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佳)近日,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三亚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批前公示,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蓝绿灰”融合的健康、韧性、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三亚作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2030年城市建成区范围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现阶段三亚仍需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规划编制范围为三亚市陆域总面积约1890.9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与三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通过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开发建设有机融合,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蓝绿灰”融合的健康、韧性、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下转3版▶◀上接1版
规划从区域流域洪涝韧性体系规划、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体系规划、“蓝绿灰”融合的设施体系规划和打造高质量的海绵社区规划四大层级着手,通过大型设施、主干通道、空间管控和分区指标四项主要内容,谋划流域防洪、蓝绿调蓄、排涝设施、源头社区、信息平台等五方面项目,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统筹兼顾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注重雨水收集和利用,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韧性”。
在充分考虑三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规划从治理城市内涝、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完善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15项指标,并明确2025年和2035年度指标值。整体呈现出多目标、多空间、多尺度统筹策略,区域流域海绵韧性体系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构建等规划亮点。
规划根据三亚市河流水系的位置、流向,结合城区地形分区和竖向规划,以流域为基础,同时结合规划排水管网情况,将统一汇水流域的区域划定为一个排水分区,作为一个一级管控单元。全市共划分为16个排水分区,89个二级管控单元。
根据规划,三亚近期将开展雨水源头减排与利用,注重区域行洪通道恢复和建设,保护与修复洪涝蓄滞区域、河道生态岸线等水敏感空间,完善城市雨水管渠设施,消除历史严重城市内涝积水(风险)点,持续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效能,加强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