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莫韶华
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跨越近3000公里,兵团日报资深记者马雪娇来到了从课本里熟知的地方。
“他扎根在基层,边流泪边写下那些伴随着祖国走过泥泞、贫穷、劫难、光荣的普通劳动人民的心声,用朴素真实的故事感动着亿万人民……”
在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的穆青主题展厅里,听着讲解,马雪娇脑海中的穆青形象更加清晰。
无数次学习穆青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路“走过”穆青的生平,她发自内心地感慨:“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真是‘心里装着人民’在做新闻,上接天气,下接地气,新闻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有使命在。”
拍摄、记录……在焦裕禄干部学院里,马雪娇不时拿出相机,“这次来到兰考,终于能‘零距离’感受焦裕禄精神了”。
因为女儿学古筝,她了解过兰考的乐器产业,用泡桐树来做古筝、琵琶和古琴,“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从防沙树到致富树,泡桐就像我们新疆的胡杨一样,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像两地的人民一样,有种坚韧、顽强的精神。”
而马雪娇正是用手中的纸和笔,让这一精神在典型人物身上找到了实证。
巡边37年的第三代护边员草克特格斯,接过父亲戍边接力棒的90后,讲述优“芯”成就兵团好棉的故事、伊力特生态产业园的一壶好酒……
“在我看来,记者是个很神圣的职业,我们讲述故事、宣传典型、记录真实,这一切都是很有意义的。”马雪娇说。
因此,她认真记录每一帧课件,生怕错过了“法宝”,“老师们的新闻理念、专注度和把一篇新闻报道当成作品来打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现学现用,马雪娇要向洛阳文旅火爆出圈“取经”,“有备而来、名师指点,我要把河南的经验带回新疆”。
“这次培训不仅是业务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更是一次新闻职业理想的重塑,让我对增强‘四力’,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脚往基层走,心往群众身上系,眼里时刻有活儿,笔下才能出锦绣。几天的学习,我也从几位导师身上学习到,优秀的报道必然与记者扎根基层细致采访、发现新闻的眼力、对时代命题的思考分不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身体力行地走进新闻现场,精准把握新闻信息,才能写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好作品。”马雪娇谈及此次培训感触良多。
采访之际,她的电话响了,她接到了培训结束要前往南泥湾的采访指令……
编辑:陈梦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7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