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3年11月,本报刊发《生而不养!8岁男孩父母被撤销监护权》,详细报道了小安的生活经历,引发公众的关注。孩子最近怎么样,生活、学习问题都解决了吗?近日,记者了解到,通过多方努力,小安已经顺利进入万柏林区圪沟小学一年级,开始了他渴望已久的校园生活。(《太原晚报》1月14日)
一个被众亲人放弃的孩子,得到了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最终过上了平常却于他殊为难得的童年生活。未来或许还有各种困难等着他,但未来本身,已经变得光明起来。
人生的起点不尽相同——在别的父母还担心孩子“吃着”,怕过度溺爱不利于健康成长时,小安却很少能看到父母,动辄被常年酗酒的爷爷打骂,甚至在社区帮助解决了入园问题后,还是没人送他去上学。这样的童年,意味着怎样的人生,已经无需赘言——“引发火灾”“划坏汽车”已经展现出滑落的苗头。案例告诉我们,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会极大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在那些走进监狱的罪犯身上,能找到童年不幸的印记。
难得的不是做一件好事,而是把好事做到底。单个事项的帮扶既然效果有限,就要想治本之策。某种程度上说,只要小安不脱离原生家庭,他就很难摆脱困境。毕竟门一关,外人难以插手。因此,通过社区居委会提起诉讼,由法院撤销原生父母监护权的做法,是挽救类似不幸少年的最佳方案,甚至能为未来减少一个社会隐患。于情于理,原生家庭既无能力也无爱心,放任孩子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且屡教不改,那不如干脆把监护权让渡出来,首先保证孩子有一个正常环境;于法于规,《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都有相关规定,若亲人不履行监护职责,完全可以通过监护权转换的方式,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原生父母可以甩手不管,根据《民法典》第三十七条规定,即使被撤销监护人资格,还应当继续履行应当负担的义务。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好的环境不仅有管教和帮扶,更有爱。当前,小安的监护人为社区居委会,但福利院的“类家庭”养育模式,已经委派了一对爱心夫妇担任他的爸爸和妈妈,这样他就有了正常的家庭生活。而走进学校,也让他可以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同龄人一起交往,有亲人、也有朋友。以上,堪称挽救不幸儿童的范本。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当小安告别不堪的过往,同其他小朋友一样沐浴在阳光下,所有关心他的人都可以安下心来。而他的人生,虽然起跑时遭遇了挫折,但终于回到了大路上——不再孤独寒冷,更有了创造无限可能的动力与机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