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铜仁日报
“刘书记,得空了一定回来看看我们……”6月2日,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广场上,上百名村民冒着大雨,紧紧围住该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刘杰,有的拉着他的手,哭着向他道别。
“两年大寨饭,一生大寨人。两年德江人,一生德江情。各位父老乡亲,大家都别送了,雨太大了,快回去吧……”看着700多个日日夜夜相处的“亲人”,刘杰也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2021年5月,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创作中心)副研究馆员刘杰受组织委派,到该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里后,他被这里古朴静谧、清凉美丽的村寨深深地吸引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面对这么一个古香古朴的美丽村寨,怎么让她在深山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怎么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山里人的生活和命运,刘杰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追问自己。
心动不如行动!在思考和追问自己的同时,刘杰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把村里走了个遍,在了解村情村貌的同时,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淳朴的“大寨人”。
之后,刘杰召集村干部开会商讨,经过村委多次商议,大寨村提出“康养+旅游”的发展思路,并充分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及人脉资源,运用抖音向外宣传,吸纳社会资金400多万元,省文化和旅游厅配套补助50多万元,德江县委、县政府整合项目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民宿改造,使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改变。
而今,当地文化旅游节的火爆盛况,印证了大寨人选择“康养+旅游”这一发展思路的正确性。大寨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0℃,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仅为26.3℃,“清凉”资源得天独厚。更难得的是,大寨村拥有厚重的传统文化。
据当地群众相传,大寨村最早的记录在元朝。现在,一座座饱经风吹日晒、别致的木楼依旧依山靠峰而立,较好地保留了传统建筑风貌;上千年的金丝楠木树,树体高大,枝干挺拔,姿态优美,犹如一把参天大伞,年年岁岁守护着当地村民;村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饮食起居,正是如今都市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田园生活。
如今,大寨村倾力打造贵州千重岭(德江沙溪)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于每年7月举办文化旅游节,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打卡、避暑,让厚重文化与旅游体验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正是巧妙借助了村里凉爽的气候和传统古村落的独特优势。
从偏远村落到“流量名村”,大寨人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古村巨变。大寨火了,“流量”增了,游客来了,其传统与古朴、环境与文化,成了越来越多山外人的诗与远方。
相见时难别亦难。短短两年时光,刘杰在大寨村不仅收获了个人的成长,也得到了全村的认可和肯定。看着前来送别的“亲人”,刘杰忍着眼角的泪,朝着大家鞠躬敬礼,并在大家的泪哭声中,依依不舍地离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7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