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2023年重庆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12.06万亩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2-06 03: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邓俐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邓俐)日前,记者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获悉,以该院为依托单位,联合重庆市内科研、高校、企业等领域12家单位组建而成的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针对当地立体特殊生态气候,狠抓玉米资源改良、新品种及新技术创新,开展科技服务,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累计示范推广12.06万亩,实现社会经济效益2.16亿元,新增产值8000万元。

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柯剑鸿介绍,团队狠抓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广泛引进和收集籽粒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种质资源659份,进行精准鉴定、评价和遗传改良,开展了玉米低穗位基因定位研究、玉米采后耐贮性的关键基因研究、玉米自交系耐阴性研究及配合力研究等,发掘优异基因种质,筛选出对叶斑病、纹枯病、穗腐病抗性强、性状优良的中间材料190份。创制渝P368、N17012、SH650等品质优、抗性强、配合力高的优良玉米自交系13个,扩增了玉米种质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长期实验探索,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培育出玉米新品种5个。其中,鲜食玉米新品种“渝甜糯990”被遴选为2023年重庆市玉米主导品种,具有甜糯软香、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在北京被评为“最受欢迎鲜食玉米”。

良种还需配良法。团队狠抓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研究形成地方企业标准“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技术规程”,集成了玉米新品种“陵1808”本地化制种技术,申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混合青贮技术规程;“玉米-大豆-绿肥周年高效种植技术”和“玉米草地贪夜蛾减药增效化学防控技术”等被列为重庆市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针对重庆玉米生产中主要害虫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展了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预警和防治研究,探索形成了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关键技术。此外,为延伸玉米加工产业链,团队还开展了玉米淀粉改性方法、鲜食玉米真空保鲜加工、秸秆青饲青贮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探索,开发改性玉米淀粉、玉米产品等。

“在丰都、酉阳、开州等区县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3个,推广5.06万亩,产量比对照模式增产10%以上。在九龙坡、石柱、渝北等区县建立玉米新品种相对集中示范片5个,推广鲜食糯玉米、籽粒玉米等优良玉米品种7万亩。”柯剑鸿介绍,团队积极开展玉米优良品种及新技术核心示范展示,引进“渝甜糯990”等鲜食玉米品种28个、籽粒玉米15个、青贮玉米12个,在九龙坡、丰都、酉阳、开州等7个区县进行示范种植,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等品种7个。

接下来,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围绕玉米全产业链,以粮食安全、种业振兴、提质增效为核心,针对重庆立体生态环境,重点开展品种创制、技术创新、合理布局、精简栽培、高值加工等工作,进行科技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将引进、收集玉米种质资源200-300份,创制优良玉米自交系1-2个,培育玉米新品种1-2个。同时,开展南北及本土化繁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新品种配套技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山地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形成配套技术1-2套,建立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个,建立核心示范片5个、面积共1000亩,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10万亩以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6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玉米供应有缺口,重庆如何破解
...米专业委员会鉴定。同时,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建立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片8个共2500亩,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10余万亩,实现经济社会效益1.5亿元。
2023-10-24 04:45:00
鲜食玉米提早半月上市 “身价”倍增
...称重、装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这些玉米因采用了新品种和新技术得以提早上市,其身价提升了两倍。“往年没有这么早收过玉米,今年提前了半个月。你看,我们的玉米长得还很饱满,个头
2024-05-21 05:39:00
...玉米高产示范片、20个千亩示范方和3个百亩攻关示范田,示范推广紧凑型耐密高产品种以及宽窄行密植、导航精播等新技术,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据测产,20个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32.6
2024-12-04 18:08:00
七里河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促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发展的“助推器”,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并大力示范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为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采用“省级+地方+
2023-05-10 02:26:00
高效促发展 “水陆”两开花
...该市依托黄河等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渔业养殖。通过引进新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全市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并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研发新技
2024-06-04 06:15:00
重庆:中稻—再生稻示范片两季亩产上千公斤 新技术4年推广144万亩
...过10多年的育种攻关,培育出了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的新品种,实现了中稻—再生稻的量质协同提升。“通过长期的试验研究,我们还发现在中稻齐穗后7天左右,每亩施8公斤至10公斤的尿
2023-10-25 18:39:00
...直播密植玉米等,为新机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示范推广提供实践基础保障。颍州区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颍州区将继续做好省级指挥田和精耕细作示范点建设工作,坚决
2023-10-09 10:48:00
去年培育牧草新品种24个推广新品种118个
...转自:农民日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去年培育牧草新品种24个推广新品种118个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杨惠近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2023年度总结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去
2024-01-29 03:45:00
...浚县今年玉米播种面积75万亩,本着小面积攻关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针,建设了2个品种及密度对比试验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及种植密度对比试验。此外,集成推广“单粒精播、
2024-08-19 12:3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咪豆音乐节吸引超6万乐迷,预计带动旅游收入1.68亿元余韵悠长,“小票根”延长消费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胡英华 通讯员金飞陈岑国庆中秋黄金周前两天
2025-10-05 07:07:00
特色活动聚人气,“苏超”观赛引人流,假期前4天——南京百家商贸企业实现营业额19.6亿元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通讯员宁商轩)10月4日
2025-10-05 07:07:00
江苏南京:“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
看球赛、逛市集、品文化,“三进城”文明实践热潮涌——“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十月四日,“苏超”四分之一决赛上演
2025-10-05 07:07:00
全国糖酒会开幕在即,江苏园博园内烟花大会点亮夜空相迎南京“秋糖”夜,火树银花开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10月1日—2日,作为全国糖酒会“秋糖季”重要活动之一的烟花大会在江苏园博园举行
2025-10-05 07:0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陈燕飞 通讯员苗竹欣陶燕10月4日早上7时,滁州市来安县碧桂园城市花园小区的公交站台上,李阿姨拎着刚蒸好的玉米
2025-10-05 07:07:00
国庆中秋假期,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每天演绎60余场节目“穿越”明朝“赚银票”,让游客“赚”足快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国庆中秋假期首日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10月4日的南京奥体中心,战火重燃——“苏超”淘汰赛首战,南京队迎战连云港队,争夺四强席位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邓露洁钟山风景区作为南京的“地标”景区之一,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10月1日起
2025-10-05 07:08:00
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
中国休闲体育嘉年华吸引近5000名选手齐聚江北新区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假期里,2025年全国腰旗橄榄球公开赛在南京乐创汇体育场举行
2025-10-05 07:08:00
国庆中秋假期,“文博游”依旧火爆。我市多个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以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先后发布了“限流提示”
2025-10-05 07:29:00
国庆中秋假期,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义井街道精心策划的“流动博物馆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在当代城MOMA小区成功举办
2025-10-05 07:30:00
国庆期间,大众旅游需求迎来集中释放。这些年来,太原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不断夯实硬件基础,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2025-10-05 07:30:00
近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省公安厅机关举行
2025-10-05 07:30:00
唐山以基层善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困难有帮扶 矛盾有调解 有事找组织河北日报讯(记者师源 见习记者安洋)“蒸饺皮薄馅儿大
2025-10-05 07:44:00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塞罕坝点“碳”成金续写绿色奇迹
塞罕坝点“碳”成金续写绿色奇迹——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一)近日航拍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佳泽摄10月的塞罕坝
2025-10-05 07:51:00