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千笔楼|真的舍不得!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07 16: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社

千笔楼|真的舍不得!

千笔楼|真的舍不得!

夏季,是离别的季节。

完成中考高考的学子离开母校,与同学老师作别;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与相伴多年的师友作别……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还有另一种离别:朝夕相处的第一书记离任,村民冒雨告别;工作队轮换,村民含泪相送……

男女老少一大群人,有的拥抱握手,有的含泪耳语,雨水泥水泪水挂在脸上,有些土气,但满含实诚,给人温暖和力量。

一句句告别,道不尽村民的感激和不舍;一次次拥抱,透露着干部和村民的鱼水情深。

千笔楼|真的舍不得!

“舍不得你走!”

清晨,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友芝村还笼罩在一片薄雾中。

天灰蒙蒙的,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少村民早早来到朗木树组广场,给驻村第一书记莫光胜送行。

五年前,莫光胜主动请缨,来到友芝村做了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任满到期,当地村民联名写申请挽留,于是,莫光胜一干又是两年。

村民们站的这个地方,当年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泥地。如今,已建成了平整宽阔的混凝土广场,大家在这里聚会健身、休闲娱乐。

“这是莫书记争取资金修建的。”

“莫书记驻村这些年,给我们修广场、建基站,帮我们发展刺梨,带我们致富增收,干了不少实事。”

细雨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件件、一桩桩,盘点起莫书记这几年给村里办的实事。

“你最有发言权。别的不说,就刺梨这一项,你家去年就有20多万元吧?”

被问的村民,叫孟志贤。他的脸上,有好收成的喜悦,有高收入的羞涩,更多的是离别的沉重和落寞。

“莫书记,我们舍不得你走!”

“得空一定回来看看!”

村民把自家出产的大米、鸡蛋、辣椒,还有一针一线手工缝纳的鞋垫,硬往车里塞。莫光胜一个劲儿推辞,但好像也无可奈何。

莫光胜和村民一一握手,叮嘱他们各自需要注意的具体事情。大家点头答应,有的红了眼眶,有的掉下了眼泪……

千笔楼|真的舍不得!

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友芝村原驻村第一书记莫光胜(右)与群众道别。新华社发(柏玉迪 摄)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各地各部门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以来,全国有20.9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56.3万名驻村工作队员扎根一线。如今,两年过去,随着任期结束,新干部到任,和莫光胜一样,许多驻村干部将要离开。

千笔楼|真的舍不得!

“做些有意义的事,让村子有所改变”

相似的场景,还出现在贵州省德江县沙溪土家族乡大寨村。

来自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刘杰,两年前来到大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面对大寨村这样一个山清水秀、古香古朴的村寨,如何让村民能够富起来?刘杰说,这是他来到村子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为此,他走村寨、访群众,了解村情,和村民商讨发展计策,为村子找到一条发展旅游业的路子。

基础条件不好,就从建设抓起。他筹集社会资本400多万元,拓宽大寨村的道路,平整村里的广场,整治村子的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没有名气,就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自己文艺专业的特长,刘杰拍下大量短视频,把大寨村的古朴静谧、清凉美丽,通过网络介绍到全国。随着一个个短视频的热播,一个偏远山村,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流量村。游客慕名而来,村里的旅游业起来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千笔楼|真的舍不得!

贵州省德江县沙溪土家族乡大寨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刘杰(右)与村里的天麻种植户交流。新华社发(阙莉淑 摄)

两年下来,村民们告别了“下雨出门双脚泥,夜晚出门两眼黑”的生活。

村民都说,刘杰黑了、瘦了,是累的。刘杰说,一切辛苦都值得。

得知刘杰离任要走,大寨村的村民自然舍不得他。

“在有限的时间里,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村子有所改变。”这是刘杰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的诺言。

很多驻村干部,就是怀着这样淳朴而美好的愿望,远离亲人,来到偏僻乡村,与村民同吃同住,为改变山村的面貌奔忙。他们用全身心的努力和付出,换来农村的发展和变化。这一切,村民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千笔楼|真的舍不得!

一份长长的交接清单

轮换离开之际,贵阳市开阳县长红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杨胜武看着金灿灿的枇杷林,眼里满是不舍。

为了帮助继任者尽快掌握村情,他写下长长的交接清单:“长红村全村枇杷种植面积达1700余亩,目前,投产1200亩,年产值在1500余万元以上。枇杷产业是长红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前景良好,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宽销路……”

这样的交接,记录着对工作的思考和设想,也透露出对村民的牵挂和不舍。

和杨胜武一样,不少干部任期已到,但仍记挂着一些项目没有完成,一些想法没有落地。于是,有人选择留下,再干两年;有人写下细致绵长的交接清单,献出发展的“锦囊妙计”,方便后来者更快上手……

驻村有期限,服务无尽头。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在一批又一批驻村干部的手中传递。

2021年以来,仅在贵州,就有1万多支驻村工作队、3万多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投身乡野。他们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千笔楼|真的舍不得!

贵州省开阳县长红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杨胜武(左)指导群众办理业务填写表格。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要始终怀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把群众真正放在心上,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不论是长期留守,还是短期驻扎,群众都会把你记在心里,都会“舍不得你走!”

就像大家熟知的那句话:“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只有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才会把你高高捧起”。

出品:李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17: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寨村民泪别刘书记
...,得空了一定回来看看我们……”6月2日,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广场上,上百名村民冒着大雨,紧紧围住该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刘杰,有的拉着他的手,哭着向他道别。“两年大寨饭,一生大寨人。
2023-06-07 09:18:00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2021年,贵州省民政厅的周兴乾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到晴隆县小王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我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周兴乾带着组织的信任和
2023-07-17 00:28:00
...才,除了常在焕河村驻点以外,还外派骨干人才到沙溪乡大寨村,与驻村书记刘杰一起,打造了‘古村28渡’等新媒体品牌,先后推出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等7个短视频作品被中央组织部新闻办
2023-05-30 08:45:00
...成为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于是,丁浪开始抓住德江大寨村运营的“古村28渡”,将镜头对准驻村干部,通过第一书记刘杰的视角记录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做法,感召致力于振兴乡村的追梦人,
2024-01-30 12:19:00
倾情实干做好帮扶
...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作为打开工作的钥匙。了解到碧大寨村84岁的脱贫户张兰英和92岁的老党员王会英因子女外出打工无人照顾的情况后,便经常登门探望。眼看农时将过,村民杨清林家老
2023-08-04 07:07:00
...了解,这些网络主播的抖音直播号是“遵义驻村人”,由贵州省监狱管理局驻凤冈县驻村工作队申请注册。从2022年8月16日开播到现在,“遵义驻村人”账号通过抖音现场直播或拍摄抖音小
2023-02-02 09:44:00
...广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以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大寨村坚持以“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助推肉牛产业发展。打活“政策拳”,
2023-01-12 09:59:00
...村工作开始说起。2021年10月,张建华被派往900公里之外的贵州省三穗县寨头村,成为了寨头村的首位女驻村第一书记。位于贵州大山深处的寨头村处于滇黔桂石漠化地区,曾是脱贫攻坚
2023-11-11 15:22:00
贵州台江翁脚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云:以实干实效助力乡村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龙章榆冬日时节,贵州省台江县方召镇翁脚村里,2台6.8米长的货车缓缓开进。车里满载的,是贵旅集团派驻翁脚村第一书记李云从集团各分子公司收集到的捐赠御寒物
2024-01-12 17:2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