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街亭,那个决定蜀汉命运的关键之地,曾因一时疏忽而导致丧失。
要是姜维当时在那儿,是不是结果就不一样了呢?
很多人都在猜测,甚至有些人认为魏延早就给出了答案。
可如果换作姜维,他能稳住这条防线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看看历史上这两位英雄的不同选择,到底能不能改变那段悲剧结局。
街亭之地,意义重大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去世,临终前他把蜀汉的江山托孤给了诸葛亮,曹魏纠集了孙权、孟获等五路大军想要灭亡蜀汉,但最后却被诸葛亮一一化解。
随后的几年中,诸葛亮重视蜀汉内部民生的发展与军事训练,蜀国才算是从危机中解脱。不过,魏国占据天下九州是三国中最有实力的一个国,若是任由它发展下去蜀汉依旧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从某个角度来说,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更多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为了拖缓魏国的发展速度,为蜀汉的国祚延续时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孔明认为,想要救蜀汉于危难之中必须要主动出击,这样才会有一线生机。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他的儿子曹叡继位。
诸葛亮认为北上的时机已到,随即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战争。当时,诸葛亮北伐之计大体为以下两点,一个是速战速决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另一个是让赵云引一路军佯装主力,走斜谷道吸引曹军的注意,诸葛亮自己则带着真正的主力,走陇西进攻天水一带。
各位将领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按部就班地出兵攻向魏,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用兵如神,曹军被他打得措手不及,接连丢失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一带的地盘
首战告捷让蜀国士气大增,诸葛亮却来不及高兴,因为他要赶紧布置下一步的计划。俗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曹魏的部分领地虽然已被拿下,但蜀军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那就是大军距离国内路途太远,粮草的运送和储存成为了问题,必须要保障后方补给线、扼守重要关口。为了解决这个当务之急,诸葛亮在地图上再三规划,最终锁定了地理位置相对居中的街亭。
地方一经确定,接下来就得确定让谁来守卫此地。如上述所言街亭之地战略意义重大,所以得一位文韬武略都首屈一指的能将,否则肯定难当大任。
为了保障计划万无一失,诸葛亮迅速召回各路能人异士,共同商议驻守此地人选问题,众人到场之后无不推荐魏延之类的大将来担当此重任。
不过此时马谡突然跳了出来,他毛遂自荐去守街亭,众人听到他所讲后无一不心中腹诽,毕竟马谡没有过领兵作战的实际经验,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竟然同意了。
作为先主刘备钦点的军师、北伐大军的首脑,诸葛亮拥有着决策大权,既然他决定让马谡前去,其他人就算是议论纷纷也不能阻止和更改此事。街亭失守,挥泪斩马谡
翌日马谡就调兵遣将前往街亭,诸葛亮作为他的恩师,临走前不仅给了马谡锦囊一个,还让王平作马谡的副将,由此可见街亭对蜀军而言十分重要。
马谡到达街亭后将诸葛亮的锦囊丢到一旁,然后仔细查看周围的环境,随即是计上心来。从地图上来看,街亭西北方有陇上山脉、南方有渭水、后方是天水,而曹军肯定会从陈仓方向来攻。
马谡再三思考后,决定将大军驻扎在陇山中,因为这街亭在陇山山脚,既然是阻击战必然要在敌人的必经之地安营扎寨,为何马谡为何不就地防守。
这是因为街亭城防薄弱,而且地理位置属于易攻难守之型,诸葛亮甚至都觉得街亭不好守:“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
因此马谡就想到了上陇山,这样等曹军攻过来时,蜀军居高临下在局势上占尽上风。随军大将王平觉得此事不妥,应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街亭迅速搭建防御才是。
可他终究只是一个副将,最终还是拗不过马谡,马谡引大军去山上驻防,王平则带一小路兵马在山脚处设防以防不测,以备不时之需。
等一切安排妥当后,曹魏的大军也来了,一场街亭阻击战正式开始。当时,魏帝曹叡让曹真牵制赵云,派司马懿、张郃带领大军前去收复失地。
马谡以为自己的部署万无一失,甚至还向众人解释他这样做乃是模仿兵法大家韩信,可等张郃领兵突袭他时他却一败涂地,甚至都没有负隅顽抗,只能原地等待救援。
冷兵器时代攻的一方永远处于相对弱势,况且蜀军基本无人可用,街亭很快失守了。马谡一路逃回了蜀军的大营,但此次失街亭事关重大,恩师诸葛亮不得不将他处斩。
等马谡被拖下去时,诸葛亮眼角含泪,不知是因为怜惜爱徒,还是他知道此次北伐到此已败,这便是失街亭、斩马谡的故事。姜维的过人之处
马谡因自负丢了街亭,诸葛亮则也因看错了人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战争失败,但诸葛亮此次北伐并非一无所获,他把一位将才姜维收入了麾下,成为了继马谡之后的“第二门徒”。
姜维原本是天水地界人,父亲姜囧在当地担任参军一职,从小他受到父亲的影响,对行军打仗特别感兴趣,以至于他成人后不久就已经官至天水郡参军。
诸葛亮率军进攻天水,姜维屡屡献计来挡,可以说要是没有姜维蜀军可以很轻松拿下天水各郡县,但因姜维的存在延缓了蜀汉的行军速度,给曹魏争取了许多时间。
诸葛亮可是三国谋士第一人,姜维能和他过上几招,由此可见他也是一个可用之才,所以孔明才动了收复他的心思。
巧就巧在天水郡人心动荡,姜维因为受到猜忌被认定为叛贼,最终只能顺着诸葛亮给的台阶下,街亭之战时姜维已经在蜀汉阵营中了,既然如此为何诸葛亮不派他守卫街亭呢?
在说姜维之前咱们先来说说另外一个人,他就是魏延。赵云本是蜀汉阵营中守卫街亭的最佳人员,但当时他作为疑兵吸引曹真,并没有在街亭,而魏延则是第二人选。
不过,自魏延归顺蜀汉以来,诸葛亮一直认为他又反心,一直在用他却又不敢重用。三国时期,英雄好汉虽然也崇尚“士为知己者死”,但更多的是“良禽择木而栖”。
从某个角度来说,魏延也算是“三姓家奴”,而且他投靠刘备时还杀了前主人,这样的人诸葛亮心里很忌惮,所以即使魏延是大将也不敢派他去守卫街亭。
同样的道理,姜维来到蜀国后前期并没有太耀眼的表现,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才临危受命率大军撤回蜀国。大权在握的他不辱使命,以最小的伤亡安全后撤,自此在蜀国崛起。
也就是说街亭之战时,姜维前前后后加入蜀汉集团不过寥寥数日而已,在蜀军中没有任何的威望,更得不到蜀军的信任,别说去镇守街亭了,连实际的兵马都不可能给他。
言归正传,历史已然发生且无法改变,那么假设当时诸葛亮若是派姜维镇守街亭,他能守得住吗?
姜维能守住街亭吗?
在诸葛亮、赵云等大臣相继离世,蜀汉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危机,姜维顶住了压力将蜀汉的命运生生延长了数年,要不是因为刘禅主动投降,估计姜维还可以继续阻挡魏军。
除了这件事外,姜维在洮西地界大败王经,在据守剑阁时阻挡住了钟会的大军,可以说是一位打阻击战的好手。姜维既然有如此才能,那诸葛亮要是派他去守街亭,不敢说是万无一失,但是肯定不会将街亭轻易丢失。
更何况姜维十分敬重诸葛亮,在守街亭一事上必然会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去布置,他久经沙场磨砺,更不会和马谡一样在曹军的攻击下自乱阵脚。
上书提到,镇守街亭的第一、第二人选最佳是赵云和魏延,有两件事情都可以证明姜维的才华不输给此二人。
初到天水时,诸葛亮派赵云偷袭姜维,但姜维却反其道而行之,预料了诸葛亮的预料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事后,赵云对姜维的溢美之词毫不吝啬,说他与别人不同,如此诸葛亮才有了收服姜维的心。
如何才能收服姜维呢?诸葛亮心生一计让魏延去攻打冀县,姜维是一个孝子而他的母亲又在冀县,冀县的长官则直接逃了,以至于当地兵力空虚。
可及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姜维依然与魏延大战了两场,后者屡屡诈而逃,可前者就是不去追、拒关而受。《三国演义》记载:“延诈败奔走。维入城闭门,率兵守护,拜见老母,并不出战......”
后期还是因为冀县物资打光了,姜维为了城中军民和老母亲才投靠了诸葛亮,从与赵云、魏延的交战过程来看,姜维的武功、谋略都表现的游刃有余,完全有能力胜任保护街亭的重任,甚至于比二人更合适。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马谡镇守街亭一事,魏延等将在一次交谈中曾评价过他。简单来讲,就是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从来只是说得好听,做起来可就成了另一回事。
姜维则与马谡恰恰相反,他从小也熟读理论知识,但在随同父亲保家卫国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经过一次次的打磨,早已经与实践结合到了一起,比赵云、魏延都强何况张郃之流。
诸葛亮为何会重用马谡?一方面是因为马谡的理论知识很多,有意当做继承人来培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马谡的哥哥马亮是多年的至交,马亮后来又为蜀国战死,所以诸葛亮才多加照顾马谡。
但诸葛亮始终没料到,自己的小心思居然需要花费那么大的代价,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悲可叹。
总而言之一句话,姜维是打阻击战的好手,后期借助蜀汉地利力拼曹魏11次就可看出来(11次北伐),守街亭不成问题。
对于姜维是否能守住街亭,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6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