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宁晚报
寒风萧瑟,冬意渐浓。在这个天寒地冻的时节,草原已是寂静苍茫,不见牛羊来觅食。然而有一个地方,却是牧草飘香、牛羊肥壮、家畜进食欢畅……这里便是海北州的一处生态与科技充分融合的高标地——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
近日,记者走进示范园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圈舍、平整的路面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各试验棚圈内,不同品种的牲畜在悠然自得地进食。多胎藏羊养殖区更是一派喜人景象,由于近期海北州多胎藏羊进入冬季盛产期,产羔母羊身旁基本都“坠”着两三只可爱的小羊羔,时而奔跳、时而觅食。“羔羊出生后通过科学精细化饲养管理,多胎率、成活率、繁活率三项指标较往年相比明显提升,多胎繁殖效果良好。”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生产部主任张万明介绍道。
据了解,海北州多胎藏羊选育工作自2014年开始至今已历时9年,科研团队运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FecB基因型检测结合传统育种方法,已在全州组建2个核心群和7个扩繁群,种群规模达4500余只,核心群多胎率达到42.1%—61.3%。在多胎藏羊选育工作实施过程中,项目科研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究集成了多种管理配套技术,先后完成了选种选配、后裔测定、系谱档案建立等育种前端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研究,多胎藏羊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三级育种体系初步建立,商业化育种机制初步形成,多胎藏羊已步入新品种选育阶段。
在另一个饲养区,我们如愿看到了高原动物中以“暴脾气”出名的野血牦牛。野血牦牛作为高寒地区的特有畜种,对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它们个头大、生长快,抗寒抗病能力与普通家养牦牛相比更加出众,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据工作人员王维英介绍,园区示范推广的牦牛“一年一胎”高效养殖技术有效缩短了牦牛繁殖周期,依托该技术建立起的一套适用于高寒牧区牦牛的高效生产新模式,让牦牛的繁活率由原来的40%左右提高到80%以上,每头牦牛年增加效益800余元,累计推广规模10万余头,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应运而生的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是科技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产业与生态完美融合的典范。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于2012年建成,总投资1.39亿元,占地260亩。示范园以藏羊牦牛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畜产品品质提升及牧草种植加工等为核心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累计实施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荣获多项科技奖励、荣誉称号和科技成果。
近年来,示范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战略,加大藏羊、牦牛本品种选育工作,开展多胎藏羊、长毛牦牛、黑藏羊等种质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不断丰富家畜遗传资源族谱。目前,全州已建成州级良种繁育中心1个,县级种畜繁育场9个,乡级选育基地15个,覆盖全州77个牧业村,核心群适龄母畜存栏近10万只,良种化率达98%以上,建成“州有示范园、县有繁育中心、乡有核心群、村有示范户”四级良种繁育体系,全州每年向州内外输送优良种畜1.5万余头只,已成为省内最大的高原型藏羊和牦牛供种基地。
从优良畜种选育推广、新技术研发、科学养殖示范到生产经营模式转变,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为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子,有效推动了科技与产业需求全方位耦合,让更多的技术成果在海北农牧一线转化推广,助推海北生态畜牧业走出一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特约记者 刘永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6: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