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张文 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
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外国地方驻华机构代表在参观酒庄 梁宏鑫摄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闻名遐迩。但是,多年以前的这里还是一片戈壁荒滩。随着荒滩上植树造林、开沟挖渠、大面积种植酿酒葡萄,昔日风沙肆虐的砂石滩变成了如今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主产区。今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作为宁夏“六特”产业,成为举世闻名的“贺兰酿造”。
11月21日,以“戈壁滩上的葡萄酒产业”为主题的“驻华使节地方行”活动在宁夏举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推介会同步展开。来自加纳、保加利亚、日本、澳大利亚、德国5个国家的13位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外国地方驻华机构代表应邀出席。
“小葡萄”成就了前景无限的“大产业”。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外国地方驻华机构代表们看到,在黄河水的滋养、贺兰山的呵护、无限好“风光”的哺育下,经过36年的耕耘树艺、艰苦创业,昔日贺兰山东麓的茫茫戈壁如今已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造就了宁夏葡萄酒典雅大气的东方风格、中国特质。
活动间隙的品酒会 梁宏鑫摄
“我们渴望与宁夏分享保加利亚的酿造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乐于学习宁夏的成就。希望通过这次交流,为保加利亚和宁夏在葡萄酒产业建立长期而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奠定基础。”保加利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尤尔丹诺夫表示,保加利亚和宁夏在葡萄酒领域完全能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葡萄酒产业作为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倾力打造,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产区优势,做大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坚持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酒庄酒发展模式,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推进、市场化发展,不断拉长做强全产业链,推动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葡萄酒产业综合效益,计划到2025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3亿瓶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
“难以置信!宁夏葡萄酒在数十年的时间中,达到了世界顶级品质!”加纳驻华大使温弗雷德·哈蒙德博士是粮农领域专家,此次活动中,他对宁夏的生态优势格外感兴趣:“葡萄酒产业让荒滩变成绿洲,宁夏人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嘉地酒庄,冬季的葡萄园在积蓄力量。刘兴田摄
目前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2.5万亩、占全国的近1/3,酒庄228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每年吸引120多万游客前来旅游研学,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前景广阔、潜力无限,做大葡萄酒产业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此次活动中举办的推介会上,中方除向大使团推介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外,还推荐了宁夏旅游产业,并发出真诚邀请,希望与国际社会共享市场机遇、促进文化交流、搭建合作平台,携手实现互利共赢。
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姚绍俊副司长表示,中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经过30多年的艰苦耕耘,宁夏开创性地将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以及生态恢复结合起来,一步步将昔日贺兰山东麓的茫茫戈壁建设成195公里的酿酒葡萄种植长廊,使万亩荒地变成葡萄绿洲、废弃矿坑变成生态酒庄、种植园区变成拦蓄工程,实现了葡萄酒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有机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治区党委外事办公室主任白玉珍表示,宁夏是中国首个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搭建了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这一重要开放发展平台,葡萄酒已成为宁夏誉满九洲、香飘世界的紫色名片。希望大家以此次“宁夏行”为契机,在宁夏多走走、多看看,在领略塞上江南秀美风光的同时,实地去认识和感知宁夏的产业发展势头和广阔前景,也真诚希望各位能够帮助我们在国际社会更好地宣传宁夏、推介宁夏,为宁夏与各国开展合作出谋划策、牵线搭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