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
戴薛甜 王玉龙
“听人劝,吃饱饭”,最近,当代年轻人通过“遇事不决问网友”,让“听劝体”在互联网上成功“出圈”。放到线下,“听劝”对于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如何“破圈”也大有启示。
年轻干部为何要“破圈”?受到客观成长条件制约,很多年轻干部是“三门干部”,缺乏基层经验不接地气、缺乏实干能力不能挑担、缺乏系统思维不会解题,遇到问题“两手一摊”,与群众交流“吭哧瘪肚”,事情一多就“手忙脚乱”。故而,“思维圈”“经验圈”“能力圈”等都亟待破解。
那为何“听劝”能“破圈”?因为“听劝”展现了谦虚、求知、勇于突围的人生自觉性。当代年轻人常被称为“互联网一代”“自我的一代”,充分享受到互联网红利,有着高度的自尊、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获取知识的广阔渠道,往往“一身反骨”,不愿“听劝”。有人觉得老经验太陈旧、用不上,但其中很多都是“掉坑”之后的“血泪总结”,含金量十足;有人觉得他人建议和自己不沾边、没关系,但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自身“盲点”往往还是他人看得清;有人觉得“听君一席话”,还不如“摸石头过河”,但是忘了计算“碰壁”成本……凡此种种,其实都是陷入了偏颇的认知圈。工作伊始,年轻干部最需要打破的就是故步自封、傲气刚愎的“认知圈”,明确“哪里不懂”“什么不会”,能低头“听劝”就是一种进步姿态,才会有“破圈”的可能。
“能听劝”更要“会听劝”,才能更好“破圈”。首先,听谁的“劝”?钉什么钉子配什么锤,问对人很重要。譬如,处理事务性工作如何更高效,岗位前辈等“过来人”就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业务能力弥补能力短板,则书本里的“门道”必然最多;怎样成长为有益于人民的干部,善于听群众的“劝”就永远不会出错,从群众的“碎碎念”中感知民情冷暖。当然,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一时的应付式“听劝”只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下苦功达到一贯的自我改变才是“听劝”的正确打开方式,所谓“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也并非什么“劝”都该听,对于涉及原则和立场的问题,眼睛必须明亮、嗅觉必须敏锐、头脑必须清醒,当细掂之、慎思之、明辨之。
“听劝”本质上是一种“借势”,能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这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智慧;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胸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08: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