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马鞍山日报
人间烟火马驿街
●傅中平
老实说,现今的马驿街已然没有过去那个地道的人间烟火味了。就像吃西红柿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个味道了。
马驿街,位于当涂姑溪河以南。当涂人习惯把这条河北面的主城区称之为河北,把包括上河南、下河南在内的地方都称之为河南。而马驿街的位置则是特指下河南的这一段街道。事实上,也有许多人叫马驿街为河南街,并且马驿街上原先有一所小学并非叫马驿街小学,而是叫河南街小学。这让许多人大惑不解,到底是叫河南街呢还是马驿街?以我一个“老河南”的理解,准确来说,街道的名字应叫马驿街,河南街只是口头语而已。我外公家当年的门牌号码就是“河南马驿街83号”。
马驿街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脚下的青石板小路,还有街道两侧有些年头的老房子了。整个街道的路面由清一色的青石板铺就,从渡口一直延伸到南头。老房子都是一些二层的木制阁楼,大门是一片一片的门板上起来的那种。青石板是何时铺的,我说不上来。反正埂里埂外的街道上都有。经过岁月的磨砺,青石板已经变得很光滑了,要是在上面摔一跤,可是硬生生的疼。
彼时,河南虽然和河北不能比,但是马驿街上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每天有赶着到河北上班的人,也有从河北赶着到河南来上班的。河南还有不少企业,什么化肥厂、童车厂、拉丝厂、造船厂、农具厂、芦席厂、生资公司、粮站……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姑溪河大桥,连通了当涂县的河南、河北,但是大多数人都嫌从桥上走绕路了。大家更愿意坐渡船过河,几分钱坐一次,上河南和下河南分别有两个渡口。每天,渡船的生意非常之好,常常有人急着过河,却被航运公司的职工用撑船的竹篙一拦,趾高气扬地说:“拜(别)上了,拜上了!等下一趟吧!”
马驿街上的人间烟火气息甚是浓厚。有卖烧饼的,那种烧饼现在已经是看不见了,我们称它为“朝笏板”。卖烧饼的边上,必然有家炸油条的。因为马驿街的人都喜欢吃“朝笏板”包油条。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裁缝店、修鞋店、修伞店、篾匠店、代销店等。当时,还有一个行当,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听说过,那就是专门烧开水的,我们称它为烧“水壶炉子”的。
吃罢早饭,家家户户开始生煤炉了。将事先劈好的木头,用刨花柴或纸张、稻草引燃,待火势熊熊燃起后,再将煤炭放上去。此时,在煤没有烧红之前,炉子还不能算点着。需要将炉门打开,找一把扇子不停地扇风……只见烟借风势,袅袅升起,整个马驿街被一股呛人的烟雾所笼罩。
上午7时半开始,一阵琅琅的读书声从教室里跑出来,又翻过河南街小学那高高的围墙,在马驿街上回荡。这是马驿街上最有生气和最好听的声音了。上河南、下河南,还有化肥厂附近的孩子都在这所小学里读书,它代表了马驿街的未来和希望。那时候,我外婆天天挂在嘴边教育我的一句话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外婆是读过私塾的,总是文乎文乎的。
夏天最多的吆喝声就数卖冰棒了。有背着箱子的,有骑自行车的,吆喝声大致一样:“卖冰棒来——哎,豆沙冰棒来!哎,奶油冰棒来!”
那时还要去河里挑水,我外婆是主要力量。我刚上初中,外公对我说:“这么大的人了,你不能去河里挑水吗?”外婆就护着我:“你这老头,他还是小家伙,你叫他挑什么水呀!”而我则默默地拿起水桶,走向姑溪河。当我迈着颤颤巍巍的脚步,一步三晃地回到家,桶里的水已经泼去大半了。
有人总是问我,你弟妹个都不矮,当年长个子的时候你跑到哪里去啦?我严重怀疑,可能就是被这该死的水桶给压的吧……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