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2-05 18: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一项旨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项目。去年底,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保持世界首位。这些项目有着怎样的独特性?保护好它们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我们的祖先通过反复试验,不断调整着捕鱼、耕作和放牧的方式,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条件,积累独特经验,既收获利益,又与环境和谐友好,为后代子孙留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的物种基因、独特秀美的农牧业景观,智慧传承,文明赓续,各具特色的美丽家园……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在安徽铜陵,当地的特色农作物铜陵白姜,姜香四溢,形如佛手,块大皮薄,口感脆嫩。2023年11月,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块小小的白姜,为什么会被世界所关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耀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一个标准定义,就是农村和它所处的环境在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以后,所形成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既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又能够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铜陵白姜种植起始于西汉。一方水土,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千年传承,独特的技艺和农耕智慧。盛义武家有9个姜阁,存储着400多户人家的姜种。每到立冬前后,村民们会把选好的姜种送来,用荷叶和茅草分隔,分层摆放在具有独特建筑构造的姜阁中,并根据不同时节点火加热,为什么要点火呢?

安徽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百年姜阁”主人盛义武:“生姜怕冻需要温度,第一阶段从立冬烧到冬至,让它‘发汗’,冬至以后天气冷了,是保温的,开年过后加大火催芽。”

烧火去除水分,保暖越冬,开春催芽,独特的育种方式,而种植方法也很独特。

安徽省铜陵市菜篮子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何永红:“姜农每年冬前都要深翻土地,让土壤更疏松,高畦在晒冬的过程当中,把土壤中的病菌、虫卵都杀死,施大量的有机肥,让有机肥跟土壤充分融合。每年清明前后开始播种,姜种一块一块地放在沟中,然后开始覆土,整个过程当中大概有4到5次的培土,两边的垄就变成了沟,铜陵白姜种在沟里,收在垄上。”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5个多月时间里,多次追肥和培土,原来的沟逐渐变成了垄,原来的垄逐渐变成了沟。不仅如此,姜农们还采取了姜稻轮作的独特种植方式。

安徽铜陵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姚继贵:“姜对养分的需求比较高,容易发生姜瘟病,种一年姜再种三到四年水稻,要用养结合。我们这里有一种随处可见的杂草,芭茅。白姜喜阴,怕阳光直射,苗期需要七分阴三分阳,后期需要七分阳三分阴,用芭茅来遮光,初期遮光率比较高,叶片比较舒展,后期日晒雨淋后,减疏掉落,透光率就高了,正好符合白姜对光照的需求,端午盖顶,重阳见天。”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昔日农耕文明,今天乡村振兴。今天的铜陵在传承传统加工技艺的基础上,开发出8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产量达到1万多吨,姜农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25700元。传统农耕文明,同样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着丰厚滋养。

陈耀华:“人类文明走到今天,我们的先民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很多非常好的生态智慧,这些东西为我们现在的发展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农业遗产是活态的遗产,它有一套自己传统的知识体系来支撑农业遗产传承,它有很多种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或者民族文化,它一般都形成了非常独特的景观,包括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既实用又好看。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又开发出来很多新的时代的产品,这些对经济价值的延伸、附加值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乡村振兴起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分七批认定了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陆续有22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保持世界第一。188项遗产,展现了类型众多、历史悠久的农业生产系统,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技术体系、独特的农业生态景观和美丽家园。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不是要今天的农业倒退回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而是要到传统农业里去寻找农耕文明的“智慧”。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古树新芽,光影之间,穿越千年。景迈山古茶林人工栽培历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这里居住着5个民族,世代守护着2.8万亩千年栽培型古茶林。

云南普洱市澜沧县委副书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1000多年前,景迈山的先人来到这里,发现并驯化了野生古树茶。他们在森林里面有选择性地间伐了一部分树木,将驯化的茶树种到森林里面,形成了高大的乔木层,中间以茶树为主的灌木层,再到草本层的立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的景观格局。古茶林里面有很多蜘蛛网,我们管理的过程中,不人工破坏或者干预它,因为蜘蛛网能够有效地帮助杀虫。现在就是茶林共生、人地和谐的朴素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高大的乔木给茶树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散射光,落叶为土壤提供有机质,生物多样性可以预防病虫害,不需要施肥、浇水、除虫,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一个充满生态智慧的林下茶种植系统。山上是祖辈们留下的古茶林,山下是今天人们培育的生态茶园。

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仙贡:“这些茶树差不多有四五十年了,当时种植的方式也是按台地茶很密集的种植方式,过去茶树间距不超过20公分,很密集。十多年来,我们慢慢把它恢复成古树林下茶种植方式,除了茶树的距离要拉开,还在每一块地里面至少种上七八个其他树种。”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茶园是村民的重要财产,茶山是他们的家园。

云南普洱市景迈山制茶技艺省级传承人南康:“山顶上是我们的神山,神山四周都是森林,古村落和古茶林围绕神山分布,古茶林海拔最低的地方是种粮食作物的地方。”

2012年,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就入选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又被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为中国第57处世界遗产,这也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千年传承的种茶制茶技艺,也孕育着古老的文化和文明。普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茶马古道的起点,明清时期就是普洱茶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茶马文化帮助国家维护着边疆稳定,促进着与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今天,古老的茶马文化也在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科哎华:“我们合作社跟澜沧古茶公司签订协议,摊晾、杀青、揉捻,一步一步把我们教出来。我们合作社从2011年到今天为止,从11家发展到41家,现在报名要参与我们合作社的还有107家。我们726户,每户都有古茶林,2013年人均收入差不多3000元左右,去年20300元,收入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焦点访谈: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好山、好水、好生态,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2022年澜沧县收入62.4亿元。村民们物质丰厚,精神富足。

陈耀华:“中国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计划里面参与度很高,我们也是数量最多的。按照农业文化遗产里面好的经验启示,能够把中国的农业搞好,合理利用遗产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遗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个很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的模式。这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延续千年,蕴含着农耕文明的智慧,至今仍充满活力,保护好这些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强国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5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铜陵日报本报讯(记者 方盼亮)2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为题,对铜陵白姜种植系统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性进行了细致解读,并阐述了保
2024-02-03 17:18:00
焦点访谈:牢记总书记嘱托 古街古瓷日日新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和乡村。过年了,到老街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历史与传承,也别有一番风韵。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2024-02-14 12:40:00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发扬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端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申遗内容包
2023-06-25 14:57:00
焦点访谈: 根脉 伟大文明 绵延不断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包括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2023-10-07 13:51:00
焦点访谈: “热气腾腾”的冰天雪地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24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迎来开幕两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
2024-02-05 17:44:00
焦点访谈:来成都看青春的模样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7月28日晚上,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正式开幕。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包括“夏季运动会”“冬季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
2023-07-30 11:46:00
近年来,中国能源转型不断加速,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了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气
2024-11-10 13:47:00
焦点访谈:强筋健骨焕新貌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
2024-03-23 23:50:00
焦点访谈丨“半年报”:中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
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2022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
2023-07-21 19:3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