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遇见”600多年前的南京
中华中学初中部学生集体创作长卷

学校供图
初二年级,8个班,300多名学生,集体创作长卷《南京繁会图》致敬明朝名画《南都繁会图》;新老南京城,跨越600多年的岁月长河,在青春少年和古代名家的画笔下来了一次奇妙的“相遇”!近日,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部的初二年级少年们,用行舟展卷的方式,将自己所见的美丽南京用全景图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取名《南京繁会图》。
“我们初二年级美术课学了《清明上河图》,这是历史上第一幅描绘古代城市生活的长篇巨制,也是非常典型的民俗画,于是我给学生们延展介绍了《南都繁会图》,这幅图生动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 马敏老师引导学生们以这幅古画为创作原点,自己动笔创作当下南京:当你站在音乐台中央,白鸽成群从天空飞过,你的视线是否会追随而去;当鸡鸣寺的钟声敲响,枫叶在金黄色的寺院映衬下更加鲜艳火红,你是否会按下快门记录下来;当你在南京博物院的展馆中漫步,遇见镇馆之宝青花瓷,脑海中是否会浮现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的思路汩汩而来,一个个南京标识出现在画中。有流淌至今的秦淮河,有历经风霜的明城墙,有天下文枢夫子庙,有时尚现代的双子楼,有傲立城中的紫峰大厦……
马老师告诉记者,这幅画的画法和《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图》一样,使用散点透视,有点像走一段,拍张照,再走一段,拍一张,然后再拼贴起来。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马老师还将学生的作品以投影的方式打在教室白板上,同时在旁边投影《南都繁会图》。熄灭灯光,一束光投射在大屏,600多年前的古城南京与今日少年手绘的繁华南京奇妙相遇。
在
这样的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体会到散点透视的画法,更加深了对南京城的认识和情感,感受南京的岁月之美、发展之美。大家在前期研究《南都繁会图》时有很多新的发现。例如,600年前原来就有人佩戴眼镜了,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原来眼镜是中国人发明的;画作上踩高跷、赛龙舟等民俗一直流传到现在;秦淮河畔点花灯也是美好的传承,古人今人都爱这份浪漫。他们还将中华中学校园画入其中,有收获、有创新、有记忆,这是属于每一位同学的艺术创作。
记者了解到,中华中学初中部连续三年推出学生创作长卷,2020年是临摹《清明上河图》,2021年是临摹《五牛图》。通讯员 张艳霞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4 14:30: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