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品牌就是从小事累积而来” “可以糊弄自己,绝不能糊弄客人”
吃了他烧的菜 溥仪特意敬酒致谢
□卢郎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首次正规化、系统化、规模化地培训厨师是1963年。
这年,重庆市饮食服务公司成立烹饪技术学习班,招了一批学员,进行专业而系统的烹饪学习,学制三年,学员每月有十七元生活费。所抽调的老师,都是重庆乃至四川省知名川菜大师,所有的中餐学员,都被安排进了重庆当时有名的几家大餐厅,如颐之时、粤香村、皇后餐厅、解放碑餐厅等。这批学员表现优秀,除中途改行的外,大多考取了特级厨师,其中的佼佼者王志忠、代金柱还上了《川菜烹饪事典》。
值得一提的是,烹饪大师们虽没什么文化,有的还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但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执着和对顾客的诚信,足以让学员们一生受益匪浅。
1
学习班老师,全是大师级人物
学员到餐厅后,分配到水案、墩子、炉子、笼锅、冷碟等各个岗位,定期轮换,要求掌握厨房的全套技能。每月有二至三次,由老师带领,到皇后餐厅进行实操教学。
重庆当时的厨坛大师周海秋、曾亚光、徐德章、陈志刚、张国栋等,轮流为学员授课。老师们从选料、切菜、配菜、调味直至下锅烹饪,全流程让学员观摩、学习。所烹饪的菜肴,前两年都是传统川菜,荤、素均有,如回锅肉、鱼香肉丝、清蒸鱼、蒜泥白肉、银丝豆芽等;最后一年,菜肴就较为名贵,有葱爆海参、煨鱼翅、煨熊掌等。
现国家级烹饪大师王志忠,就是这批学员中的一个,当时被分配到颐之时餐厅。回忆这段历史,他感慨万千,深深地怀念那些帮助自己成长的大师们。
当时的颐之时餐厅,既有烹饪技术学习班的老师,也有餐厅原来的师傅,可谓大师如云。周海秋、刘永昌老师执掌炉灶,一道道精美菜肴鲜香扑鼻;徐德章、李树荣、江习澄老师主持墩板,刀下物件或片或丝或如花,行云流水般层叠涌出;曾元盛老师的樟茶鸭、元宝鸡、糖片鸭芳香扑鼻;唐志荣老师的开花白节、枣糕怡人香甜;杨云老师的卤菜色泽红亮、软韧鲜香;李福良老师的蒸菜,火候恰当,热腾喷香;张国栋老师的雕花盘饰,鸟语花香,栩栩如生……
2
品牌就是从小事累积而来
那时,学厨艺的辛苦,是现在的厨师难以想象的。
寒冷的冬天,白萝卜、胡萝卜用手清洗,一会儿手就冻得红彤彤的。土豆、芋头用小刀剥皮,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最恼火的是清洗芋儿,将芋儿盛在大木桶里,脱掉鞋袜,双腿裤管挽得高高的,跳进桶里用脚踩,待芋儿皮脱落,再捞进盆里细细清洗。双脚不仅冻得通红,还奇痒难受。老师要求,食材必须干干净净,光鲜亮人。经理补充:“颐之时的牌子,就是这些小事累积的!”
刮洗猪头、猪尾、猪肉块和洗涤猪心舌,这些是力气活,清洗干净就行。洗涤猪大肠就得小心了,稍有腥味,老师就会责骂:“比你的屎还臭,哪个客人会吃?”杀鸡杀鸭杀鹅,烫毛、开膛。刚开始做这些事时,学员没少挨骂:刀口割大了,老师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你啷个不把脑袋割下来!”然后气冲冲夺过刀,抓起一只鸡,将脖子一扭,刀刃顺势一割,血就涌出来了。完后,将刀与鸡一扔,再拍学员后脑一掌说:“就是这样!”然后扬长而去。老师的手法学员看在眼里,再一细看,刀口细小如豆。虽挨了两巴掌,心里却满是佩服。
拔毛时稍稍弄破一点皮,也会有一巴掌拍到后脑勺上:“你洗澡也会把皮抓破吗?”虽挨了骂,学员却领悟了一个道理:在老师眼里,食材如同艺术品,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粗心。若是看到毛没有拔干净,老师拎起就朝你扔过来,嘴里还会责骂:“你要客人吃毛呀!”一次,王志忠刚嘀咕了一句,“就一根细毛毛!”老师一巴掌就拍到了他后脑勺上:“你还有理?客人是衣食父母,来不得丝毫马虎!”
3
溥仪吃了也叫好,专门敬酒致谢
王志忠清楚地记得,他到颐之时餐厅不久,电影《烈火中永生》来重庆拍摄。一天,赵丹和于蓝等几个主要演员来颐之时吃饭,不少师兄都悄悄去看明星,师兄徐培根当时正在切菜,闻知起身就朝楼上跑,忘了手里还拎着一把菜刀。悄悄推开雅间的门,正好经理出来,门一下拉开,赵丹、于蓝等人抬头看见拎着菜刀的徐培根,面色大变。经理铁青着脸,拎着徐培根衣领下楼就是一顿狠骂。骂完了,对周海秋说:“加个干烧岩鲤,你亲自做。”
周海秋是重庆厨界大师级人物,1962年被商业部任命为特级厨师,是当时重庆唯一的一位特级厨师。
周海秋提起鱼,麻利地去鳞剖腹治净,菜刀翻飞,鱼身两面迅间剞刀完毕,顺势提着鱼尾,遍抹绍酒、精盐,入油锅煎至皮皱色黄捞出。然后锅换冷油,逐渐加温煸炒泡椒、豆瓣等调料,炒香后放高汤熬味,等汤吃足了味,打去料渣,再将煎好的鱼和炒酥的猪肉丁、盐、醪糟汁等入锅同烧,待汤沸后移至小火慢煨至汁稠。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滞涩。
大师烹饪的鱼深受客人喜欢,还将大师请去,向大师敬了酒。喝了酒回来的周海秋老师脸上漾着笑意,有“山城一把刀”之称的徐德章老师打趣地问他:“如何,名演员的酒和‘皇上’的酒,哪个好喝?”
这说的是前几年,颐之时来了贵客,周海秋大师精心烹饪了一道拿手好菜——烧熊掌。熊掌上席后,有人请他上楼引进雅间,他一进去,客人全部起立欢迎,其中一人端着一杯酒,走到他面前说:“谢谢你,我一生吃过无数熊掌,你这道烧熊掌,是烹饪得最好的!”客人走后他才得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1959年特赦后,政府安排他与一些特赦的战犯到全国各地参观,看看新中国成立十年的发展变化。在重庆,他吃了周海秋的熊掌,特地提出要向厨师敬酒,以示感谢。
周海秋回答徐德章:“酒相同,味一样!”
话刚落,大厅服务员进来,对着周海秋小声说了些话,大师脸顿时阴沉下来,跟着服务员去了大厅。一会儿,端着一盘鱼香肉丝回到厨房,也不说话,麻利地切肉、码味、勾芡。片刻工夫,一盘鲜香四溢的鱼香肉丝炒好,又亲自端了出去。回来后,仍黑着脸,招手叫王志忠及另三个师兄过来,指着那盘鱼香肉丝说:“把它吃了,好好品品!”
原来,一位老食客觉得鱼香肉丝味不对,周海秋安抚住客人,便亲手烹饪了一道鱼香肉丝送去。
待厨房活忙完了,周海秋把几人召在一起,板着脸道:“说!”师兄中有说醋偏多了,有说盐味不够没把味提出来,也有说糖放少了。王志忠仔细回想了一下,说:“应该是油温不够,色香味没有提出来。”
周海秋一脚踹在一师兄屁股上:“去看明星呀,这跟偷工减料有啥子区别!”那位师兄刚想还嘴,见大师举起了勺子,吓得赶紧闭了嘴。大师真的敢打,他以前的徒弟,后参军了,至今额头上还有一道月牙形疤痕。这时,经理走过来,劝住周海秋老师,对王志忠等人说:“你们要记住,客人中不少是美食家,火候差了,人家一吃就知道。颐之时的招牌,食材不能偷工减料,时间火候也不能偷懒,这是一个厨师的立身之本!”
4
“可糊弄自己,绝不能糊弄客人”
那时没有冰箱,餐厅自制的冰柜,用砖砌成,各类荤素食材分档后,有序放入柜内,再将冰砖敲碎,均匀地放进柜内。早上开堂前整理一次,中午收堂后整理一次;晚上开堂前整理一次,收堂后整理一次。所谓整理,就是换冰,添加各类食材。
餐厅中的大小漂水钵有30多个,里面用水泡着海参、鱼翅、鱼唇、鱼脆、鱿鱼、木耳、黄花、干贝、豆腐等,一天要换水多次,才能保证食材不变质。王志忠一次在整理“冰柜”时,闯了一个大祸,这祸先是让他心惊胆战,后又让他大开眼界,见识了老师精湛的厨艺。
那是一晚开堂前,整理“冰柜”时,他见里面有一钵粉条,心想这东西不值钱,便毫不犹豫地将其倒进了泔水桶。回厨房不久,见徐德章老师匆匆进来问:“哪个拿了我的鱼翅?我的鱼翅到哪去了?”
王志忠吓得浑身一抖,知道坏事了!因为鱼翅烹饪费时间,先得泡发,然后清水煮几个小时,再用高汤煨煮,他倒掉的是徐德章已初加工好了的。徐德章见无人回答,气得跳起脚骂:“哪个不长眼,我要上鱼翅啊,你叫我拿啥子来做?”
骂完,就急匆匆跑出去,可能是跟经理说换菜吧。一位师兄当时看见了王志忠扔的鱼翅,就从泔水桶里将鱼翅捞出,清洗干净。不一会,徐德章进来,手捧一把干猪蹄筋,师兄连忙将鱼翅递过去,说:“我在泔水桶里找到了,洗干净了,可以用!”徐德章扬手打掉鱼翅,一脚踢向师兄:“你好的不学,就学会糊弄客人了?”
骂完,急急地支锅、倒油,待油温微热时放进蹄筋,慢慢炸得蓬松了,起锅沥净油,然后入沸水里汆一水,起锅后放入钵内,从鼎子里舀出滚烫的高汤,淋在炸好的蹄筋上,直到高汤将蹄筋全部浸泡,才舒了一口气,指着众师兄说道:“你们都给我听着,我们这一行,可以糊弄自己,绝不能糊弄客人!那是砸牌子的大事呀!一辈子都给我记住!”
(注:熊掌以前能烹饪食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禁食了。)
(作者单位:重庆古川菜研究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