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田豆豆
“感谢医生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等待的13个小时,我既担心孩子,也担心医生体力不支。”12月12日,20岁的女大学生婷婷(化名)顺利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康复出院,妈妈带她一起给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和他的团队送来了鲜花和锦旗。
11天前,9个学科10多名医生齐上阵,连续奋战13小时,接力为她完成了一场高难度手术,帮她切除了罕见的巨大肿瘤。
罕见腹膜后巨大肿瘤“缠绕”腹部多个器官及重要血管
婷婷是一名大三学生,上个月她因为反复感冒咳嗽到校医院就诊,肺部CT检查显示体内有巨大腹膜后肿物。婷婷立刻赶往同济医院,找到了陈孝平院士团队的医生。
“当时磁共振和穿刺结果显示肿瘤疑似为节细胞神经瘤,尽管这类肿瘤多为良性,但在临床中实属罕见。婷婷体内肿瘤位于腹膜后部,位置深,并且包绕了腹腔内的多个器官和重要血管,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接诊的肝脏外科程琪副教授没做多余考虑就为婷婷开了入院证,“情况复杂,请陈孝平院士主刀,或许能全部切下来。”
在临床中,腹膜后肿瘤发病隐匿,难以早期诊断,往往在肿瘤巨大、侵犯或挤压周围脏器引起临床症状时才能被发现,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
“心里就像坐过山车,知道风险很大,但是又不做不行,我们相信医生,所以把决定的权力交给医生。”婷婷的妈妈哭了好多次,还是决定赌一把。
为确保病人手术安全,陈孝平要求普通外科主任张必翔教授召集肝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ICU等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战斗”,陈孝平分析,“从影像学看,婷婷的肿瘤呈膨胀性伴部分浸润性生长,主要沿腹膜后间隙生长,有完整切除的可能。但是肿瘤包绕着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双侧肾血管,还将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向前方推挤,手术难度大。术前需要充分备血、做好肠道准备,心血管外科做好更换血管的准备,泌尿外科做好双侧肾切除及自体肾移植的准备。”
“肿瘤可能侵犯婷婷的卵巢和输卵管,考虑病人未婚,要尽可能保留生殖功能。”妇科肿瘤主任高庆蕾教授说。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张必翔、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泌尿外科主任王少刚教授、放射科沈亚琪教授、麻醉科梅伟教授、输血科主任王娟、病理科况东副教授也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推演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院士主刀 9学科13小时接力
12月1日上午8点,婷婷被送往手术室。
麻醉顺利完成后,程琪开腹探查:婷婷的整个肝脏和人体最粗的一根血管——下腔静脉被鸵鸟蛋大小的肿瘤“顶起”;原本应该和下腔静脉并行的人体内最粗的动脉——腹主动脉,也因为肿瘤的推移和下腔静脉远远分开。腹腔内多器官正常解剖结构被打乱。“无从下刀,用手摸,肿瘤的质地较硬,呈灰白色,这类质地的肿瘤极难以与周围器官、血管分离。”
“分步进行,先从右边开始,一点点分离肿瘤。”陈孝平从第二肝门外侧开始分离,先让下腔静脉部分显露,然后用“陈氏悬吊法”吊起肝脏及第二肝门,随后紧贴着下腔静脉剥离肿瘤,一直剥离至右肾静脉表面。接着,再将第一肝门悬吊,贴着门静脉和脾静脉将肿瘤剥离到达胰头、胰颈后方。再贴近胃小弯剥离肿瘤分离出腹腔干。再然后,又解剖分离出胃左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抽丝剥茧般将腹部器官及重要血管从肿瘤中剥离出来。
由于肿瘤紧紧包裹着肠系膜上动脉,为彻底切除肿瘤,需要同步切除部分肠系膜上动脉,魏翔立刻上手术台进行血管搭桥重建。接着,张必翔、王少刚、肝脏外科张万广教授接力,从腹主动脉向下游离,剥离左肾静脉表面的肿瘤组织,并充分切除。
既要彻底切除肿瘤,又要保证不损伤供应腹部其他器官的血管,得十分小心。历经13个小时,手术成功!
经过十余天的精心护理和快速康复,12日上午婷婷顺利出院。(常宇 李韵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