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方的拆迁户,北方的煤老板,都是江湖上的两个传说。
他们要么挥金如土,要么纸醉金迷,总之有钱之后一定要尽情的挥霍,把失去的青春都找回来。
可是也有例外,有位来自山西的煤老板,有钱之后却只想去戈壁深处刨地挖坑,做个彻彻底底的“老农”,经过8年的努力,竟然打造出来一片“紫色的神话”。
01 有志少年郎
刘金启很小的时候就辍学了。
他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样,彻底完成学业,无奈家中太过贫困,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减轻家庭的负担。
离开了校园之后,刘金启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矿工。
煤矿工人是那个年代最辛苦的工种之一,无论风吹雨晒,都要下矿挖煤,平日里累死累活不说,一旦遭遇矿难还会有生命危险。
刘金启想过转行,他想去当司机,结果想来想去,却打消了念头。
以他现在的情况,要学历没学历,要阅历没阅历,当司机也是去做体力活,还不如在煤矿坚持一下。
然而,就这样下去他实在是不甘心。
当矿工不仅环境恶劣,而且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的提升,一时糊口尚可,绝非长久之计!
刘金启渴望找到一个能够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
既然不想打工,为什么不试着做老板呢?刘金启偶尔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机会真的来了。由于政策调整,煤矿行业陷入了低谷期。
市场紧缩之下,煤矿价格的剧烈波动,在商言商的许多煤老板立即将手中的“烫手山芋”抛售了。
也就是说,这时是入手煤矿的最好时机。
对于刘金启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考验:敢不敢在逆风局之中反其道而行,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呢?
那段时间,刘金启接连拜访邻居,希望他们能看在交情的份上施以援手,结果可想而知,他遭受了许许多多的白眼。
万般无奈之下。刘金启选择贷款。这一贷,就贷了20万。事实证明,刘金启的决策是正确的。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的这十年在煤炭业界被称作“黄金十年”刘金启靠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敢想敢闯的劲头分得了一杯羹。
他一口气开了八个煤矿,身价也达到了上亿元。昔日的穷小子真的逆袭了,然而他却陷入了迷茫之中。人生的意义,难道只是赚钱么?
他带着疑问去了一趟迪拜,在那里,像他一样的富豪都是开着私人游艇肆意游玩,难道自己也要这样?
刘金启不甘心,他觉得自己要为国家做点贡献!
02 无悔人生路
回国之后,刘金启参加了一次酒会。
当朋友告诉他,一瓶产自外国的葡萄酒价值高达两万时,他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这个报价!
冷静下来后,刘金启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在想:我能不能干呢?
说来也巧,刘金启个人的发展路线,迎合了国家的战略。
2006年,宁夏响应西部大开发,发布了招商引资的政策。刘金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决定将自己的事业重心转向葡萄酒产业。他决定去一趟宁夏,亲自考察一番。
然而,当他来到目的地之后,眼前的荒芜戈壁让他心凉了半截。
这里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甚至连一棵树都没有,刘金启触目所及,只有无尽的荒漠和漫天飞舞的黄沙。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许多有经验的商人都劝他放弃!。
但刘金启却不是这样的人,他明白自己没有退路。煤矿产业又一次遇到了寒冬,如果不转行,将来的损失更大!他决定在这里继续寻找转机,将梦想变为现实。
某天,刘金启去了当地的村庄。毕竟一切奇迹都是靠人来创造的,没有人,其他都无从谈及。村民们热情地接待了刘金启,他却陷入沉思之中。
这里的情况比他想象地还要艰苦。“小伙子,来吃个蛋吧。”村民捧着煮鸡蛋,出现在刘金启面前。刘金启用鼻子闻了闻,剥开皮之后咬了一口,味道还不错。
通过进一步地了解,刘金启明白了当地开发的真实用意——让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在刘金启来到这里之前,当地百姓的年收入只有1000元上下,为了改变这样的生存现状,有关部门想了很多办法。
现在,这幅重担落在了刘金启身上。刘金启仿佛在这些朴实的面孔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曾经,他何尝不是这些人之中的一员呢,只不过,他抓住了时代赐予的机会,实现了逆袭而已。
那些在煤矿里面挖煤,看不到一点未来的时光,他深有体会!一个决定在他心中悄然生根。这一场投资,刘金启做定了。
当他将这些想法告诉同行的商业伙伴时,引来了一片质疑声。
在这些人眼里,刘金启疯了,放着好好的煤矿不干,跑到千里之外的宁夏白手起家?
其实,刘金启何尝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很冒险,但他胸有成竹。经过几天的考察,他早已对当地的地貌了如指掌。
宁夏高原有一个独特的自然条件——昼夜温差大,恰好适合葡萄的生长。而且,当地与法国波尔多葡萄园地形相似,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做好!
然而,现实是非常骨干的,就算你的理想再丰满,也要经受检验。就在刘金启将家族产业交给儿子,豪掷3000万承包了7500亩土地,决心要大干一场时,偏偏出了岔子。
他们由于缺乏种植经验,价值数百万的葡萄苗被狂风席卷一空。一夜回到解放前,刘金启痛定思痛后意识到环境问题是种植成功的关键。
有什么办法能减缓风沙的侵袭,让葡萄可以健康地生长呢?
与当地果农探讨之后,他果断购入200万棵白杨树,花费了1个亿。
到货之后,刘金启领着村民植树,为了保障质量与速度,他又花钱调动上百辆挖掘机挖掘水渠引黄河水灌溉葡萄园。
这样一来,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缺水难题。
就在刘金启憧憬未来的时候,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村民们辛辛苦苦耕种的葡萄苗,却在一夜之间死掉了。
刘金启痛定思痛,他请来顶级葡萄树专家进行诊断。这一下,终于搞清楚了葡萄苗死亡的原因:温度太低了。
宁夏的冷凉气候对成熟葡萄的生长很是有利,能够保持其酸度和慢熟风味。
但是,这种环境对于幼嫩的葡萄苗来说却是致命的。
为了培育出耐寒耐旱的优质葡萄苗,刘金启带领团队远赴法国葡萄酒庄园取经学习。
这一次的学习成果颇丰,当他们带着精心培育的葡萄苗回国时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节果实饱满、色泽鲜艳甜度远超普通葡萄品种。
到了这一步,刘金启成功了一大半,只剩最后的一小步了。
这最难跨越的一步,名为酿酒技术,他和他的团队研究了各种方案,结果却是收效甚微。这时候刘金启已经投入了6个亿了,他几乎没有再可以支配的资金了。
03 挑战与成功
有许多人劝刘金启放弃,但他从不认输!没有技术,就去请老师学习。
他花费重金,请来了一支团队,并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要设备给设备,要人才给人才,刘金启只有一个条件,中国国产的葡萄酒味道必须要纯正!
在大家的努力下,刘金启的葡萄酒真的酿出来了。
2014年,在宁夏贺兰山一个布置典雅的大厅内,主创团队容光焕发,对于这时的他们来说,即将被国内外嘉宾品尝的美酒,就和他们的孩子一样。
在场的嘉宾,都是海内外的专家,他们的意见代表着权威。
“口味甘醇得天独厚!”“完全不输波尔多的顶级佳酿!”几乎所有品尝到美酒的人,都伸出了自己的大拇指。
这一刻,刘金启热泪盈眶。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八年的时光,六亿的资金,没赚到一分钱,还要面对许多人猜疑的目光!
下一步,就是上市销售。然而,市场是残酷的。
由于长久以来的习惯,国人对外国品牌的葡萄酒更加熟悉,刘金启的葡萄酒在市场上难以立足。
有人劝他在包装上打打主意,让葡萄酒看上去像是洋酒。刘金启断然拒绝,他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一颗中国心永远不会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刘金启的品牌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获得成功之后,刘金启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他要让更多人获得就业机会!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先利他,再利己!成功的商人大都如此。
如今宁夏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拥有55万亩葡萄种植园和200多家酒庄。
当地百姓的收入,也因为劳动而获得了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用背井离乡打工赚钱了,在家门口就可以。
如今的宁夏戈壁滩,绿树成荫,像再看看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景象都有点困难了,这不能不说是刘金启这些领路人们的功劳。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当初投入巨资进行葡萄酒产业开发时,刘金启笑着回答:“怎么可能后悔呢?这是我的目标嘛!而且我现在可赚大了!”
成功的意义有多种多样,有人认为腰缠万贯,获得社会地位就是成功的标志,也有人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刘金启用他自己的故事给了人们一个新的答案,腰缠万贯与社会地位提升,并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它们可以兼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7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