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3月24日讯建设背景:制造业作为国家基础性产业,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高速发展。机电专业作为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支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契合行业发展趋势,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机电人才的需求,特制定本专业建设规划。
建设目标:1.短期目标(1 - 2年):优化课程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占比达50%以上;与5家以上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新增2个校内实训工位;学生在市级技能竞赛中获奖不少于3项。
2.中期目标(3 - 5年):建成2 - 3门省级精品课程,打造一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95%,专业对口率达85%以上;与龙头企业共建1个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
3.长期目标(5 - 10年):将机电专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行业输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机电人才。
建设内容:(一)课程体系优化
1.对接行业标准:调研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程内容,如开设“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智能工厂运维”等课程。
2.模块化设计:构建“公共基础 + 专业核心 + 拓展选修 + 实践实训”模块化课程体系。拓展选修课程涵盖新能源装备、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等方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实践教学强化
1.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更新校内实训设备,购置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建设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展虚拟实训教学,弥补真实设备不足。
2.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推行“项目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如机电产品研发、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等;开展“1 + X”证书试点,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同时,考取电工证、机械工程师证等职业技能证书。
(三)师资队伍建设
1.人才引进:每年聘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每年不少于3人次。
2.教师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专业培训课程;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2年不少于3个月,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四)校企合作深化
1.合作机制完善: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事宜;建立校企人员互聘互用机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
2.合作项目拓展: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申报科研项目,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如共同研发新型自动化生产设备。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组成,负责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二)经费保障
设立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每年不少于20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支持。
(三)制度保障
制定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专业建设有序进行;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专业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建设方案 。(通讯员 张宗珂)
鲁网济东新闻热线:0531-76122110
责任编辑:孟昊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4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