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上海地区的食用植物油原料主要有花生仁、大豆、芝麻、油菜籽、棉籽等品种。此外,胡麻籽、葵花籽、米糠、玉米胚芽、小麦胚芽,也是重要油源。经过加工后的食油,不仅是人民生活必需品,而且是许多工业产品的原料或辅助材料。加工后的饼粕,可以用于饲料、酿造或肥田,还可以提取食用植物蛋白等。
1953年开始,上海有用米糠与玉米胚芽榨油,后发展到食用米糠油和保健玉米胚芽油、小麦胚芽油。开辟新油源,增产油脂,前后榨过葵花籽、芸芥籽、胡萝卜籽、胡麻籽、蓖麻籽以及苍耳籽、苦楝籽、马连籽等野生植物77种,以及进口的椰子干、棕榈仁。
各种食用植物油,经过脱胶、脱酸、脱色等加工处理,均可制成以浅色、透明、无臭、无味为基本特征的色拉油。其用途主要用于凉拌蔬菜(色拉)、烹调、糖果制造等。经过再加工,还可制成各式调料。
榨油工业,以生产设备可分机器榨油与土榨油坊,机器榨油业多集中在市区,而土榨油坊则分散在郊区。20世纪30年代引进安迪生、克虏伯螺旋榨油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进的200型、95型榨油机和相应的蒸炒设备取代旧式榨具。60年代初推广浸出工艺,彻底改变老油厂的技术面貌。80年代引进卧式液压榨油机,又结合国外先进经验,逐渐改造,充实炼油设备,改进生产工艺。
上海最早的榨油厂家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英国美查兄弟公司在沪创办上海榨油厂经营棉籽榨油;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创办大德机器榨油厂,以棉籽榨油及棉饼为专业,此为沪国人自设机器榨油厂之首家。
清光绪二十八年由朱葆三等人创办组织大有榨油股份有限公司,股本为10万两银圆,有4部方车机,后因资金周转不灵而负债,除债权人加入股东外,再另募新股。1922年9月改为大有余机器榨油股份有限公司。1954年为国家加工油脂,1956年公私合营,1966年11月改名为上海油脂四厂。
其他著名的制油厂还有于光绪二十八年创办的立德油厂,最初只有8台盒型水压榨机,以压榨棉籽为主,兼榨菜籽。抗战时期工厂被日商占用,1946年11月租给中国植物油料厂为上海第二厂,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上海油脂二厂。1958年2月16日将油脂三厂(大昌新)并入油脂二厂,并改称为国营油脂二厂。
(摘编自《上海粮食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09:46: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