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元朝时期,蒙古族起义是怎么回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5 18:50:00 来源:戏说三国

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九月,遣台省宗正府督有司捕治之。”至顺元年(1330年)三月,在天山县(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又有诸王也孙台部七百余人“起义”;“掠,民财产”,在经济上打击地主阶级。对这次起义,元朝廷又是派“枢密院宗正官”前往压制。

元朝统治阶级的落后

到了元朝末年,以顺帝妥欢帖木儿为头子的统治集团更加腐化、贪婪、凶暴,对各族劳动人民的奴役掠夺和横征暴敛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阶级矛盾十分紧张,“西番盗起,凡二百余所”,遍及全国各地,包括各族人民。

元朝时期,蒙古族起义是怎么回事?

其中就有一些是蒙族人民的起义,比如至正七年九月,“八怜内哈刺那海、秃鲁和伯‘贼’起,断岭北驿道。”这次蒙古族八怜部哈刺那海等地的人民起义,截断了岭北的驿站通道,对元朝统治者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

这一期间,还有一次人民起义可能是蒙古族人民的起义。《元史.顺帝纪》简略记载说。至正四年七月,“益都濒海盐徒郭火你赤作乱”,八月,因为某种原因,改为蒙古族名字。这种情况在元代是较多的。

但也有可能是蒙古族人,因为。第一,“郭”字不一定就是姓,比如张万家奴就不是姓张,其父叫扎古带,是蒙古族人。第二,蒙古族中有不少人的名字称“火你”或“火你赤”的,如“火你王”、“嘉王火你忽”,“勇士”,“火你忽都”,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火你赤”。

元朝时期,蒙古族起义是怎么回事?

第三,《元史卜兵志》在谈到皇宫宿卫亲兵(“怯薛”)中,有不少士兵分别担任宫廷的役作,其中“牧羊者,曰火你赤”。据清人钱大听说,火你,系蒙古语,是“毕”的意思。按元朝廷规定,凡蒙古族人户,“家有男子,十五(岁)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

郭火你赤有可能曾在宫中服役牧羊,后在山东益都地区充当“盐徒”。当时,沿海一带盐场的盐户、盐徒们的生活也是很悲惨的。这次起义的规模比较大,从山东益都打到太行山,再由陵川(今山西陵川)到壶关(今山西长治市东南)、广平(今河北永年),杀死了元朝的兵马指挥,又回到益都。

全国规模的大爆发

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布满于元朝社会的干柴,燃起了熊熊的烈火,以雷霆万钧之势,猛烈打击着元王朝的黑暗统治。至正十四年(1354年)以后,左华北、东北地区爆发了一次有蒙族人民参加的起义,与黄河、长江流域的红巾军等起义军相呼应。

元朝时期,蒙古族起义是怎么回事?

这次起义在雷帖木儿不花等人的率领下,首先攻克“储粟十万,为菜山积,居民殷富”的永平(今河北卢龙境),又克滦州(今河北省滦县境)和迁安县(今滦县西北)。在永平“增土筑城,因河为堑”,构筑塞垒“坚守”。

元王朝派知枢密院事也速亲自率军压制。也速在永平“外筑大营,绝其樵采”,妄图困死义军。义军在进行多次激战后,撤出永平城,流动作战,先后一度攻克昌黎(今河北昌黎)、抚宁(今河北抚宁)等地。后来,雷帖木儿不花被捕,在大都为元朝统治者杀害。

但广大起义军仍然继续战斗,转战于瑞州(今辽宁绥中境)和辽东半岛上的金州(今金县)、复州(今复县)一带。以后,义军又再次突起,西攻兴中州(今辽宁朝阳县一带),并由海道进发,再攻永平。

元朝时期,蒙古族起义是怎么回事?

由于也速在永平屯驻重兵,义军转攻大宁路(今辽宁平泉、赤峰一带),直指元朝第二中心上都。最后,在也速、忽林台等率领的军队的整治下,这次起义遭到失败。参加这次起义的群众是很多的,其说“获具‘伪’帅二百余人”,“杀获万计”,规模也很大,转战于今河北、辽宁、内蒙古境内,给予元王朝以沉重打击,而且也牵制了一部分元军主力,这对南北红巾军的斗争是一个有力的配合和支援。

愤怒的人民攻进了马扎罕的王宫,狡猾的官僚昔班帖木儿夫妇,以自己的儿子观音奴穿戴起赵王的衣冠,使马扎罕仓惶逃走。起义群众虽然只杀死了假赵王观音奴,但对于元朝统治者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与此同时,还有蒙古族下层士兵的哗变。《元史·也速传》载:“知枢密院事刘哈刺不花所部卒‘掠’怀来、云州,欲为乱。也速轻骑击灭其首祸者。”刘哈刺不花任同知枢密院事约在至正十六年到十七年,这次士兵哗变就是在这段时间发生的。

元朝时期,蒙古族起义是怎么回事?

刘哈刺不花的祖先是江西人,因“居燕赵多年,遂为探马赤军户”,后来,他投靠蒙古贵族泰不花(于至正十二年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总兵压制红巾军起义),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泰不花所辖部队的“先锋将”,统领“人翼军”,整治起义。本来,探马赤军就是元统治者的亲信部队,为“诸部族”包括蒙古族的军户出丁组成。

正因为如此,刘哈刺不花得以能够官至同知枢密院事的要职。而刘哈刺不花统领的部队又是泰不花所辖的士兵,其中当然有不少的蒙古族士兵。这次士兵哗变发生在怀来(今河北怀来一带)和云州(今山西大同),它反映出元朝封建军队内部阶级矛盾的激化。军役,是蒙古族人民的沉重负担之一。

士卒大多是自耕农民,被列为军户,父子世袭服军役,不仅每家十五岁到七十岁的男子被“尽签为兵”,就是稍长的孩幼,也要被“籍”为兵士,名叫“渐丁军”。凡负担军役者,鞍马、衣装、器仗都是自己带去,使得许多军户倾家荡产以应服。

元朝时期,蒙古族起义是怎么回事?

大德七年(1303年)一个官僚的奏疏中曾说:“蒙古军在山东、河南者往戍甘肃,跋涉千里,装秦鞍马之资皆其自备”除此之外,一也还有一些蒙古族地主,为了逃避军役,“以家奴代役”。

到了军队里,广大士兵又备受军官的奴役和敲勒,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的诏书中也透露:“蒙古、探马赤诸翼军入,四方征戍,多负劳苦,加以管军官员、奥鲁,官司(即管理军队家属的官员)非理侵渔,消乏者众。”

延祐七年(11320年)也有文书说:“比年以来,有一等贪餐万户、千户、百户,专务克取,……既怀无厌之谋,广设贪夺之计,百般厘勒,扰损军人,无所不至,使在家者逃,有力者乏。”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士兵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反抗,有的逃亡他方,有的出家为道,以“超避军役”,有的则倒戈起义,举行哗变。刘哈刺不花所属部队的这次士兵哗变就是当时人民反抗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元朝时期,蒙古族起义是怎么回事?

结语

关于元代蒙古族人民的起义斗争,由于我们见到的史籍不多,但仅就以上材料,也可以清楚地表明。在元王朝统治时期,蒙古族内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十分尖锐的,蒙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斗争也是频繁和激烈的。

元代蒙古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再次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我们要遵循教导,坚持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历史上和现实斗争中的民族相关问题,揭示民族斗争的阶级实质,以更加增强我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世界人民的大团结,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5 23: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元朝灭亡后,明朝境内还有10几万蒙古女人,朱元璋如何处置她们?
...级,,是因为他们是在蒙古西征的时候就依附了蒙古,在蒙古族向西扩张时期,蒙古人负责行军打仗,而色目人则负责管理经济和财政。所以色目人很早就取得了蒙古人的信任,在元朝建立之后,当
2023-08-30 17:43:00
朱元璋的义子中,为何出现了几位蒙古义子呢
...统治时期,普通蒙古百姓的生活状况。众所周知,元朝是蒙古族建立了政权,建立了非常辽阔的帝国版图。很多人认为,既然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那么,蒙古人的生活水平和待遇,应该非常不错。
2023-02-01 11:05:00
朱元璋建给蒙古女性的一条规定,让蒙族有苦说不出
...巅峰时期已过,这个时候明朝的骑兵,才是舞台的主角,蒙古族的人口少,所以他们在入主中原之后,就会跟汉人保持距离,还有很多民族歧视的政策出现,其中南方的汉人,在他们眼里是等级最低
2024-01-14 19:39:00
明朝时期的国土面积有多大呢
...往复。而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莫过于大明王朝。相对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汉农民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十分的硬气,从不跟别人签订不平等条约。从不割地赔款,从不赔偿银两。那么明朝时期的国土
2024-05-06 18:56:00
朱元璋性格残暴,元朝覆灭后他是怎样处理蒙古俘虏的呢?
...的呢?一、元朝的剥削,各地揭竿起义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创建的,由于这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在全国内建立的统一政权,所以当政者忽必烈为了维护蒙古族的地位,便将以民族和原统治政权为
2023-06-25 11:28:00
元朝不到百年就灭亡,皇位继承制度是主要原因
...来讨论讨论。元朝后期这混乱的制度,不得不提到他们的蒙古族的一个习俗——“幼子守灶”。倒也十分好理解,多子女的家庭,一般会留下最小的那个儿子,跟着家里学习,继承家里的产业。于是
2023-04-17 10:12:00
元顺帝是个怎样的人物
...人被征调到黄河治理水患,但是国家拨下来的钱粮却又被蒙古族的管理者贪污了很多,以至于治理黄河的上百万劳工却吃少穿,只能拿瓦片儿盛饭吃。吃不饱,没力气干活,干不动活还要被教训,这
2024-05-07 21:00:00
女真人为什么能够打败蒙古人?
...到最后的时候,北方就只剩下两个强大的少数民族:一是蒙古族,二是女真族。在蒙古族和女真族之间的争斗中,女真族最后战胜了蒙古族,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本来蒙古人是非常强大的,
2023-08-09 14:25:00
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中原王朝千年, 为何在清朝时期彻底终结?
...放的性格。自满清建国起,大喊满蒙一家口号分化汉族和蒙古族。实行满蒙结盟,乃是整个清代的国策,清廷根据蒙古封建主原来地位的高低和对其效忠的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亲王、郡王、贝
2023-01-07 17: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