设备更新、人员培训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投入。二是强化政府宏观引导,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建成4个小作坊集中生产加工基地和2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100家验收达标的小作坊给予每家3万元共计300万元的奖励资金,对提质升级改造的7家茶油小作坊给予105万元的补助。同时,对入住工业园区集中生产加工基地的小作坊,实施税费减免,并在土地出让金和配套费上享受工业园区优惠政策,在水、电、气价格方面按照一般工商业用户标准执行。
下好“本手棋”
“四个到位”保安全
12月16日上午,张家界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科长陈红明和同事来到了永定区汇农土特产店。这是一家生产腊肉的作坊,属于食品安全风险A级单位,陈红明今年已是第二次来这里巡查,店主周友谊对陈红明一行的到来并不反感。“市场监管部门的同志及时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让我们紧绷食品安全弦,于己于人都是一件好事。”周友谊说。
陈红明介绍说,市场监管部门从清理建档、风险管控分级、强化整治、提升素质等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确保小作坊食品安全。
摸清底数,全面建档到位。张家界市登记在册的食品小作坊有271家,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将登记信息、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信息一并纳入监管档案,依托日常巡查、双随机监管、食品抽检、年报、案件办理等渠道信息,建立了“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户籍化”管理模式,科学精准有效推进食品小作坊的规范监管。
风险管控,全面分级到位。在湖南省率先出台《张家界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对小作坊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结合监管资源和企业信用等级,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对较高风险小作坊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小作坊的监管,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强化整治,全面整规到位。在湖南省率先禁止小作坊生产米粉、湿面,全面取缔城区非法生产非发酵性豆制品小作坊,对食品小作坊安全承诺书签订率、健康信息公示率、监管信息公示率、证照公示率均实现了100%的监管目标。
提升素质,全面培训到位。紧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文化素质不高、记录管理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线上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强化从业人员食品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从业人员食品生产知识水平,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
下好“妙手棋”
“三个示范”促发展
12月16日下午,张家界杨雄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雄来到公司的米粉生产车间,扯下几根米粉就往嘴里送。杨雄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这是他的工作日常,他通过这种方式判断米粉的质量。
记者采访得知,张家界杨雄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坊转企”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专业生产米粉的企业由此前的15家米粉小作坊整合而成。“整合前,各家米粉小作坊散落各地,卫生状况差,监管力度大,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整合后,不但便于监管,安全质量也有了保障。”陈铭说。
在食品小作坊治理工作中,张家界市场监管局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实现了全市小作坊的全面升级。
打造示范作坊群。按照一业一示范、一点带一片的思路,实施“示范小作坊”培育计划。目前,形成了以武陵源区庸城茶语、桑植县花玲食品厂、慈利县百富源食品厂、永定区千家食品加工厂等5家小作坊为骨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32家“示范小作坊”群,小作坊软硬件条件、质量品牌、效益得到全方位提升。其中,桑植县花玲食品厂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产品供不应求;永定区千家食品加工厂糯米糍粑产品销往国内多个省、直辖市,年产值过千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
打造示范“坊转企”。在取缔米粉、湿面小作坊106家的基础上,促成83家早餐食品小作坊在工业园区整合建厂,率先在湖南省建立了“放心早餐产业园”。怡华园区、慈利县工业园、桑植县工业园共聚集了罗氏面业、新润面业、杨雄米粉、家乐米粉等8家早餐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打造“坊文坊旅”融合发展新样板。注重食品小作坊提质升级与旅游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武陵源区龙尾巴村是著名的茶叶生产基地,家家户户大多会制作红茶白茶,传统家庭作坊式的茶叶工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该区“庸城茶语”以“区域标签+旅游融合”的模式,依托武陵源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龙尾巴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发挥景区游客多、购买力强的“风口”效应,通过展示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茶艺教学、茶品鉴赏,多形式提升产品形象和知名度,使“庸城茶语”逐步成为“有产业、有文化、有特色、有品牌”的地方特产,实现了旅游和传统食品小作坊的“双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1 06:13:0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