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驻守海拔三千米 转变观念闯新路
“科研人”携“新农人”唱响草原牧歌
【藏技于牧】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 讯 员 张卫国
清明刚过,春寒料峭。海拔超3000米的青海湖流域的巴卡台农牧场,再次迎来了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董全民及其所在研究团队。穿梭于各大牧场,深入调研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技术,是这支研究团队的工作常态。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场之一,草地面积达59000余万亩。从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到东北部青海湖流域,从南部三江源到北部祁连山,近些年,以董全民为代表的“科研人”,携手青海“新农人”“新牧人”,从一棵草、一块肉、一杯奶着手,致力于培育畜牧业全链条新质生产力,丰盈国家“肉库”“奶罐”。
农牧专家“传经送宝”
古稀之年的金泰牧场负责人韩宗毅,站在自己亲手打造的牧场上,打量着活蹦乱跳的茶卡贡羊,眼中尽是满足。
韩宗毅跟农牧业打了半辈子交道。“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在家乡就养牛羊。但那时候我们不懂技术,年年养的羊都有养不活的。”韩宗毅近日向记者回忆道。
近二十年来,在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乌兰县,韩宗毅一步步建立起金泰牧场。该牧场离茶卡盐湖约20公里,自然生态独特,孕育的茶卡贡羊在当地小有名气。
被誉为“牧草之王”的苜蓿,是一种优质饲草。起初,在高寒环境种植苜蓿难坏了韩宗毅。“多亏了专家指导,我们才种了出来。”韩宗毅介绍,牧场饲草种植面积有8000亩,除了苜蓿,还种植了玉米、青稞和燕麦等,“我们只卖掉一小部分,大部分牧草还是留给自家的牛羊。”
“牛羊养殖是个技术活!”这些年的摸爬滚打让韩宗毅深谙此理。他不仅聘请本地农牧专家“传经送宝”,还积极配合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组,将青藏高原现代牧场技术研发与模式示范项目顺利引入金泰牧场。这个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正是董全民。
从牛羊同期发情到犊牛断乳、健康养殖、科学分群的各个环节,董全民等专家手把手教,韩宗毅一项项学。如今,金泰牧场饲养着5000余只羊、300余头牛。
在金泰牧场,董全民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一头牦牛,按照传统养殖方法,需要饲养三四年,产品价值可达18000元。但按照现代牧场的生产方式,饲养周期可缩短到两年,产品价值可翻一番,并且还有增值空间。
虽然早已发家致富,但韩宗毅比谁都明白科学养殖的重要性,他坚信,要借助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标准化、智慧化的饲养体系。“做不到这一点,不管咋养,都达不到标准和档次。”韩宗毅说。
科技带动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
进入4月,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进入开湖季,青海湖流域内的青海巴卡台农牧场,也迎来了牛羊繁育关键期。
记者近日走访巴卡台农牧场,眼前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原本从事传统畜牧养殖的场地,已集成很多生态畜牧业关键技术,巴卡台农牧场俨然成为了一座天然试验场。科研人员不仅在这里实施了精细化的放牧方式,还筛选了一批多年生、一年生牧草品种,构建了藏羊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青海的牛羊肉出名,其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膻不腻。“颇具名气的青海牛羊肉,进入一线城市超市,会遇到一些‘门槛’。”研究团队成员、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俞旸说,“这是因为过去的传统畜牧方式是集中出栏,无法实现全年均衡供给。”为冲破这一“门槛”,研究团队带领农场实施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涉及畜牧业的单项技术已取得了多项突破。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春平认为,现代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需要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等六名农牧领域院士联合签署建议书,建议将巴卡台农牧场打造成为现代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引领示范区。对此,青海省政府给予积极响应。
董全民谋划依托巴卡台农牧场“山水林田草沙”的多类型资源,借助多学科优势,开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技术研究、草畜品种育制种及繁育技术研究、现代牧场精准智能化管理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等工作,最终实现现代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许淳表示,实现在生态保护前提下的高质量发展,是青海省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唯一出路。因此,要以科技手段带动青藏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以体制创新促进青藏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