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对数学作业的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师生评价、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因此作业绝不是随便指定几道题就可以的,它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双减”政策提出,全面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有效学习。本文以本人的教育经历为前提,从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作业设计策略两方面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传统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设计内容单一化、模式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然而有的教师却忽略了作业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较强,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而单一化、模式化的作业,更无法提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只会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长此以往,会造成恶性循环。
2.设计内容缺乏层次性、多元性
作业布置缺乏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而完全统一的作业,会引发如下问题——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得不到真正的思考与提升,而对于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困生又因为不能顺利快速完成数学作业而失去对数学学科的信心和兴趣。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作业内容以基础为本,科学设计拓展性作业
1.精选基础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一般是指基于课程标准,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而设计的巩固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梳理基本概念,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作业安排方式,在设计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精选合适的题目,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夯实“四基”。
2.合理设计分层作业
实施作业分层,增强作业的多元化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兴趣、需求、潜在学习能力等维度考虑,通过有效的分层设计,在难度和数量上进行分层,既控制作业的量,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起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将作业分为基础过关、中档提高、拓展提升三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自主选择合适的题目,优等生基础好、答题快,可以顺利完成所有内容,而对于学困生由于他们在知识掌握、答题习惯、答题速度上都会相对较弱,那么这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基础过关题完成即可,这样既巩固了基础又避免学生因题量过大或难题做不出而导致的糊弄或抄袭的不良行为。
(二)丰富作业类型,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1.数学的阅读作业
谈及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和英语的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英语教师也非常重视阅读方面的训练。而在数学的课堂中,学生一般听得多、活动多、练习多,阅读却很少。为避免学生在遇到题干信息较多的题目时,出现“每个字都认识,合在一起却不知道什么意思”的现象,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包含一些阅读类的作业,来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新定义”类型的题,学生在解答时往往出现“题看不清、没看懂、理解错”等各种情况,究其原因是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太弱,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得到提升。另外,应用题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包含多方面知识,如果学生缺乏阅读水平,无法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对其解题效率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设置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阅读作业,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
2.开放的探究式作业
新课标提出,数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建模,探究式作业作为可以落实核心素养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中,教室可以引导学生从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分别入手,依次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提出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
3.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践活动,利用自身的行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实践性作业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其次,实践性作业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时,我们可以采取项目化的学习方式,以“设计蕴含轴对称元素的数学计算大赛奖章”为驱动性问题,设计作业。其学习路径分为四大任务,分别是任务一:领略济南的山水、建筑等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领悟数学无处不在的对称美;任务二:以“我校上一届计算大赛中小A同学设计的奖章”为例,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任务三:从具有轴对称特征的最基本的图形入手,通过折纸、观察、猜想、测量、验证等方式研究等腰(边)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任务四:设计蕴含轴对称图形的数学计算大赛奖章图案,最终在年级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采用投票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奖章作为下一届计算大赛奖章的图案。这样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进行合理优化,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还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丰富作业类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有效学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8 2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