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从屡战屡败到屡战屡胜
——记廖俊波式好党员、光泽县华桥乡金映茶业党支部书记严金友
编者按
日前,我市表彰了第七批廖俊波式好干部、好党员,他们以争优争先争效的实际行动,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当敢拼会赢的“先行者”。今起本报开设“廖俊波式好干部、好党员系列报道”专栏,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全市党员干部锐意创新、敢为人先、蓬勃向上,提振精气神,新年再出发。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
19日,吃过早饭,光泽县华桥乡金映茶业党支部书记严金友和往常一样,走到茶山,看着眼前大石头上“屡战屡胜”四个字,感慨万千。
今年65岁的严金友是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也曾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创业者。2000年,他的创业故事还登上了《福建日报》。
“1980年,我第三次高考落榜后,就决定留在村里创业。”严金友说,“当时,农村土地已经分到各家各户,加上遇到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我就一边种田一边搞养殖业。”
就这样,严金友先后从事鸡、鸭、鱼、茶叶、橘子等种养产业,都因技术、天气、市场等因素失败,但屡战屡败没有扑灭他的创业梦。“1990年时,我开始种茶,开辟了86亩荒地种上茶树。”他说。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这里调研。”严金友回忆说,“当时,习近平同志品尝了我新做的春茶,还听了我的创业故事。他嘱咐我安心把茶产业做好。临走前,还叮嘱我,‘从此以后,你就不要屡战屡败了,我预祝你屡战屡胜!你不仅要自己致富,还要带领乡亲们致富。’”
20多年来,严金友牢记嘱托,一心做茶,终于告别“屡战屡败”的历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制茶行家。
在一批又一批科技特派员的指导帮助下,他潜心钻研种茶与制茶工艺技术,研制出“红茶萎凋工艺”工具,并获得发明专利。他还考取了高级评茶师、高级制茶师资格证,多次带领村民外出交流制茶经验,在茶园开展生态茶叶种植培训,传授茶园生物防治、品种改良等技术。
“我的企业取名为‘金映’,是指金色阳光照在茶园上,意在做生态茶,让大家喝上放心的好茶。”严金友说,“目前,我的公司有茶园1200余亩,加工厂2500平方米,年产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5万多公斤,远销新疆、西藏、内蒙古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年产值1200多万元。”
严金友在致富后,还积极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致富,他通过实践“村企联建”带富模式,主动吸纳周边16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百余名农户就业,每年为当地农户提供70余万元的家庭收入。
在他在带动下,华桥乡牛田、古林、园岱、大禾山等周边村的村民发展茶叶种植千余亩,有效推动乡村茶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吴屯村还以严金友的茶场为依托,通过统筹做好“三茶”融合文章,同步发展“茶、苗、药、果、蔬、鱼”六大特色产业,实现以产业留人、以产业兴村。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一杯茶’的信念。”严金友说,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紧跟时代步伐,打造生态智慧观光茶园,走茶产业文旅融合路子。
在茶山上转了一圈,严金友走进茶山脚下的华桥乡“三茶”融合体验中心,熟练地泡起茶来:“不论是屡战屡败,还是屡战屡胜,我都会继续做好这片叶子,带着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