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颁发了安徽省首本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不动产权证,标志着合肥市在立体空间权属界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城市空间高效集约利用要求,深入推进城市“大资产”统筹管理,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为试点,通过三维地籍解决了传统测绘和确权模式难以精准界定地下、地上立体空间的产权边界与权益归属的问题,率先启动站点及隧道区间立体确权发证的探索性改革。
此次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不动产权登记突破传统二维平面测绘局限,运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机器人对轨道交通2号线地表及地下空间进行了精确测量,获取了涵盖空间坐标、尺寸、高程等多尺度信息,形成了包括三维地籍调查表、三维不动产单元图及三维模型数据在内的地籍调查成果,构建了实景三维模型数据。
此外,此次登记突破传统单一维度管控模式,创新构建轨道交通地表、地下分层的分层管控体系,明确各层空间的用途分类、空间范围、建设规模、竖向分层等控制性指标。同步探索建设用地的混合开发利用,完善地下空间用地功能兼容,增设便民和商业服务设施,提升周边基础服务能力。
合肥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探索将轨道地下站厅、站台和盾构区间段共同划分为1个不动产单元,按照“一站一区间”办理不动产权证,创新采用“分层确权、三维表达”方式,采用三维地籍技术精准界定地下空间各层的产权范围,通过“三维附图+权利状况表述”,首次在不动产权证书中清晰直观地展示了轨道交通复杂立体空间的物理边界与权属范围,实现产权关系的精细化、可视化登记,为后续资产运营和融资奠定基础。
从“模糊地带”到“精准坐标”,合肥市轨道交通确权登记的创新实践,正以科技之力厘清城市“地下动脉”的产权脉络。这一变革不仅明确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权利归属,实现了从“物理空间”到“权利空间”的多维转化,还有效破解了权属不清制约资产融资的难题,推动了城市空间价值的重新评估与释放,完成了从“基础设施”向“金融资产”的价值跃升。
合肥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试点经验,完善配套政策,推动轨道交通“空间资源”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资本”,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与城市空间高效利用提供可复制的“轨道样板”。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曹芸
编辑 方伟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